(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問止中醫科技近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機板掛牌上市。如成功上市,問止中醫將成為“中醫+AI”領域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問止中醫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由人工智慧賦能的中醫醫療服務提供商,業務包括AI輔助的中醫醫療服務、中醫生活產品及中醫大腦訂閱服務。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發現,在招股書中,問止中醫頻繁強調該公司的AI屬性,“人工智慧”一詞出現了233次。
問止中醫自營診所。“問止中醫”公號圖
對於中醫AI的作用,問止中醫稱,人工智慧能夠讓醫師進行深入且全面的諮詢,最大限度減少對其個人知識及經驗的依賴。為此,問止中醫自主開發了中醫AI輔助診療系統——中醫大腦。
中醫大腦具體如何發揮作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以患者身份諮詢問止中醫客服顧問,其解釋是患者就醫時,由醫師使用上述系統為患者開方。
根據招股書,問止中醫近九成收入來自線上。問止中醫客服顧問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介紹,線上看診具體形式是患者和醫師透過微信影片一對一問診,即患者線上上平臺預約成功後新增醫生微信,問診時間通常在20~25分鐘,後續治療由公司旗下藥局為患者郵寄藥品。
資料顯示,問止中醫目前在全國有8個自營診所,3個自營煎藥中心,83名全職醫師,累計服務超過10萬名患者。2023年,該公司服務患者約5萬人次,每次患者就診平均消費額為933.2元。
雖然人均診療費近千元,但問止中醫迄今仍處於虧損狀態。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分別為0.62億元、1.89億元、1.73億元,淨虧損約1.54億元、1.94億元、0.56億元。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問止中醫的藥品成本和僱員福利開支較高。2023年,公司醫藥及其他產品成本為3904萬元,佔銷售成本51.3%;僱員福利開支為2438.2萬元,佔比32.1%。
此次衝擊上市前,問止中醫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額約為217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投資人包括藍馳創投、真格基金等機構。
問止中醫創始人之一、CEO崔祥瑞認為,中醫醫療是一個價值投資的“窪地”:“很多從業者對中醫都有比較大的誤解,比如認為中醫治不了重大疾病。但這種現象同樣也是機會所在”。
事實上,人工智慧在中醫治療領域已經不算“新鮮事”,甚至行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約有1.26萬家人工智慧賦能的中醫醫療服務提供商。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慧可以透過海量真實世界資料及病例進行訓練,作為臨床決策助手,幫助中醫師規範及提高診斷水平,還將加快青年中醫的高質量、大數量培養能力,以及技術規範化和標準化的建立。
2月3日,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儘管行業前景可觀,但中醫知識體系的複雜性依然讓AI的應用面臨重重挑戰。目前仍存在資料不足、標準化難題以及技術融合等痛點。由於中醫領域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斷方法,未來‘AI輔助中醫治療’這一模式還需進一步解決準確性、可靠性以及使用者信任度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