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飄香,紅梅吐蕊,爆竹聲中,春節又臨。
在這闔家團圓的時刻,朋友們很容易“夜裡精神、白天不起”;面對媽媽的一桌好菜,胃口大開,觥籌交錯間,不知不覺間就吃多吃胖。
實際上,春節期間作息顛倒、飲食不節,都會“傷陽”。每逢佳節胖三斤,正是陽氣受損的結果。比起節後發現肥肉已偷偷爬上腰腹、大腿,悔不當初,不如現在就認真看完本文,扶陽固本,收穫“健康瘦”的美麗人生。
一、春節熬夜易傷陽,虛胖傷肝更傷心
中醫認為,晚上11點-3點肝膽經當令,但熬夜的小夥伴仍在刷手機、打遊戲。“肝開竅於目”,晚上11點-3點“沒閤眼”,等同於肝膽一晚不休息,肝藏血受阻,肝疏洩不通,導致代謝緩慢,脂肪堆積。
夜晚本應心腎相交,陽氣潛藏之時。熬夜時,心陽浮越不能下交於腎,心陽無法得到腎陰滋養,易致心陽損耗,這也是很多熬夜虛胖的患者,兼有心悸、胸悶等症狀的原因。
二、貪食生冷損陽氣,肥甘厚味易生溼
春節時宴席豐盛,是習俗,也是傳統。古時一年四季農耕艱辛,唯有歲末烹魚宰羊,閤家團圓。如我們像古人一樣勞作,年末“油水”多些,不僅是打打牙祭,更是犒勞自己。
但如今物質豐盛,平日裡,很多人已因喜食肥甘厚膩傷脾胃,到了春節餐桌上,除了魚鴨海鮮,還常伴飲料生冷等陰寒之物,陽氣進一步受損,調味時又加各種辛辣刺激之物,使脾胃腸道經受“冰火兩重天”的考驗。因此,許多人春節後腹脹、便溏、乏力,往往就是脾陽不足。
春節餐桌上勸酒勸食也是常態,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就“吃多”,飲食不節,滋生痰溼,痰溼影響代謝,脂肪堆積,加重肥胖。
《黃帝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簡言之,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對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春節後出現:肥胖、乏力、記憶力降低、睡眠不佳、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等症狀,皆是節假日作息飲食不規律,陽氣受損的後果。
若欲恢復良好代謝,身姿婀娜“健康瘦”,我們如何在飲食起居方面“扶陽”?
1. 順應天時,規律作息
規律作息是扶陽養生的基礎。春節喜慶熱鬧,家人們許久未見,聊得太忘情、打打麻將,很容易熬夜。但除了除夕守歲,我們建議大家晚上11點前入睡,只有順應天時,陽氣才得以潛藏修復。睡前泡個熱水腳,促進血液迴圈,幫助陽氣下行,第二天早晨7-8點起床,吃一頓熱氣騰騰且易消化的早餐,令脾胃陽氣得到滋養。
2. 牢記三點,守護陽氣
春節期間難免宴席頻繁,牢記以下三點,守護脾胃陽氣——
飯吃七分飽,醫生不用找。
細嚼慢吞嚥,身體負擔小。
溫熱軟爛好,寒涼飲料少。
通俗的民諺中藏著扶陽養生的妙法,而在飲食搭配上,則要注意“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烹調時也可多用蒸、煮、燉法,保留食物自身的鮮美與營養。如已感覺積食腹脹,可山楂陳皮煮水消食化積,其後數日以小米粥、山藥紅棗粥養胃昇陽。
3. 堅持運動,情志和暢
許多朋友整個假期都在“葛優躺”,節後恢復學習、工作節奏時感到渾身乏力,這是因為久坐久臥傷氣導致氣血不暢、脾胃失運、陽氣不振。中醫認為“動形怡神”,適當進行慢跑、八段錦、爬山等在陽光下的運動,讓人氣血通暢、臟腑協調、心情喜悅、陽氣生髮。
4. 健康生活,艾灸扶陽
陪伴是最好的新春禮物,孝順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只需真情的付出,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父母長輩,若有畏寒怕冷、四肢無力、精神不振、舌淡胖等陽虛體徵,可艾灸關元、足三里、命門等穴位,藉助艾草的純陽之力,溫通經絡、散寒除溼、補養陽氣。
關元穴為人體元氣匯聚之處,艾灸此處可培補元氣;足三里是脾胃的重要穴位,艾灸能增強脾胃功能;命門則是腎陽所在,艾灸可激發腎陽,讓陽氣充足;亦可採用艾灸貼、扶陽和洛灸等進行穴位敷貼以溫陽益氣。
新年新歲展新容,梅花朵朵報春風。讓我們遠離不良生活習慣,調整代謝,重塑健康體魄,以輕盈的姿態、飽滿的精神,迎接每一個美好的日子。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專委會 李翎溪 胡家寶 梁薛辰 熊暑霖 周翹楚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