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醬說:
在孩子心中埋下愛的種子,讓孩子飽有對明天的渴望,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年”。
全文2745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者 | 帆書 · 禾禾 來 源 :帆書育兒號( ID:readingclub_yeh)
“媽媽,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可不可以不去走親戚?”
置辦年貨的時候,女兒若有所思地問我。
我遲疑了一下,“你平時不是最喜歡和親戚家的小夥伴一起玩嗎?”
女兒低下頭,悶聲說:“我太普通了,每次過年都被舅媽和姑姑比較的體無完膚,讓媽媽爸爸丟臉。”
瞬時,我腦袋“嗡”的一聲,想起了兩年前一次家庭聚會上,女兒被親戚們輪番“刺激”的場景。
“小妹妹,你姐姐我今年鋼琴和素描的證書都下來了,你今年的藝術有考級嗎?”
“我今年語數英都是滿分,假期作業也寫完了,你現在成績提上來了嗎?”
“哥哥姐姐的底子好,你不要和他們計較。”舅媽本來想打圓場,結果話音未落,女兒漲紅了臉,躲在我的身後,讓我早點帶她回家。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很開心的一次聚會被孩子們之間的“較量”,打破了和諧。
而這次經歷,也讓孩子對過年蒙上了陰影。
到春節了,孩子們又該被逼做一些事情了,希望在這3件事保護好孩子的初心。
01
不強迫孩子寫作業
放假以來,女兒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己的寒假作業寫上幾頁。
起初,我也很詫異。這孩子是咋了,學習成績一般,怎麼這麼愛寫作業。
趁孩子不注意,我悄悄的拿起孩子的寒假作業翻翻,卻發現她寫過的作業中好多都是空著的。
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也不敢多問,有次早餐前我隨後一說:你的寒假作業是留給全家人的,有疑問的地方一定要一起探討完成哈。
孩子的眼中瞬間了光,說:“媽媽,你好自覺。一會吃完飯咱們先探討下,我昨天篩選出來的題目吧。”
就這樣,每天早餐後陪著孩子把有問題的作業掃一遍,孩子很快就高質量完成了自己的作業。
其實,孩子在心理上是接受並願意寫作業的,可能是能力或者心力不夠,導致自己處於一種紊亂的狀態:想寫又不會寫,想問父母又怕被父母訓斥。
在這種近乎求救無門的狀態下掙扎,如果一直得不到解決的話,孩子便會選擇自我否定或最終放棄。
而每一次作業應該是一個作品,是創作的過程,有困難很正常。
如果選擇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寫作業的話,可能會扼殺孩子對作業僅存的一點耐性,剩下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敷衍了事。
倒不如趁著把握好孩子寫作業的時機,調整孩子對作業的態度。
1.幫孩子合理規劃寫作業的時間。
在家學習雖然硬體條件舒適了很多,但沒有了學校學習的氛圍後,孩子很容易在心理上懈怠。
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商討規劃每天寫作業時長,和具體的作業內容,讓孩子做自己作業的第一責任人。
這樣,孩子既能保持學習的節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孩子樹立時間和責任意識。
2.安撫孩子對作業的畏難情緒。
作業中的題目並非適合每一個孩子,如果孩子不敢主動求助,父母最好提前為孩子打預防針,避免孩子在難題中內耗。
主動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答一些題目,讓孩子在心中真切地感受到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寫作業。
02
不比較孩子的成績
每年過年前,知乎上都會有一個逃不過的話題:過年被問考試成績該怎麼回答?
幾乎每個上學的孩子都有被問到成績的經歷,問成績似乎成了對上學者最大的尊重。
成績好還行,所到之處一片掌聲;如果成績不好的話,留著自己的只能是一地雞毛,甚至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創傷。
電視劇《小捨得》中, 歡歡和米桃本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次考試中歡歡和米桃並列第一,南儷為了讓歡歡保持現有的排名,每次都拿歡歡的成績和米桃成績比較一番。
不久之後,歡歡不僅成績沒有進步,反而在學校處處刁難並中傷米桃,甚至懷疑父母所謂的愛。
你看,家長眼中的不足輕重的比較成績,在孩子心中可能是永遠不可逾越的高山。
成績只是對上一階段學習成果的檢驗,目的是讓孩子查漏補缺,這本身就沒有可比性。
我們愛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的成績。
如果僅拿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成長定型,未免太草率了。
如果過年被問到成績,不妨試試下面兩個小方法。
1.提前和孩子溝通話術。
在家裡和孩子商量好,如果有人問起來成績該如何回答。
比如:老師說我成績挺好的,不過我已經準備好找你家XX假期給我補補課,還想著讓您給安排一下。
這樣既不是禮貌,又護全了所有人的面子,也算皆大歡喜。
2.適時幫孩子解圍。
長輩為了表達自己對晚輩的關心,可能不經意會提到成績。
這時,父母可以及時幫孩子抽離出來,比如:“孩子們的事,讓他們自己處理吧。咱們聊咱們的……”
長輩的本意也不是為了討論孩子,只是找話題聊而已,有了新話題,自然就會放過孩子。
孩子也能從父母的解圍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庇護與憐愛。
03
不強迫孩子打招呼
對大人而言,打招呼就是一句話的事,也是對別人有禮貌的一種表示。
但對於孩子而言,未必如此。
綜藝《拜託了媽媽》中,針對孩子不喜歡打招呼的問題,採訪了一些孩子。
其中孩子的回答,超出了父母的想象。
“不太敢打招呼”、“認識的會打招呼,不認識的不會”、“會害羞”……
打不打招呼,孩子的內心會有一個衡量,這個與禮貌沒有關係。
更多的時候,孩子不喜歡打招呼,是出於對陌生人的未知,因為未知,所以恐懼。
如果孩子不想打招呼時,無需給孩子貼上不禮貌的標籤,尊重孩子的選擇就好。
相反,一味的逼迫孩子打招呼,可能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激發的羞恥感。
如果孩子不愛打招呼,父母可以這樣做:
1.提前教會孩子一些社交禮儀。
告訴孩子社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平時刻意引導孩子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
比如,碰見認識的人時,告訴主動揮手微笑,說叔叔阿姨好,即可。
人太多時,不知道怎麼開口,微笑點頭就好。
2.跟孩子正式介紹要打招呼的人
大人熟悉的人,孩子不一定認識。如果方便的話,大人打招呼後,跟孩子正式介紹一下對方,拉近孩子與對方的距離。
比如:孩子,這是你小李阿姨,你小時候還抱過你……你和小李阿姨打個招呼好不好。
這樣,孩子既能避免不認識的尷尬,又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沒準孩子還能表現得更好。
過年就是展示愛與重視,守護好孩子的心靈本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
父母何不放下身段,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理解孩子的不易、尊重孩子內心的選擇。
在孩子心中埋下愛的種子,讓孩子飽有對明天的渴望,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年”。
*來源:帆書育兒號(ID:readingclub_yeh),和孩子一起,終身成長!
*注:本文圖片來自於圖蟲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新增教育助理個人微訊號( dangyang002 )為好友,備註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群裡。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