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2年,38歲的太子朱標病逝;此時擺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確立儲位人選,否則會國本動搖。
在朱元璋的兒子們當中,四子燕王朱棣出類拔萃,適合當選儲君;可歷史並沒有按照這條路來走,朱元璋最終選了朱標之子朱允炆接手大明。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朱元璋不肯立朱棣為太子呢?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講,朱棣確實做不了太子;因為次子秦王朱樉與三子晉王朱棡還活著,朱棣若是繼位,恐怕這兩位兄長不服,而且還會留下手足相殘的隱患,顯然這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結果。朱棣不是長子,這個理由還說得過去,但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燕王朱棣雖然就藩北平時抵抗北元有功,但沒有治國經驗;朝中大臣多半都與太子朱標有交往,若讓他做太子,則很難令這幫大臣信服。朱元璋再想把幫朱棣重新搭好班子,可謂是困難重重;直接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正好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其次,朱棣的生母並非馬皇后,在《南京太常寺志》中,道出了朱棣的生母是碽妃李氏,朝鮮人;作為庶子的朱棣,是很難被立為太子的;經常看到網上說朱元璋、朱標與馬皇后才是一家人,那麼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自然更有優勢。
雖然朱棣沒有被立為太子,但他還是透過自己的方式奪取了皇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由於得位不正,朱棣登基後篡改了史料,將自己的生母寫成了馬皇后,並掩蓋了很多歷史事實。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五徵漠北,編纂《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等一系列豐功偉績,奠定了“永樂盛世”的和諧局面。或許是因得位不正的原因,才促使朱棣成為了一代明君。歷史的千秋功過,很難評說;對於明成祖朱棣這位帝王,小夥伴們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