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作為戰爭發起國之一實力非常強大,德國裝甲部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強大的存在,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德國黨衛軍中有一支由外國人組成的裝甲師,這支部隊雖然不是德軍,但無論是作戰意志還是戰術技巧或者戰績都是德軍中的翹楚,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德軍外籍兵團——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
維京裝甲師的組建
維京師的全稱是黨衛軍第五裝甲師,由於其成員大部分都來自北歐國家,所以俗稱“維京裝甲師”。維京師的前身是“日耳曼尼亞團”,之後經過不斷的擴編成為了日耳曼尼亞師。
再起初德國軍方基本沒人看好維京師,因為維京師的成員太雜了,像是挪威、芬蘭、瑞典、丹麥都有人參與,由於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在訓練中經常鬧笑話,很多人戲稱他們為“歐洲聯軍”。
但很難想象在短短一年後的1942年中,維京師就表現出了遠超一般部隊的勇氣和戰鬥力,並在之後的時間內成為了德軍序列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並陪伴著德國走到了最後一刻。
維京師成名之戰
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維京師隸屬於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參與了針對烏克蘭地區的進攻,在戰爭開始初期這支新組建的部隊表現不俗,在烏克蘭境內長驅直入,到8月份成功渡過了第聶伯河,在河對岸建立了一個橋頭堡。
在1942年的夏季作戰中維京師也是表現突出,維京師一度突破到了高加索地區,這是德軍在藍色行動中推進的最遠的地區,雖然隨著斯大林格勒城內的德國第六集團軍被包圍,造成A集團軍群必須全面撤退,但是維京師依然士氣高昂,並沒有任何潰退的跡象。
在進入1943年後,希特勒越來越倚重黨衛軍部隊了,在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希特勒將黨衛軍的主力師全部換裝成了裝甲師,例如帝國師、警衛旗隊師、骷髏師和維京師。此時經過加強的維京裝甲師擁有兩百多輛坦克,總兵力接近兩萬人。
在1944年1月,蘇聯紅軍在科爾松地區包圍了德國六個師六萬多人,其中就有維京裝甲師的主力部隊,時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曼施坦因急忙組織了十萬德軍解救被包圍的德軍,但在血戰六天後依然突破不了蘇軍的防線,救援行動不得不放棄。
此時的蘇軍迫切想要圍殲著六萬多德軍,為此在包圍圈外構築了八道防線,在八道防線上部署了蘇軍90萬大軍,配備超過5000門火炮和上千輛坦克。包圍圈內的德軍士氣低落,感覺自己要玩完了。但此時的維京師站了出來,申請擔任尖刀部隊突破敵軍包圍。
在2月16日凌晨,突圍行動開始。維京師利用僅有的裝甲力量自成一個強有力的拳頭從一個點突破蘇軍的包圍,在經過數個小時的激戰後,維京師成功突破了蘇軍的三道封鎖線,之後維京師又利用豹式坦克掩護突擊旅進攻,到最後終於成功搶救出了1萬多德軍。
陪伴帝國到最後一刻
在科爾松戰役後,維京師受到了重創,部隊傷亡接近一半,他們被命令到後方波蘭休整,但此時的戰爭局勢對德國已經是無力迴天了,蘇軍發動了巴格拉季昂行動和波羅的海沿岸戰役,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受到重創。
原本還在後方的波蘭在短短几個月內成就成了前線,此時的德軍也是筋疲力盡,防線上到處都缺人,為了扛住蘇軍的進攻,德國調集了能徵召的一切兵力,但面對潮水一般的蘇軍依然無濟於事。
在1944年末德軍、義大利軍隊和匈牙利部隊共計10萬人被包圍在布達佩斯城內,為了解救布達佩斯,希特勒下令黨衛軍第六集團軍前去解圍,維京師派出了精銳部隊進攻蘇軍的薄弱環節,一直進攻到了距離市區21公里的布達佩斯機場。
但維京師最多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反應過來的蘇軍立刻進行了反攻,黨衛軍解救布達佩斯的任務功虧一簣。在戰爭的最後一段時間內維京師部分部隊負責防禦奧地利的維也納城,剩餘的主力則負責防禦柏林。
原本只是一支炮灰部隊的黨衛軍部隊在經歷了數年的戰火洗禮後蛻變成為了一支精銳之師,尤其是在戰爭後期維京師基本是作為救火隊用的,哪裡有漏洞他就去哪裡。
在維京裝甲師的最後時刻,有大約數百名維京師成員參與了國會大廈保衛戰,他們將自己用鐵鏈和機槍拴在一起,並將國會大廈打造成為了一個堡壘,即使是蘇軍用高音喇叭說希特勒已經死了他們也不為所動,一直戰鬥到全員戰死。
千瘡百孔的國會大廈
德國武裝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和其他的黨衛軍部隊非常不一樣,他們不搞種族屠殺,對待戰爭有自已的一套理解。雖然是以外國人為主的部隊,但戰鬥力彪悍,成為了德國黨衛軍的精銳部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