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歷史求知所
編輯丨歷史求知所
2023年9月中下旬,存在長期爭端的納卡地區局勢再次發生變化。
當月19日,亞塞拜然宣稱有6名阿塞籍公民在納卡地區被當地的“亞美尼亞非法武裝”埋雷炸死,迅速發動了“反恐行動”。
在亞塞拜然的閃電攻勢與俄羅斯維和部隊的斡旋下,僅過一天,阿方就與納卡地區的領導人達成停火協議,20日當天,亞塞拜然政府再次宣佈其對納卡地區的法理主權恢復。
而在9月28日,活躍於亞塞拜然境內的亞美尼亞分裂勢力首腦——薩姆韋爾·沙赫拉馬尼揚,正式簽署命令,宣佈“納卡共和國”將於2024年1月1日徹底停止存在,迴歸亞塞拜然。
至此,這個存在了32年的歷史爭議“國中之國”宣佈破滅,從蘇聯解體開始就長年引發亞阿戰爭的地緣病灶問題基本塵埃落定。
納卡地區: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曠日持久的爭端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位於外高加索地區的南部,土地總面積4400平方公里。這是什麼概念呢?七個納卡地區可能才抵得上一個我國的海南島。
納卡的名字由來已久,在西方古典時期名字就已經定下來,“納戈爾諾”一詞無論是在俄語還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語當中,都是“多山、高地”的意思,寓意著納卡的地形崎嶇多山,阻礙良多,通行不便。
而亞美尼亞人與亞塞拜然人的“納卡衝突”由來已久,雙方圍繞納卡地區的爭奪,持續了近兩百年時間,可以分為多個階段。
第一階段:俄羅斯帝國時期
在大航海殖民時代,俄羅斯是一個強盛的帝國,作為一個西方列強,怎能坐視英法帝國在全球擴張殖民地自己不出手?
所以,歷任沙皇基本都採取領土擴張之策,沙俄在國境邊界四處發動擴張戰爭。在遠東地區就與清帝國發生多次大戰,而比清帝國更弱的外高加索地區,自然難逃侵略魔爪。
1829年9月,沙俄對陣土耳其、波斯兩國的第八次俄土戰爭以沙俄軍隊逼近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土國被迫簽訂不平等和約而結束,而沙俄也因此將整個外高加索地區一口吞下。
從此開始,外高加索地區就成為了沙俄與土耳其、西方列強,尤其是英法兩國鬥爭的橋頭堡。
彼時俄國人剛剛佔領外高加索地區,自然需要在當地扶植勢力作為傀儡,幫助他們穩定和加強統治。
恰巧居住在亞美尼亞地區的亞美尼亞人的宗教信仰為東正教(基督教分裂後形成,俄羅斯人也信東正教),因此沙俄大力扶持亞美尼亞人上位。
而當時納卡地區主要居住的還是韃靼人,韃靼人就是現在亞塞拜然人的舊稱,他們信仰伊斯蘭教,與俄國人東正教的宗教信仰相沖突,因此沙皇強制將大量亞美尼亞人口遷入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一部分亞塞拜然人居住地。
這樣以一來不僅擠佔了亞塞拜然人的生存空間,亞美尼亞人也因此成為了當地的人口優勢民族,從此為亞美尼亞人與亞塞拜然人之間的矛盾種下了禍根,早在二十世紀初期,雙方就爆發過戰爭。
第二階段:蘇聯時期
1917年,列寧同志領導俄羅斯人發動十月革命,與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開戰,奠定了蘇聯的雛形。
當時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民族各自成立外高加索聯邦國家,國家與他們的種族為名。
納卡地區本應劃歸亞塞拜然,但由於亞美尼亞在該地區佔據人口優勢,遂不願忍讓,兩個聯邦國隨後就為了奪取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爭議領土再次大打出手。
而且當時納卡就嘗試在亞阿兩國鬥爭的高壓狀態下獨立建國,不過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兩國都想吞併納卡地區,絕不會允許其成立主權國家。
當時蘇俄還在和資產階級打內戰,無暇顧及外高加索的地區衝突。
飽受戰火催產的納卡
在1919年,殖民列強走上談判桌,企圖透過巴黎和會重新瓜分世界,納卡地區此時被在英國人的主張下交給了亞塞拜然。
此時雙方的衝突自1829年以來已經持續了90年,亞塞拜然既然重新得到了納卡,又怎會不展開報復行動呢?
於是亞塞拜然人在納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動排亞事件。
本來亞塞拜然只需將當地的亞美尼亞人驅逐到他們祖上的居住地——亞美尼亞去就可以了,但阿人卻偏不這麼做,直接對納卡地區採取種族大清洗措施,屠殺近兩萬名亞美尼亞人。
可見,雙方在長年的衝突下已經積累了極大的種族仇恨。
1920年蘇俄結束三年內戰之後,蘇聯紅軍才騰出手來,開始強勢干涉外高加索地區的矛盾,將包括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內的外高加索三國再次納入蘇聯政權的統治。
當時亞塞拜然對納卡的統治得到了蘇共中央的承認。蘇共將納卡改組為州行政區劃(等於我國的省),依然隸屬於阿方管轄。
在蘇聯時期,強盛的蘇共政權還能以強硬的政治手段維持亞阿雙方的和平穩定,不過亞美尼亞不願意就此放棄納卡地區,雙方的爭端並未畫上句號。
只不過雙方雖然在蘇聯時期未再發生過武裝衝突、戰爭,但仍經常訴諸於蘇共中央政府,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也一直在請求蘇共將納卡劃入亞美尼亞聯邦共和國的治下。
在1987年,蘇聯這一個社會主義龐然大物就已經搖搖欲墜,而居住在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與亞塞拜然人也聞聲而動,又針對納卡地區展開了博弈。
當時納卡州政府商議以全民公投的形式決定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但此時亞美尼亞人依然是納卡地區的主要居住民族。投票的結果不出所料,納卡地區以多數票的優勢同意劃入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怎麼會不知道納卡當局打的算盤,納卡領導班子當中肯定有許多的亞美尼亞人,所以這種對他們有利的投票措施才會成功推行,而納卡本來就還在亞塞拜然的統治之下,必然不會同意將領土分裂出去的行為。
於是,亞塞拜然當局認為納卡地區已經產生了分裂主義組織,再一次趁機向納卡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發難,出臺政令強制驅逐亞美尼亞人。
這下亞美尼亞(共和國)不同意了,居住在納卡地區的這些亞美尼亞人與我們同宗同源,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坐視不管,於是亞美尼亞人裡應外合反擊亞塞拜然,第二次納卡戰爭爆發。
由於當時雙方還處於蘇聯的統治之下,因此是不宣而戰。
第三階段:蘇聯解體至今
1991年,能夠鎮住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蘇聯不復存在,雙方本來就還處在戰爭期間,此時沒了蘇聯的制約,他們更加明目張膽地針對納卡地區展開軍事爭奪。
當年11月,納卡當局再一次舉行全民公投,只不過這一次不是併入亞美尼亞共和國,而是宣佈脫離亞塞拜然,成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亞美尼亞旋即出兵支援納卡共和國獨立運動。
1992年,亞美尼亞軍隊強攻亞塞拜然並將包括納卡在內的七個行政區域佔領,形成了如今亞阿雙方廣闊的爭議土地。
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納卡戰爭,從1988年2月一直打到了1994年5月,兩國才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交涉下籤署停火協議。
兩國相戰,最受傷的永遠是被戰爭裹挾的人民。
在這一次納卡戰爭期間,亞阿雙方共計有3萬人喪生,而因戰火流離失所的難民更是多達百萬,這其中雖然以居住在亞塞拜然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為主,但也有成千上萬的阿族百姓。
停火歸停火,但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可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94年以後,雙方多次在納卡邊境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2016年,亞阿兩國都在武裝衝突中打急眼了,兩國政府誰也不讓誰,都指責對方率先發動軍事行動,緊接著加大力度,小規模的武裝矛盾瞬間升級為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將兩國好不容易緩和下來的關係再次撕裂。
直到2020年,俄羅斯政府出手干預兩國矛盾,派遣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亞阿雙方於是又一次簽署了“完全停火”協議。
可是,紙能包得住火嗎?兩國圍繞納卡地區長達的百年矛盾,若不從根本上解決,一時停戰只不過是緩兵之策。
於是才有了文章開頭那般,亞塞拜然政府以“反恐”為由閃電突襲納卡地區。
該軍事行動雖然被俄羅斯緊急調停,但阿方在這次行動當中已經達到了他們的目標。迫使納卡地區的獨立反動武裝領導人沙赫拉馬尼揚簽署協議,2024開年,“納卡共和國”就將不復存在。
亞塞拜然這一次也是抱著徹底解決納卡問題而來,因此他們並未封鎖納卡地區與亞美尼亞國家接壤的拉欽走廊地帶。
之後,因為不願意在亞塞拜然人的統治下生活,超過12萬居住在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遷居亞美尼亞,而這在2015年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人口統計當中佔比高達99%以上。
即便這是數年前的資料,也足以證明亞美尼亞人至少已經有相當可觀的一大部分遷出了納卡地區。
為何俄羅斯管不住亞阿矛盾了?
不少人認為,這一次亞美尼亞人的大量遷出,將為納卡問題畫上句號,目前來看的確如此。
但亞阿兩國的矛盾並非僅存在於納卡地區。
亞塞拜然雖然恢復了納卡地區的領土主權(1991年納卡共和國成立之後同時組建了獨立於亞塞拜然的政府),但兩國在納卡地區之外仍存在不少領土分歧。
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簡稱集安組織,是俄羅斯為了維護其邊境穩定而推動成立的區域性軍事同盟組織。
集安組織含有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六個成員國,除了亞美尼亞和俄羅斯自己外,其餘四個國家都與亞塞拜然交好,因此這個由俄羅斯主導的區域性安全組織多多少少會被質疑是否還能行之有效。
而俄羅斯長年作為居中調停人,希望能夠作為拉緊亞阿兩國友好關係的紐帶,在第二次納卡戰爭後還派出了維和部隊,試圖提升其在該地區的影響與控制力。
但如今納卡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妥善解決,俄羅斯的維和部隊不知將何去何從。轉移到在亞美尼亞境內的俄軍事基地?亞方公開反對俄維和部隊進入亞美尼亞。
從沙俄到蘇聯再到如今的俄羅斯,俄國長期透過軍事主導、控制外高加索地區。
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由於俄羅斯國家內部的政治經濟長期動盪,導致其在海外的影響力大幅減弱,失去對外高加索地區的控制也在預料之中。
在亞塞拜然恢復對納卡地區的主權之後,俄羅斯駐亞大使館一度被憤怒的亞美尼亞群眾包圍,他們謾罵俄羅斯政府,認為是俄方導致亞美尼亞丟了納卡地區。
當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長期以來都將俄羅斯視作對手,外高加索地區又怎會沒有他們的影子。
美西方透過不斷在外高加索地區加強影響力,試圖減少亞阿兩國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亞阿兩國也被人懷疑其是有意引入美西方與俄羅斯對抗。
而近年來逐漸崛起的地區大國土耳其、伊朗也圍繞外高加索地區針鋒相對。
土耳其希望與亞塞拜然展開合作,打通能讓兩國接壤的“贊格祖爾走廊”,屆時土耳其的影響力就可以從裡海延伸向中亞地區。
但該走廊若聯通,旁邊的伊朗將陷入兩國的包圍被動局面,因此伊方十分警惕,可能會出手阻撓。
結語:
其實,雖然納卡當局聲稱納卡地區是一個“國家”,但其在國際上除了亞美尼亞之外,從未得到其他主權國家的承認。
亞美尼亞承認納卡擁有獨立主權的居心不難看出,當時除亞美尼亞之外還有三個同樣未被承認的爭議地區與“納卡共和國”建交,他們分別是德左(自稱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南奧塞梯、阿布哈茲。
這三個爭議區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俄羅斯的控制,頗有報團取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