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分封功臣,首批受封的,共有六個公爵、二十八侯爵和兩個伯爵。其曹國公李文忠曾經對徐達說過,那人若在,這個國公就是他的,唉,可惜啊,徐達一聽頓時說道:“慎言,慎言”。李文忠聽罷心頭不禁十分哀傷。
大至正十四年十月,此時的朱元璋剛剛攻下滁州城,他的“公司”也算是小有規模。就在這個時候。有人來這裡投親了。一個婦人帶著兩個娃,要求面見“朱重八”。當婦人“突破”阻攔見到朱元璋時候,頓時是淚如雨下,而朱元璋一見來人,當即就跪下了。這個婦人是大哥朱興隆妻子王氏和她的一雙兒女。
從交談在和大嫂的交談中,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的大哥也死在了逃荒的路上,現在朱家除了朱元璋,同輩的兄弟姐妹都死光了。朱元璋望著大哥的一雙兒女不僅禁悲從中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暗暗發誓,大哥這雙兒女自己一定要撫養長大,再說自己現在沒有沒有兒子,大哥兒子可以當接班人。
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隨著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大,需要培養嫡系人馬,而自己侄子無疑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為此,朱元璋給18歲的大侄子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朱文正。你別說,別看朱文正自幼沒有收到任何教育,但在朱元璋的刻意的培養行下,成長很快,文韜武略無一不通,很有朱元璋早年的風範。
大至正二十一年,龍鳳政權的韓林兒晉升朱元璋為江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吳國公。於是朱元璋大都督府,並以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成為事實上的二把手,這不僅僅因為朱文正是他最近的親人之外,更多的則是朱文正傑出的軍事能力。試想,如果朱文正僅僅依靠朱元璋侄子的身份是不足以服眾的,以朱元璋的才智又怎麼能讓他坐這第二把交椅?徐達、常遇春、馮勝等人並服氣朱文正,但一場洪都大戰證明了朱元璋的眼力不俗。
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領兵與張士誠正在攻安豐交戰,為預防陳友諒偷襲,朱元璋讓朱文正領兵兩萬出鎮洪都(南昌)。可朱文正剛到洪都不久,陳友諒在至正二十三年盡起兵20萬,號稱大軍60萬,浩浩蕩蕩向洪都殺來。陳友諒意圖很明顯,攻下洪都之後,直取應天。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洪都保衛戰正式開打,這是朱文正的成名之戰,陳友諒親自帶人攻擊洪都撫州門。而撫州門守將是鄧愈,鄧愈後來是開國六公之一,而朱文正也是親臨一線指揮守城。
可以說,雙方戰鬥極為慘烈,陳友諒是志在必得,而朱文正則是堅守不退,雙方從四月打到七月,朱文正就像釘子一樣牢牢牢地釘在洪都紋絲不動,看上去搖搖欲墜,但就是不倒。這80多天裡,朱文正以2萬守軍,硬生生扛住了陳友諒60多萬大軍的輪番攻擊。陳友諒抓了朱文正的副將張子明,陳友諒勒令張子明去城下勸降。張子明一口答應下來。被漢軍簇擁到城下,張子明才奮力大喊:“兄弟們一定要堅守好城池!咱們的人馬上就要來了!”震怒之下,陳友諒將一刀斬殺,張子明也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陳友諒雖然沒能攻下洪都,但在別的地方,他的進度還是很快的。吉安、臨江、贛州.....除了洪都,江西大部地區都已經歸降陳友諒。不過朱文正已是強弩之末,全憑一口氣吊著死撐。而陳友諒就差臨門一腳,可這臨門一腳,始終沒能踢出去。此時,朱文正苦苦祈盼的援軍終於來了。七月十八日,朱元璋親統雄兵20萬,沿江北上,前鋒已到達鄱陽湖一帶。
朱元璋之所以來的這麼晚。就是要讓朱文正在洪都拖住成為陳友諒,成為漢軍的絞肉機,為他之後能徹底擊敗陳友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救早了用處就不大了,而萬一洪都城破了,朱元璋也只能認了。到這一天為止,主文正大軍整整守了八十五天。堪稱古代防禦戰的又一奇蹟。朱元璋後來能在鄱陽湖徹底擊敗陳友諒,朱文正是首功之臣。
但問題是,在戰後大封功臣之時,朱元璋卻有意無意把朱文正給漏掉了。這讓朱文正極為不滿,私下裡的怨言不斷,就在這個時候,他農民性格中那種“劣根性”也就冒了出來。朱文正開始放縱自我,不僅縱容部下擄劫民財。他自己搶奪民女,玩膩了就把人殺了拋到井裡。至正二十五年七月,朱文正打算從太湖偷渡到蘇州,投靠張士誠,不料事情敗露,被朱元璋派人帶回,餓死在應天。
朱文正前後反差如此之大顯然不應該的,所謂投降張士誠更是無稽之談,至於原因很簡單,就是朱元璋自己有兒子了,朱文正剛到朱元璋身邊的時候,朱元璋一個兒子都沒有。朱元璋是把侄子當成自己唯一的接班人培養的。
但等後來,朱標、朱樉、朱棡、朱棣這些兒子降生之後,朱文正這個軍內二把手的位置就得靠邊站了,朱文正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情。換一個角度來講,朱文正這個二把手為什麼常年窩在洪都而不回應天?也是老朱的暗中打壓。
這個實情,老朱心裡明白,朱文正心裡也明白。但朱元璋還算有良心,朱元璋後來特意召來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摸著他的頭告訴他:“你爹變成現在這樣,我很痛心。你放心,我是不會株連你的。”一個侄子朱文正,一個外甥李文忠,都是死的不明不白。都是被人設計的。想想劉備的乾兒子劉封。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守謙為靖江王,世襲罔替。直到清順治六年,清軍攻破桂林,末代靖江王朱亨歅被縊死,與國同休。古來成大事的人,得狠,無一例外,當然成大事的人都有本事,也不是都狠,本事是成事的條件 ,狠卻不是。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