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作為它的繼任者,周朝則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周禮在2000年的漢人文明中根深蒂固。
但是再偉大的王朝也有轟塌的時刻,如今商周已經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那麼,曾經煊赫一時的兩朝都城,現如今又在哪裡呢?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朝歌:商朝明珠的沉淪
朝歌,原名沫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都城。
公元前11世紀,商王朝晚期的帝辛將它改名為朝歌,取“高歌黎明,喜迎朝陽”之意,標誌著這座城市進入鼎盛時期。
在歷代商王的治理下,朝歌逐漸發展成為當時最繁華的都城。城內宮殿林立,建築壯觀;絲竹管絃,曲隨人歌唱。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意思是,朝歌城內的音樂聲,足以傳播到50裡之外,800個諸侯國都來朝拜商王。
這樣的繁榮景象,在當時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然而,盛極必衰。
公元前1046年,因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周武王聯合牧野的各族群起兵反抗商朝暴政,最終攻入朝歌城,紂王自焚而亡。
自此,朝歌的輝煌不再。
周朝初年,朝歌還保持了一定規模,武庚之亂後,這座城池遭到嚴重破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朝歌淪為小城,成為衛國的附庸。
數百年後的秦漢時期,“朝歌”這個名字也逐漸在歷史長河中消失。
那麼,這座古城的遺蹟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透過最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掘,特別是東西漢墓葬的發現,證實朝歌很可能在鹿臺遺址附近。
原來,朝歌就在今天的河南鶴壁市淇縣一帶。
如今那裡已經是國內外遊客聚集的熱門景點,也成為我國重要的歷史遺產保護區之一。
一些古城遺址依稀可見,配合博物館的實物展示,我們可以感受一下1000多年前它鼎盛時的盛況。
西岐:周朝發源地的衰落
西岐,周朝發源地,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今陝西省岐山縣一帶,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西周早期的文物,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出土的青銅器。
這些文物見證了一個古老部族從單一氏族發展成周邦,最終建國的過程。
西周出現在中原平原以前,其前身周族在西岐生活了400多年。
周人根據傳說選擇西岐為發祥之地,一方面是這裡適宜農業生產,另一方面,這裡常有鳳凰棲息,被視為聖地。
《詩經·周頌·凡麟》中就有“鳳鳴岐山,亦庇於天”的詩句。
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中,周族逐步從單一氏族發展成為周邦,擁有了原始的國家雛形。
周文王接受天命後西征,周武王滅商朝後建國,西岐的歷史地位更加提升,周朝達到鼎盛時期。
但是為了更好地統治中原地區,武王選擇了把都城遷移到東方。
公元前1046年,武王下令修建鎬京城(今西安市東南),西岐的地位也隨之下降。
此後的400多年時間裡,西岐變成了一個邊陲城市,漸漸衰落。但作為周王朝的發源地,它在歷史上還是佔有獨特的地位的。
如今西岐的遺址,已經確定在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縣。那裡出土了大量周朝時期的文物,被譽為“青銅之鄉”,許多遺蹟證明了它古老的文明根基。
如今去岐山遊覽,你還可以看到周代青銅器的展覽,岐山縣城內還保留著周朝城垣遺蹟,感受古都曾經的榮耀。
歷史的輪迴
朝歌的輝煌與西岐的衰落,映射出一個王朝興衰的歷史輪迴。
每個朝代的興起,都伴隨著一個輝煌的都城。朝歌,見證了商朝從小城邦到統一中原的過程;西岐,見證了周朝從單一氏族到建國的過程。
它們都是各自時代的明珠。
但是一個朝代的消亡,往往也意味著它們的毀滅。朝歌在商朝滅亡後迅速衰落;西岐在周朝東遷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昔日的輝煌都城,終成歷史名詞。
興衰成敗,正是歷史的輪迴。朝代的更替不斷重演著這個過程。歷史越久遠,我們對過去的想象越模糊,只能從殘破的牆垣中,試圖拼湊出它們昔日的輝煌。
朝歌與西岐,都已經成為歷史煙雲。但它們蘊含的文明見證,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每當我們凝視歷史,也就在凝視自己的脈絡與根基。這是千百年來每一箇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參考文獻
【1】《封神》中的朝歌,就是河南這座小城 .2023-08-21 08:39·光明網
【2】小縣大文物——鶴壁淇縣新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引用日期2023-10-19]
【3】岐伯故里考證.岐山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9-3]
【4】陝西省(陝、秦) - 寶雞市 - 岐山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引用日期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