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詩不少,但是如果在喜歡前加一個“最”,這首詩應該算上。
嚴格的來說這不是一首詩。
臥雲
宋 白玉蟾
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
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周遊四海你為啥。
苦終受盡修正道,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爭名奪利你為啥。
不如回頭悟大道,無憂無慮神仙家。
清靜無為是吾家,不染凡塵道根扎。
訪求名師修正道,蟠桃會上赴龍華。
白玉蟾是道教的祖師爺,6歲喪父,7歲能賦詩,12歲應童子科落第,16歲時,離家雲遊,23歲時,隻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足跡遍及半個中國,詔入太乙宮中,為皇帝講道,被封為紫清明道真人。
這是一個神仙人物,一生又很多故事,咱們按下不表,說說這首《臥雲》。
文字描寫了道家的生活狀態:彈琴、舞劍、品茶,不追求名利,不染指世俗,超然自得。
“白雲黃鶴道人家”指的是道士居住的環境,也暗示了道士的追求。他們在白雲黃鶴之間生活,追求的是清靜無為、修身養性的境界。
“一琴一劍一杯茶”則是對道士生活的具體描繪。他們生活中主要的事情就是彈琴、舞劍、品茶,這些活動既是他們修身養性的方式,也是他們生活的樂趣。
“羽衣常帶煙霞色”是對道士衣著的描寫。他們的衣服常常帶著煙霞的顏色,這既是一種對自然美的追求,也表明了他們不追求名利、不染指世俗的態度。
“不染人間桃李花”則是對道士生活態度的總結。他們不追求功名利祿,不沾染世俗的繁華,反而能夠過著超然自得的生活,展現出一種神仙般的狀態。
這首詩還有一種說法,叫做“道情”。
道情,原本是一種道教傳唱形式,源於唐代道人們傳唱道教故事的道曲,經過宋朝詞曲結合之後,逐漸演化成了民間藝術形式。
道情在北方逐漸演變成戲曲形式,在各地均有道情戲,如神池道情(山西)、關中道情(長安、臨潼、藍田等)、長武道情(陝西)等。
這裡說一下,我是關中人,關中道情現在也很少有人唱了。
不過,這首白玉蟾的道情,我倒是常常哼哼,雖然不是關中道情的味道。
兩耕齋閒話:閒來喝茶,夢裡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