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
這兩天,新加坡全島學校要嘛停水,要嘛停電,要嘛食堂刻意不提供肉類食品,分批分兩天進行。
所以,什麼叉燒飯、雞飯、雲吞麵、炸魚薯條…… 一律不提供。
只有蔬菜。
(檔案照片,圖源:Bedok Green Pri Sch FB)
因為今天是新加坡“全面防衛”40週年。今明兩天,所有學校特意安排停水停電、“食物供應干擾”演習,模擬新加坡遭遇網路襲擊、敵軍無人機攻擊水電基礎設施,敵人海軍封鎖港口,以及在氣候變化、保護主義、地緣政治危機下,出現的異常狀態。
不但如此,學校還特意要求家長,今天一來儘可能不要讓孩子帶肉類食品到學校,二來也不要提前把這個演習告訴孩子,讓他們感受到食物供應突然受到干擾的窘境。
同時,學校還特意安排同學們對於突如其來的干擾進行討論,包括在非常時期,如何取得蛋白質的替代源,以及自己該如何參與到“全面防衛”,也要求家長在家跟孩子討論,希望能讓同學們認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新加坡民防部隊於2月13日在臉書發文說,當局將今天傍晚6時20分,響起全島的民防警報系統(Public Warning System),提醒人們居安思危,保家衛國。
SGSecure應用的手機將響起警報20秒,並伴有關於公眾警報系統的簡短文字資訊。
除了學校,配合全面防衛日,新加坡從2月15日29日之間,舉行首屆(Exercise SG Ready) ,模擬斷水斷電斷糧的緊急情況,有超過500個政府與商業機構超參加。
為紀念全面防衛40週年,新加坡知新館舉行。
當然,還有今早舉行的公祭。
(圖源:Eddy Chew, Jimmy Cheong FB)
(圖源:中華總商會)
(圖源:中華總商會)
(圖源:中華總商會)
(圖源:中華總商會)
(圖源:中華總商會)
2月15日是什麼日子?為何如此特殊?
因為,82年前的今天,194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新加坡淪陷,此後進入三年半被日寇蹂躪的悲慘歲月。
2月15日,後來就定為新加坡的“全面防衛日”——軍事防衛、心理防衛、經濟防衛、社會防衛、民防、數位防衛。
新加坡淪陷
82年前的2月15日傍晚,新加坡最高的建築物——首都大廈樓頂,升起了張牙舞爪的日本軍旗。
新加坡淪陷了。
等候著坡島百萬黎民的,是三年零六個月的苦難和屈辱。
(見到日本兵必須彎腰鞠躬。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日寇舞劍 意在南洋
1941年,一方面由於侵華戰爭的消耗,另一方面是本國工業消耗,日本石油儲備迅速見底。為了掠奪寶貴的天然資源,日本盯上了東南亞,尤其是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1941年12月8日,就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在素有“馬來亞之虎”外號的日本帝國陸軍中將山下奉文的指揮下,日第二十五軍從印支半島攻入馬來亞北部,同時,開始從印支半島調飛機空襲新加坡市區、軍港和空軍基地。
兩天後,12月10日,在日軍90架戰機兩個小時的圍攻下,英軍寄予厚望的海軍主力戰艦“威爾斯太子號”和“擊退號”被擊沉,馬來亞英軍失去制海權,門戶洞開,再無法制止日軍在馬來亞東岸登陸,軍心大為動搖。
(紀念兩艘主力戰艦被擊沉的英國首日封。圖源:網路)
通敵的印度上尉
12月10日,英軍破獲一起間諜案。英屬印度陸軍的一名駐新加坡軍官Heeran上尉私通日軍,為日軍提供情報,讓日軍得以準確轟炸馬來亞的盟軍空軍基地。軍事法庭定罪之後,他被英軍憲兵在笈巴港槍決,屍體扔進海中。
日第二十五軍在馬來亞順勢南下,守軍節節敗退,退到了新加坡。1942年1月31日,臘月十五,守軍殘餘部隊盡數退守新加坡,把連線新加坡和馬來亞的新柔長堤炸斷,拖慢日軍的腳步。
(這張照片是日本人在柔佛拍攝的,新柔長堤已經炸燬,對岸新加坡遠處被日軍轟炸,燃燒並冒出滾滾濃煙。“亂離時代”展品)
炮擊新加坡
2月3日,日軍開始炮轟新加坡。
(2號展品為炮彈彈片,是英軍第11師一名通訊兵在1942年2月14日大年除夕交火的戰場上撿到的;3號展品為6英寸岸防炮彈,用於當時的聖淘沙炮臺。“亂離時代”展品)
2月5日,臘月二十,向新加坡運送大量軍需物資的“亞洲皇后號”被九架日軍俯衝式轟炸機圍攻,中彈沉沒。有人認為,如果“亞洲皇后號”能順利把軍需送到新加坡,就能大大改善守軍的裝備,包括填補彈藥,新加坡保衛戰或許有不一樣的結局。
(中彈之後的亞洲皇后號。圖源:澳洲戰爭博物館)
(從軍需運輸船“亞洲皇后號”打撈上來的羅盤、刺刀等軍需物件。“亂離時代”展品)
(英國皇家陸軍新兵接受訓練。圖源:帝國戰爭博物館,“亂離時代”展品)
當時新加坡的守軍除了英國軍隊、澳洲軍隊之外,還有新加坡志願軍團。志願軍團由步兵組成,按歐洲人、馬來人、華人、歐亞人分為不同的步兵連。
(新加坡志願軍團徽章。“亂離時代”展品)
(英屬印度陸軍軍官。作為印度步兵第11師的一部分,英屬印度陸軍的第14旁遮普團的一營、五營、六營派駐防衛新加坡。“亂離時代”展品)
(密駝路附近,卡車載送志願軍團士兵。圖源:威斯康辛大學 Milwaukee圖書館,“亂離時代”展品)
2月8日,臘月廿三,晚上2030時不到,日第二十五軍開始渡過柔佛海峽。晚上2300時,日軍開始密集炮擊守軍駐地,15小時內發射炮彈8萬8000發,切斷守軍各部隊之間的電話線聯絡,使之無法協同作戰。
(圖源:網路)
2月9日,臘月廿四,大批日本空軍軍機來犯,大約有84架。英國空軍在新加坡的最後10架戰機緊急升空迎戰,以1架戰機的損失,擊落6架敵機,擊傷14架。但加冷機場被炸出多個坑洞,無法繼續使用,英國軍機全部撤離新加坡。在喪失制海權的兩個月後,英軍連制空權也喪失了。
同日,新加坡西北的克蘭芝失守,日軍開始透過克蘭芝往新加坡運送裝甲車和大炮。
丘吉爾的急電
2月10日,臘月廿五,英國首相丘吉爾給守軍發急電:“軍部向內閣報告說,新加坡白思華部有10萬人,其中3萬3000人是英軍,1萬7000人是澳軍,日軍在馬來半島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守軍人數肯定佔絕對優勢,應該盡數殲滅來犯之敵,根本不應考慮儲存實力或保護居民的問題。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打贏這場惡仗。司令官和高階軍官必須與部隊共存亡。大英帝國和帝國陸軍的榮譽危在旦夕。”
2月11日,臘月廿六,雖然日軍已控制武吉知馬地區,奪得了守軍的糧倉和油庫,但後勤已供應不繼。此時,山下奉文玩的就是心跳,他虛張聲勢,發文給新加坡守軍司令白思華中將,讓他“放棄無謂的抵抗”。
2月12日,臘月廿七,日軍工兵修復了新柔長堤,運送更多裝甲車南下。守軍高階軍官建議白思華考慮投降,被他拒絕。同日,日軍奪得蓄水池,控制了新加坡市區的水供。
大年初一升起了太陽旗
2月14日,臘月廿九,大年除夕,中午1300時左右,日軍突破西邊防線,衝進亞歷山大醫院,屠殺醫生、護士和傷兵數十人。
2月15日,大年初一,早晨0930時,55歲的白思華在福康寧山指揮所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的內容只有一個:是立即反攻,奪回水源和糧倉?或是投降?
白思華手下有八萬五千人馬,彈已盡,糧已絕,水已斷,兵已疲。面對著南侵日寇三萬六千虎狼之師,張牙舞爪,虎視眈眈。
守軍諸將無一支援反攻。於是,白思華決定投降。
一名13歲少年Rudy Mosbergen後來回憶道:“到了傍晚,一切都靜了下來,大炮不再響了,從柔佛來的炮擊停止了,空襲也停止了……新加坡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我們知道,一定出大事了。”
當天傍晚1715時,在銷燬機密檔案、密碼本、保密器械、重炮之後,白思華正式投降。作為戰勝的標誌,日本軍旗第一次在首都大廈樓頂升起,那是新加坡當時最高的大樓。
戰後分析顯示,當時日軍後勤已經不行,炮彈也幾乎打光;如果守軍選擇反攻,說不定就成功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新加坡英軍投降》,宮本三郎繪。“亂離時代”展品)
(“亂離時代”展品)
這幅畫的作者是陳崇智(1916年-2012年),是一名抗日戰士。他畫下了當時日寇的暴行,並寫道:“毒刑苛政,暴斂橫徵,折磨戰俘,肅清檢證殘害人道,罪惡滔天”。
我們現在讀歷史,知道英軍投降是發生在2月15日,但是,在當時,很多人並不是從統一渠道在同個時間知道英軍投降的訊息。
有些軍人是見到插著白旗的車輛朝武吉知馬的福特車廠駛去,而福特車廠是兩軍談判投降的地點,才意識到英軍投降了;醫院的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到大年初二早晨才聽說投降的訊息;許多平民則是在市區見到日軍已進城,才知道大勢已去了。
當時,人們百感交集,有感到生氣的,感到恥辱的,感到害怕的,也有感到鬆了一口氣的,更有躺平的。
日軍佔領馬來亞和新加坡之後,美其名“把馬來亞人民從殖民主義中解放出來”,並把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並辦起了偽《昭南日報》。
(偽報。圖源:網路)
(這是日本當局宣傳太平洋戰爭三個主要戰績的郵戳,配合有關的明信片使用。這三個主要戰績為空襲珍珠港、佔領香港、佔領新加坡。“亂離時代”展品)
(日寇在市區進行勝利大遊行,耀武揚威。圖源:帝國戰爭博物館)
(日寇處決錫克族戰俘。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K R Menon醫生後來回憶道:“(日軍進城後)市民都躲在家裡,不敢出門,他們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
屠殺數萬華人
日本侵略軍佔領新加坡之後,為了報復華人抗日,展開名為“肅清”的大屠殺,也稱“大檢證”,用多部貨車負責帶走有嫌疑的華人,年齡18至50歲,把他們帶到榜鵝、樟宜、加東、丹那美拉等海邊槍殺。至少七萬至九萬華人被殺。
(大檢證現場。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檢證合格的,蓋上個“檢”字,才可安全離去。通不過的,直接押上車,拉到海邊集體槍斃。“亂離時代”展品)
(這是20歲廣東籍貫男子朱振南的良民證,他是海味雜貨店店員。“亂離時代”展品)
位於樟宜的惹蘭培本是其中一個屠殺地點。這些是1966年在惹蘭培本亂葬崗發掘出來的,有鑰匙、錢包、筆、眼鏡、梳子、子彈殼、皮帶扣、菸斗等。這些都是野蠻侵略者血淋淋的罪證。
(以上三幅:“亂離時代”展品)
先驅畫家劉抗1946年創作《雜碎畫集》,圖文並茂把日軍暴行形象地展現於讀者眼前。
(“亂離時代”展品)
記住仇恨,永遠活在過去
記住教訓,才能面向未來
每年的2月15日,新加坡都要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新加坡淪陷的悲劇。
這個悲劇讓你感覺到,苦難和無助,可能隨時降臨你我身上。
這個悲劇也讓你感覺到,和平與幸福,隨時可以離你遠去。
沉重和悲慼之後,應該是反思和記憶。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我們牢記日劇時期的困難,並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吸取教訓——居安思危,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記住仇恨,永遠活在過去;記住教訓,才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
新加坡不是第一次淪陷
悲劇曾經重演
將來也可能重演
1942年到1945年,新加坡淪陷於日寇之手。但,這不是新加坡第一次被侵略,也不是新加坡第一次淪陷。
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新加坡在14世紀末曾被滿者伯夷侵略,之後被統治數十載。
十五世紀初至十六世紀初,新加坡被馬六甲統治;1613年,亞齊蘇丹國入侵柔佛,焚燬新加坡河河口的據點。
現代新加坡人很少有知道這些歷史的;即便知道,也只是知道硬邦邦的幾段文字記載,對這些歷史沒有任何情感和感覺,似乎它並不是我們的過去,似乎它與我們毫無關係。
當然,其中一個客觀原因是,現代新加坡人是萊佛士開埠前後移民的後代,我們並不繼承十四世紀和十六世紀的這段歷史,對它缺乏認同感,倒也不為過。
我們可以遺忘滿者伯夷和亞齊蘇丹國帶來的血的教訓。但是,如果我們也遺忘二戰,有朝一日,這段歷史就也會從我們後代人的集體記憶中抹去。
抹去又如何?
屆時,這個以百萬先輩的血、淚和尊嚴為代價的慘痛但寶貴的教訓,將付之東流。
如果我們忘卻歷史,如果我們遺忘教訓,如果先輩的沉痛與悲慼只成為展品,而不是我們集體記憶的一個部分,那麼,這個悲劇將來還可能會重演。
願天下太平,祝龍年吉祥!
ABC丨編輯
ABC、KS丨編審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影片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影片號你關注了嗎?
點選下面影片,檢視更豐富的內容!
直播等你來看,點選下方預約起來!
跟進新加坡時事,點選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