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介紹
鳳陽鼓樓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其意旨至今仍為明史專家未能破解之謎。據史料記載,鼓樓在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為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所焚燬,崇禎十二年修復;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又重修一次;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農民起義軍李開芳、林鳳翔率領北伐軍途經鳳陽,攻佔府城,中都鼓樓再遭焚燬;“文革”期間鼓樓遭受嚴重破壞,政府部門於1959年和1982年先後撥款進行修復,目前已恢復原貌。
建築特色
鳳陽鼓樓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它的結構、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一般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鼓樓由臺基和殿樓兩部分組成。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鼓樓上有樓房九間,“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
鼓樓景區樓宇內,經過近一年的重新規劃、布展,已在2024年9月1日向廣大遊客開放。
展館共分為兩層,第一層瞭解鳳陽曆經千年的歷史沿革,第二層展示明朝時期鳳陽府的府衙、校場、國子監、茶肆等歷史場景,讓遊客切實感受到當時人文風貌。
來源:安科築語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複審:嚴 慧,終審:張 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