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千化古剎”的位置其實不算隱蔽,但大部分到紹興駝峰山遊玩的人都會把注意力放在山頂的“青獅庵”和這裡比較有挑戰性的盤山公路上,所以自然就常常把它給忽略了。我來“征服”駝峰山的時候,半路上碰到兩位紹興摩友同行,因為其中之一要去加油,故而在上山不久,看到有這個一條寬敞的岔路,就順勢轉了進來,剛好可以等他們後續一起同行。於是就在這段時間裡到寺內“走馬觀花”了一圈。
千化古剎即“千化庵”,所有的建築剛好組合在一起圍成一個,因為面積不大,在裡面把各個殿宇都參觀一遍其實也用不著五分鐘。由於全程無人,在淡淡的青煙氤氳氛圍中,身置古剎,只能聽到四周無處不在的風聲和各種鳥鳴蟲啾,恍惚間甚至以為自己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
追溯其歷史,千化古剎即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路過駝峰山時命人依著山勢修建的兩所庵堂之一“小萬窠”。隨著歲月流轉,朝代更迭,這座“小萬窠”卻如一位超凡脫俗的老者,靜靜地守望著這片土地,見證著歷史的滄桑鉅變,也承載著無數信徒的虔誠祈願。
雖然傳說駝峰山上“庵廟之內有宋代鐫刻的彌勒佛像,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我眼前這座,看上去應該不是吧,無論做工之精緻還是油光發亮的模樣總讓人感覺少了些渾然天成的古樸和歲月的痕跡。
千化古剎的位置很好找,駝峰山瀝青鋪就的盤山公路有一個口子和它門前的水泥路面緊密銜接,在轉彎處還特意開闢出了方便臨時停車和會車的空地,只要一直往前走就能直達山門之間。因為護欄的盡頭是臺階,所以摩托車只能停在路邊。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最後猜測,可能是因為到千化古剎的交通最方便?所以它才是掛牌的當地宗教活動場所,和在它之上的蘭若古剎跟青獅庵相比,管理方面也保持著較大的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