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平臺和古典樂是雙贏。”鋼琴家郎朗在談及古典樂與流媒體平臺的關係時表示。24日,蘋果在中國大陸推出專門為古典樂設計的流媒體平臺Apple Music 古典樂,作為平臺藝術家大使,郎朗於昨日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
Apple Music古典樂前身為2017年成立於阿姆斯特丹的古典音樂的流媒體平臺Primephonic,該平臺於2021年被蘋果收購。Primephonic開發的搜尋方式解決了古典樂瀏覽與搜尋的難點,Apple Music古典樂可按作曲家、作品、指揮家、樂器、時期、樂團或合唱團進行搜尋與瀏覽,其古典樂曲庫目前約有500萬首古典樂錄音。
古典樂通常被認為偏小眾,而流媒體數字音樂規模龐大。燈塔專業版顯示,2023年中國線下音樂演出行業票房總收入為111.17億元,其中古典音樂會演出的票房收入僅有3.41億元。與此同時,根據2023年10月釋出的《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報告》,2022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總規模約為1554.9億元。
當規模龐大的流媒體音樂產業將商業觸角伸向小眾的古典樂,線上市場是否會擠壓線下演出市場成了值得擔憂的問題。郎朗向介面文娛表示,線上與線下並不衝突:“在流媒體上聽不是真正的身臨其境。現場是無可代替的,在音樂廳,你是完全活在音樂裡的。而且現場最能看出藝術家的狀態和水準。比如我20年前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很好,但是那是過去,我不可能復現19歲時的效果,不是好或者不好的區別,它是不同的。這是一種現場感,就像看球賽不會反覆看同一場一樣,樂迷和藝術家不應該只活在回憶裡。”
在郎朗看來,專業的流媒體讓使用者無需花費大量金錢購買唱片,也不用專門走進音樂廳就能接觸到高品質的古典樂,這有利於古典樂的推廣。“對於古典樂來說,品質和氛圍很重要。流行音樂一般都是在一個音域中,而古典樂音域太大。我聽音樂時總會去不斷調整它的音量,不然就容易漏掉很多細節,所以它會要求非常高畫質非常無損的音質。有很多網站收錄古典樂錄音,但是音質魚龍混雜,有的甚至都是偷錄的。但只要是能夠篩選到專業流媒體平臺上的音樂,音質肯定都是有保障的。這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用手機就可以獲得很好的聽覺效果。”
郎朗認為古典樂並不是只適合廟堂的藝術,古典樂同樣適合成為陪伴性的休閒放鬆方式:“比如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肖邦的《夜曲》等輕柔的曲子,實際上很適合在寫文章或者坐地鐵的時候聽。像地鐵上本來就很嘈雜,如果播放搖滾樂就會更吵,這樣的場合聽一些古典樂會有不錯的效果。”而流媒體改變大眾接觸古典音樂的方式,也讓古典音樂具備日常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郎朗表示,專業流媒體平臺也讓古典樂的數字化更為規範:“流媒體平臺首先解決了盜版的問題。使用者都能在這流媒體上聽高品質音樂了,就沒有必要去買盜版的了,這是一個積極的影響。”而集納不同時期、各種風格、各個版本古典樂的流媒體平臺,將中國的音樂與世界各地的音樂並置,有利於中國音樂走向國際化。
流媒體同時為音樂演奏者帶來新的機遇。在郎朗看來,流媒體平臺讓演奏者有更多途徑釋出自己的作品:“原來你可能需要寫自薦信才能夠獲得機會,但現在,你可以把自己的音樂和很多‘大神’放在一個平臺上。有時候可能突然就火了,就獲得很多收聽了。這也適合推廣一些新的鋼琴家,大家也能在這裡注意到這個領域的新人。”
郎朗對於流媒體平臺推出古典樂服務持有樂觀態度。在世界範圍內,古典樂行業也在積極擁抱流媒體平臺。
在過去一年裡,古典樂的處境並不妙。英國知名古典音樂網站Bachtrack在1月9日釋出了2023年古典音樂年度統計報告。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不含中國)共有16336場古典樂演出,儘管同比2022年同比增長約15%,但與2019年的20535場相比仍有差距。同時,許多知名樂團和演藝機構關停,例如奧地利國家廣播公司為節省開支計劃停辦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成立於1991年的曼徹斯特合奏團因資金問題宣告解散、1945年成立的加拿大基奇納-滑鐵盧交響樂團申請破產。
與流媒體平臺的結合被視為古典樂的出路之一。澳大利亞室內樂團在2023年5月宣佈推出流媒體平臺“ACO On Demand”;2023年7月,成立於1980年的英國古典樂廠牌亥伯龍唱片公司宣佈將全部唱片音源上傳至流媒體平臺,拿索斯唱片公司也將歌劇錄音版權授予亞馬遜。在中國,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上海交響樂團成為Apple Music 古典樂的合作機構,而在更早以前,柏林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愛樂樂團等音樂廳和樂團已先行加入這一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