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迎來立春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立春為“四立”之一,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後,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
立春標誌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不過,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進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甦,還處於萬物閉藏的冬天。
立春意味著時序已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自然生機勃發。所以古人重視立春,在古時有迎春之儀。
古人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春遊,則是立春節氣的風俗活動之一,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