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公元9世紀的柬埔寨吳哥王朝,曾孕育出神話般建築雕塑奇蹟。然而15世紀時吳哥王朝走向衰敗,精美的古蹟群彷彿一夜之間被叢林吞噬。19世紀時,吳哥古城遺蹟偶然被西方探險家發現,沉寂了四百多年的柬埔寨國寶終於重見天日。
神秘、莊嚴、不可思議,吳哥文明曾創造出哪些奇蹟?盛極一時的吳哥為何會被遺棄?
澎湃問吧邀請歷史作家張煒晨,一起聊聊柬埔寨吳哥文明。
點選圖片即可提問
吳哥文明美在何處
@澎湃網友qQR36b:吳哥文明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張煒晨:首先是歷史之美,對歷史學家而言,吳哥文明從何而來,又如何消失,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門話題。透過一代代學者鍥而不捨地研究吳哥遺蹟、出土碑文和史料典籍,我們大致知道了吳哥歷史的發展脈絡。然而仍然有很多時間片段是缺失的,很多人物的生平性格是模糊的,很多重大事件的前因後果是迷惑的,太多的問題得不到解答,很有可能永遠也沒有解答。除了歷史這條主線外,從文學到宗教,從雕刻到建築,從服飾到舞蹈,從規劃到工程技術,吳哥文明有非常多的子類學科值得研究,不僅不單調枯燥,反而豐富有趣。這正是吳哥歷史之大美所在。
其次是藝術之美。對藝術家而言,吳哥將給他們提供無窮盡的創作靈感和可借鑑學習的藝術樣式。吳哥之藝術又可一分為三:雕塑、建築和規劃,開創了與其它文明截然不同且獨樹一幟的風格。
第三是人文宗教之美。吳哥是個適合文藝青年抒發情懷的地方。就這一點而言,吳哥遺蹟的細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宏大的背景供人們遐想。甚至就連看著各種膚色的遊客在遺蹟中游蕩,也給人以時空錯亂的恍惚。我們可以將現代都市人的一點點人文情懷施加於上。無論最後你有憑弔古人的感傷,還是沉醉於文明之輝煌,總之好好享受吳哥的人文之美吧。
吳哥遺蹟可不僅僅是遊客的天堂,它也是宗教的聖地。吳哥文明確實已經死亡,但吳哥文明留下的遺址可沒死哦。在整個吳哥城人去樓空時,仍然有少數寺廟保留有僧侶。這些小乘佛教的和尚一直在這裡唸經修佛。今天,在遊客稀少的時候,也會有大量善男信女彙集在吳哥,實行他們的宗教儀式。所以遊客們白天看到的是死亡的廢墟,對虔誠的信徒而言,晚上或雨季的吳哥遺址是活著的宗教聖地。吳哥仍然散發著佛教的光輝,是當今柬埔寨人的信仰所在。
古代藝術,本質上都是來源於宗教,併為宗教服務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吳哥遺址,全部都有宗教的烙印。那精美的浮雕、巍峨的寺廟山、模擬的曼荼羅無一不頌揚天神的偉大,表達人類的虔誠。所以這裡彙集了古高棉人全部的聰明才智,將宗教藝術之美髮揮到了極致。
第四是悲劇之美。吳哥最大的可悲之處就是它已經死亡了。花謝了我們不會傷心,因為我們知道來年它仍將盛開;人們生生死死我們也不會傷心,因為作為一個整體,人類種群仍將繁衍不息。但是吳哥及其它所代表的文明死了,死得徹徹底底,永遠也不可能復活,成為一支文明的絕唱。我們會哀痛,為什麼上天要毀滅這個文明;我們會設想,如果吳哥文明存活下來又會有怎樣的精彩。
這也正好成為其最“美”的地方。魯迅先生曾寫道:“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流星在劃過蒼穹時才最耀眼,煙花在燃燒時才最奪目,只有以生命為代價的“美”才會讓人覺得最美。吳哥的覆滅恰恰滿足了悲劇美的一切要素。這些都是輕鬆愉快的喜劇所不能帶來的感受。大悲之後才能發現大美。
@陸川有許多樹:當時的柬埔寨,為什麼能孕育出這麼輝煌的文明?
張煒晨:首先,吳哥王朝位於熱帶季風性地區,簡而言之四個字:高溫多雨。沒有我們熟知的四季,一年只有兩個季節:旱季和雨季。糧食一年三熟乃至四熟,通常不用擔心溫飽問題,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發展文化,幹工程或者打仗。
其次,吳哥位於兩大原生性文明——中國、印度——之間。世界上的原生性文明地區屈指可數,只有中國、印度、兩河流域、埃及、中美洲,所以高棉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發展的。當然,其主要貢獻還是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居於次要。吳哥王朝勢力最強大的時候幾乎統一了整個中南半島:北方同中國接壤,東達南中國海,西抵孟加拉灣,向南推進至馬來半島。有如此廣闊的面積,眾多人口,交通便利,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具備了孕育輝煌文明的土壤。
@澎湃網友byets:吳哥寺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哪裡?
張煒晨:吳哥寺的設計靈感是“曼荼羅”。曼荼羅最早是出自古印度的文化符號。簡而言之,它是古印度人對宇宙認識的抽象,大概是人類最早成體系的宇宙模型之一了。去過西藏的朋友們一定看過很多精美的唐卡所表現的一種方圓結合,中心對稱的複雜圖案,這就是曼荼羅在藏傳佛教中的體現。唐卡和沙畫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以二維的現實手段表現曼荼羅的抽象概念。而吳哥寺,乃至所有吳哥遺址寺廟,都是用三維的立體方式來展現曼荼羅。
吳哥寺最外圍是一圈寬闊的護城河,代表了浩瀚的海洋。護城河包圍形成了一個矩形陸地,表示我們人類居住的土地。陸地中央有三層逐漸升高的梯臺,這是天界內的須彌山。人們越往上走,就越接近神山頂峰。在梯臺最上一層有五座聳立的塔殿,代表著須彌山的五座高峰,正中間的塔殿是主峰,亦是諸神之居。這種結構有時也可稱為金剛寶座塔。每一層梯臺都有迴廊包圍,象徵著圍繞須彌山的山脈。從護城河起始到進入須彌山仙境,有長長的參道引導,兩邊以七頭那伽蛇神裝飾,這是人類通往天庭的彩虹橋。
燦爛的吳哥文明為何走向滅亡
@剷剷在這裡:吳哥文明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張煒晨:我可以給出一個非常常規的答案,無外乎戰爭失敗(暹羅人入侵)、氣候變化(14世紀中期和末期,柬埔寨的季風很弱,降水偏低,到了15世紀早期,更爆發了一次很嚴重的乾旱。土地和水資源過度開發也導致吳哥地區生態環境發生惡化)、宮廷內亂(連續幾代國王都是透過篡位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臺,國王徹底從神壇上跌落)、透支國力(就連庫倫山上的砂岩原料都快枯竭了)、水利設施崩壞(到了晚期,由於大量勞動力用於建築工程,導致農田水利設施的興建維護捉襟見肘)等等。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很多,事實也是如此,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了。稀奇的是,吳哥城雖然不復存在,但高棉人從來不曾消失。他們中的高階官員和僧侶有知識有文化,能寫會道,他們的新都城金邊離吳哥的直線距離也才200多千米。從金邊坐船透過洞裡薩河和洞裡薩湖到達吳哥並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況且吳哥地區絕非什麼“無人區”,自始至終仍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存在。這跟那些徹底無人的古代遺蹟很不一樣。
打個比方,潼關以西的長安在五代之前很長時間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因為長期戰亂荼毒,自宋以後,長安的地位急劇下降,再也沒能重回大唐時的輝煌,中國的“中心”轉移到了東部。但是長安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長安的歷史一天也沒有中斷過,長安一直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即便長安徹底毀滅了,中華文明也不會,也不可能毀滅。
吳哥和金邊的關係就有點類似長安和洛陽的關係。如此說起來“為何吳哥消失”不應該成立,因為只要有人,他們就能記錄,就能口口相傳,那麼為何吳哥文明會徹底消失呢?
我個人的認識是,吳哥文明滅亡是“在暴力欺凌後的自殺行為”,小乘佛教正是“謀殺”吳哥文明的思想元兇。
@澎湃網友aAny2a:勞民傷財的吳哥窟,是不是高棉文明衰敗的主要原因?
張煒晨:不是,吳哥寺建成於12世紀早期,而高棉人是過了300多年後,15世紀才放棄吳哥,向南遷都,所以沒有直接關係。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的整個吳哥大遺址(如通王城、聖劍寺、戰象平臺等),絕大部分都是12世紀晚期到13世紀興建的,那個時代正是吳哥王朝的鼎盛期。
按我們中國人的歷史經驗,勞民傷財的超級工程與王朝覆滅有著直接關係,比如萬里長城和大運河,導致秦、隋兩朝二世而亡。雖然長城和運河是有實際功能的,但對封建時代並不具備現代國家觀念的普通百姓而言,這種工程對個人、家庭沒有絲毫益處,當然會十分反對。
不過吳哥寺屬於宗教建築,是提高凝聚力的意識形態工具,所以百姓很有可能是主動,甚至積極地參與建設。每挖一剷土,每砌一塊石頭,都是為了來世天堂做功德。古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知名的超級大教堂都是這個道理。所以古代中國人雖然痛恨長城、運河,但同樣喜歡建造宏偉的石窟佛像。
@澎湃網友Fjauiq:我去過吳哥窟,那些被砸過的石雕令人心痛,誰砸的?為什麼?
張煒晨:原因有三,戰爭、宗教鬥爭、盜取。
第一,吳哥城在歷史上曾經被佔婆人、暹羅人攻破,因此大量財寶被劫掠一空。一般來說,林迦下面是藏有財寶的,所以敵人會破壞林迦,盜取珍貴物品。我想您也許會注意到,吳哥遺址內是看不到任何金屬雕塑的,主要原因也是當年戰敗後被敵人搶走,很有可能融化成銅水鑄幣去了。
第二,吳哥王朝先後有三大國教,印度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所以發生過多次宗教紛爭。看看我國曆史上的“三武一宗”,西方天主教對古希臘、古羅馬雕塑的破壞,其實是一個道理。
第三,19世紀後,西方興起考古熱潮,所以有大量東方文物被盜取到了西方。在通王城城門口有幾十個一人多高的雕塑,齊刷刷地被鋸掉了腦袋(有些後來是修補的),原件都不知道藏在哪個西方大富豪手中了。可以說現在存留下來最好的吳哥雕塑在法國巴黎的吉美博物館(有機會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裡面也有很多中國的寶貝),吳哥遺址中反而沒有了。
20世紀初,一個叫馬爾羅的法國人將女王宮的四件浮雕切割下企圖帶回法國,好在敗露了。這個馬爾羅不是普通人,算是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甚至後來還當上了法國文化部長。
最後還有一個特殊原因:有些雕塑非常寶貴,放在露天遲早會被盜取,所以保護機構有時會把雕塑移至倉庫或博物館保管。內戰期間,甚至有劫匪拿著AK-47和火箭筒去打劫倉庫。
@澎湃網友uuQJZ3:高棉王朝和吳哥王朝是同一個意思嗎?
張煒晨:可以粗略地看成一個意思,但並不嚴謹。
高棉,指的是高棉人,他們不僅創造了吳哥王朝,也是扶南、真臘,以及之後柬埔寨王國的創造者。所以高棉人的歷史中也是有朝代的。比如,中國人創造了中華文明,建立了漢唐宋明等王朝,但不會有“中華王朝”這種說法(除非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也很少有“唐文明”或“宋文明”這種術語。
中國文明一代代不間斷傳承,不同朝代各領風騷。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高棉人的最高峰就是吳哥王朝,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可以把“高棉文明”和“吳哥文明”這兩個詞等同起來。當我們說到“高棉文明”時,其實就是指的是“吳哥文明”。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高棉文明”的內涵是要大於“吳哥文明”的。同理,“高棉王朝”和“吳哥王朝”的意思也大致差不多,不過我個人建議不用“高棉王朝”這個詞。
《在湮沒的歷史中微笑:柬埔寨吳哥訪古》,張煒晨 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後浪 |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