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一套
1974年伊始,馬王堆漢墓的發掘進入到最後階段。雖然由於墓葬被破壞,隨葬品並不豐富,但是發掘出的三枚印章,卻揭開了馬王堆漢墓最後一層神秘的面紗,明確了馬王堆是西漢初年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
50年間,專家學者對馬王堆墓葬的研究,讓軑侯利蒼的生平逐漸清晰,在他的身後,一幅由文物折射出的西漢初年社會盛景也清晰地鋪陳開來。
刻在錯金銅弩機身上的銘文,表明這是製造於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的一件遠射程精準殺傷性武器。它也許陪伴了利蒼追隨劉邦征戰沙場的鐵血歲月。那是一段利蒼歷經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的記憶,始終如一的忠誠,讓他成為劉邦派遣到長沙國擔任丞相的不二人選。
作為政治、軍事的前沿陣地,長沙國如同西漢政權的南大門,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利蒼雖為長沙國丞相,實則直接對中央負責,有著統率長沙國文武百官、總攬行政的實權。
這幅繪製漢初長沙國南部和南越國北部區域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出土於馬王堆三號漢墓,屬於利蒼兒子的陪葬品。但有學者認為,秦漢時期,地圖代表國家財富和機密,一般的武將是不允許擁有的,鑑於利蒼兒子是將軍卻不顯貴的身份,這幅地圖或許就來源於利蒼,是他了解、掌控長沙國的重要資料。
在沒有航測的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時期,我國的測繪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長沙國南部地形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帛書實測地圖,將我國地圖測繪歷史向前推進了1300年。
這九根柱狀標識究竟代表什麼,長久以來學界爭議不斷。吳立新教授團隊利用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和空間通視分析技術得出最新結論,這九根柱子代表的是舜源峰南面環繞的九座高峰,其次序、組別、高度及間距均與九座高峰的位置、組別、視線仰角及視線間距一致。據此判定,這九根柱子應是西漢人站在舜源峰頂向南眺望得到的地理印象。
在利蒼處理繁雜政務的日日夜夜,這幅透過精準勘測和描繪打造出的國之重器,也許是丞相政務廳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參考資料之一,也透露著中央對邊境長沙國的高度控制和關注。
在利蒼處理的諸多政務之中,除去守護一方邊境,更重要的是將漢初中央政府的統治理念傳達到這片遠離漢廷的土地。這其中,最主要的當屬“黃老之學”。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繼秦之後全面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不僅在政治格局上稱作“漢並天下”,思想文化、經濟生活、社會禮俗,都逐步形成了適應統一的新局面。漢初的社會條件,成為黃老學說得以盛行一時的基礎,而黃老之學也是推進大一統主張成功實踐的重要因素。然而,關於這一論點,學術界一直缺乏有力的明證,直到馬王堆漢墓的發現,利蒼一家堪稱“道家學派的資料彙編”的諸多藏書現世,黃老之學對西漢中央一系列治國主張的影響終於有了可考的明證。
正是利蒼家流傳下來的這些書籍和同時期的著作,標記出戰國末年到西漢中期這個在中國思想史上至關重要的時代,讓今天的我們追根溯源,發現許多對中國人影響至深的政治倫理體制、社會制度,乃至思想意識,都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確立,並延續了兩千多年之久。
遵從黃老之學,利蒼在長沙國實施著西漢中央政府的休養生息政策。本就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長沙國,在休養生息政策作用下,經濟上實現了自楚國之後的再次繁榮。
這件出土於馬王堆三號墓北邊廂的漆器屏風是北京科技大學實驗室裡最新的研究物件,透過有機材料分析,展露出它複雜工藝背後最真實的容顏,不同於一般漆器由漆和顏料混合在一起的工藝,這件屏風的底漆採用了油和顏料混合的方法,是目前經過科技分析驗證的漆器彩繪油飾工藝的最早例項。
正如《鹽鐵論》中提到的: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考究的製作工藝,使得一件漆器的製作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價值不言而喻。在長沙國,這個漢初邊境之地,一處墓葬就集中出現了這些珍貴且數量龐大的漆器,更可見西漢初年的手工藝水平和經濟發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