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隋煬帝與蕭後墓葬在一處建設用地被意外發現,震撼國內考古學界,這一考古成果也獲評“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經過10年的考古發掘與建設保護,今年2月3日,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對外開放試執行。昨天上午,記者赴現場探訪。
蕭后冠仿製件。
遊客中心
設施完善、服務周到
隋煬帝陵遺址公園位於揚州市邗江區西湖街道蜀霞路1號,佔地面積11.07萬平方米。上午8:30,記者來到遊客中心南門廣場,隋煬帝雕像坐落正中。楊廣身披冑甲,戰馬揚蹄,目向遠方,展現了一代帝王西巡東征守土固疆、文韜武略治國安邦的宏偉氣概。
踏入遊客中心,“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楊廣所作《泛龍舟》映入眼簾。大廳窗明几淨、空間寬闊,休息區、母嬰室、自助售票機一應俱全,各功能區域有序分佈。售票諮詢服務總檯前,工作人員熱情以待。
據揚州城大遺址保護中心(隋煬帝墓遺址管理處)主任匡朝暉介紹,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實行實名制預約,門票價格30元,市民遊客可透過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實名預約購票。
“遺址公園每天開放時間為8:30—17:00(16:00停止入園),週一閉園,考慮到公園剛開放試執行,今年春節期間週一正常開放。”匡朝暉說。
帝陵遺址
修繕保護、完整展示
穿過遊客中心向北步行50米,即見“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八個大字。購票遊客可持票透過門口閘機進入遺址公園內。
帝陵遺址位於公園正中,是在隋煬帝與蕭後墓葬原址上修建而成的保護與展示陳列建築。市文物局副局長徐國兵介紹,墓葬考古挖掘後,揚州請來陝西文保院專業團隊對隋煬帝和蕭後兩個墓葬進行本體修繕和保護,聯絡清華大學專業團隊設計地下廊道和自動水位監測系統。
帝陵遺址外觀借鑑隋唐時期帝陵的“覆鬥”型制,並與傳統建築廡殿頂形式相結合,被專家們譽為“落地的皇冠”。圍繞帝陵遺址還設有青史朗鑑、隋唐歷史展示、瓊花苑、隋皇詩碑等景觀。
帝陵遺址內,隋煬帝與蕭後磚室墓葬並排陳列,在蕭後墓葬北部,遊客可透過放大鏡清晰觀看到隋煬帝墓葬內出土的兩顆牙齒。四周牆壁上,以圖片的形式,具體展現考古發掘過程,記錄重要節點。在展陳手段上,還運用了星象圖、沙盤、3D影幕等形式,完整展示帝陵的構造過程。
灰陶雙人首蛇身俑。
博物館
文物豐富、沉浸體驗
隋煬帝陵博物館位於公園西北側,館內綜合運用圖文、實物、模型場景、聲光電、多媒體互動等手段,系統展示了隋代歷史和隋煬帝陵考古發掘出土的精美文物。
進入館內,頂部天花呈運河造型,蜿蜒的“河道”內星光點點,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條奔騰的運河,歷史的星空和流動的運河在這裡交織輝映,表達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豐功偉績,點明瞭揚州與運河相依相長的親緣。
博物館共兩個展廳兩個基本陳列,分別是一層的“千秋大業——隋代歷史展,負一層的“帝陵探秘——隋煬帝陵考古成果展”。
隋代歷史展詳實展示了自南北朝亂世以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在隋代政權建立、制度創新、經濟穩固、文化繁榮、城市建設、開通運河等方面的建樹,講述了隋煬帝楊廣政治、軍事以及文藝等方面的歷史貢獻和影響。在這個展廳中,還原了一組隋煬帝水殿龍舟,透過四周環繞的電子屏,為遊客沉浸式展現隋煬帝巡幸揚州的景象。
隋煬帝陵考古成果展用文物、場景、多媒體等相結合的展覽語言,講述了隋煬帝墓的發掘緣起和科學發掘的過程,展示了隋煬帝墓出土的重要文物。
展覽共展出隋煬帝墓出土文物170餘件套,其中有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隋煬帝墓誌、十三環蹀躞金玉帶、玉璋、編鐘、編磬、蕭后冠飾等珍貴文物,同時也展出了隋煬帝墓和蕭後墓出土的其他精品文物,如鎏金銅鋪首、青釉辟雍硯、灰陶雙人首蛇身俑、雙人首鳥身俑、青瓷碗、銅燈等。記者王鵬王璐
釋疑
究竟是隋煬帝陵還是隋煬帝墓?
關於隋煬帝陵遺址公園的名稱,很多人都有疑惑。因為無論是考古發掘的定名——隋煬帝墓,還是全國重點文物評定,以及媒體的宣傳中,隋煬帝墓和隋煬帝陵這兩個名稱均有出現。對此,市文物局副局長徐國兵給予瞭解釋。
徐國兵說,一般而言,古代皇帝的墓葬被稱作“帝陵”,不過隋煬帝陵墓的情況較為特殊。一方面,唐宋時代的文獻資料都稱其為“隋煬帝陵”,但至少從明代開始,也經常稱作“隋煬帝冢”“隋煬帝墓”,不同的稱法並行不悖;另一方面,隋煬帝的陵墓沒有陵號,也未發現陵園設施,墓葬中隨葬“隨故煬帝墓誌”,這些都與一般的帝陵有所區別。
“所以,我們在前期考古發掘、參評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過程中,都採取了比較審慎的態度,使用‘隋煬帝墓’的稱法。”徐國兵說,考慮到遺址公園開放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涉及遺址公園時統一稱為隋煬帝陵遺址公園,這與早期文獻記載以及隋煬帝的身份都是吻合的。
記者 王鵬 王璐
(來源: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