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發達國家,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已經穩定或開始緩慢下降,但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結直腸癌的負擔正在迅速增加。
撰文丨沈星月
近日,國家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胃腸病學與肝臟病學》上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他們基於全球癌症流行病學資料庫(GLOBOCAN)以及來自聯合國的全因死亡率和人口資料,首次估算出了全球185個國家的胃腸道癌症終生風險。
研究顯示,2020年,估計全球終生(即從出生到死亡)罹患和死於胃腸道癌症的風險分別為8.20%和6.17%。這意味著就終生風險而言,全球每12人中即有1人可能罹患胃腸道腫瘤,每16人中即有1人可能死於胃腸道腫瘤。
結直腸癌風險提升
胃腸癌屬於消化道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在全球範圍內,胃腸道腫瘤佔所有腫瘤發病率的25%以上,佔腫瘤相關死亡率約35%,且近年來胃腸道癌患者不斷增加,出現年輕化趨勢。
研究團隊對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胰腺癌6種主要胃腸癌展開調研,發現,結直腸癌的終生風險最高,罹患和死亡機率分別為38.5%和28.2%,其次為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膽囊癌。
結直腸癌被認為是一種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2020年全球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過193萬,僅次於乳腺癌和肺癌,排名第三,並且在全球常見癌症死亡原因中,結直腸癌升至第二位。在中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人數也僅次於肺癌,成為第二大癌症。
對此,研究人員認為,結直腸癌發病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重要的潛在危險因素的流行率的廣泛變化驅動的,包括吸菸、不健康飲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運動。
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吸菸、炎症性腸病、身體活動水平較低、不良飲食模式、飲酒、肥胖症、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使用、身高較高等因素與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升高息息相關。
此外,男性的罹患結直腸癌等胃腸道癌和死亡終生風險估計值普遍高於女性(膽囊癌除外)。
這種差異的出現除了與新陳代謝(例如膽固醇)和性激素的差異有關,潛在危險因素分佈不同也可能會導致這種性別差異的出現。
在2019年《柳葉刀·胃腸肝病學》關於結直腸癌、胃癌、3類消化系統癌症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報告中提到,飲酒、飲食中鈣含量低和吸菸是男性排名前三位的風險因素;女性則是飲食中鈣含量低、對乳製品攝入量少以及膳食纖維攝入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發達國家,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已經穩定或開始緩慢下降,但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結直腸癌的負擔正在迅速增加。
胃腸道癌的地區差異
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化帶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變化以及創新性抗癌療法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胃腸道癌症型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地區和國家之間也存在差異。
研究顯示,人類發展指數(HDI)相對較高的國家或地區患胃腸道癌症的終生風險更高,同時,因胃腸道癌症死亡的終生風險也更高。
而具體到不同的地區上,東亞地區人群患胃癌、、食道癌和膽囊癌的終生風險最高,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南歐人群患結直腸癌的終生風險最高,西歐人群患胰腺癌的終生風險最高。
去年《自然》(Nature)子刊上的一篇綜述也側面驗證了這點。該綜述綜合分析了東亞人群胃腸道腫瘤主要型別(包括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以及膽囊癌)的流行病學趨勢。
其中,在消化系統腫瘤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上,東亞地區的資料比歐洲、大洋洲和北美洲表現更差,尤其在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膽囊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上,東亞地區均高於其他地區。但研究也提到,東亞地區的結直腸癌(25.9/10萬)和胰腺癌發病率(5.9/10萬)比歐洲(30.4/10萬和7.8/10萬)、大洋洲(29.8/10萬和6.6/10萬)和北美洲(26.2/10萬和8.0/10萬)更低。
對此,國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認為,這與某些主要危險因素在特定國家長期存在較高的患病率有關,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例如,在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例如,在中國和蒙古),以及接觸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例如,在中國、日本、韓國、蒙古)和肝吸蟲(例如泰國)等等。
以幽門螺桿菌為例,這種可以寄生在人類胃部的致病菌與胃癌等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中國則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發國家。在我國胃癌患者中,有65%以上的患者攜帶幽門螺桿菌。
不久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癌症中心魏文強等人發表於《柳葉刀》子刊的研究論文指出,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有28萬例胃癌病例,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仍是主要因素,將導致40.7%的賁門胃癌和62.1%的非賁門胃癌病例。同時,不健康的BMI、糖尿病導致的胃癌負擔也呈上升趨勢。
重視早篩查
胃腸道腫瘤早期症狀多數都不明顯,發病隱匿,許多病人出現明顯症狀時已屬於中晚期。而早期和進展期腫瘤預後截然不同。
以胃癌為例,進展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於30%,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過90%。因此,對於患者而言,早期發現胃癌可以顯著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然而,當前我國胃癌早期診斷率較低。據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表示,全國早期胃癌的診斷率仍然低於2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27.4%。
因此,重視胃腸道癌的早期篩查十分重要。據悉,作為發現早期消化道癌症的金標準,胃腸鏡不僅可以精準發現病變部位,還可以直接處理或取組織進行病理分析。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消化道癌前病變或者早癌,有經驗的內鏡中心就可以透過內鏡操作完整去除病變組織,不需要化療就能治癒。
參考文獻:
[1]Wang S, Zheng R, Li J, Zeng H, Li L, Chen R, Sun K, Han B, Bray F, Wei W, He J.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fetime risks of developing and dying from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OCAN.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Jan 4:S2468-1253(23)00366-7. doi: 10.1016/S2468-1253(23)00366-7.
[2]《2020全球癌症資料: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齊魯壹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188942660767578&wfr=spider&for=pc
[3]LoConte NK,et al. Alcohol and Cancer: A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J Clin Oncol. 2018 Jan 1;36(1):83-93.
[4]胃癌是“窮癌”,腸癌、胰腺癌是“富癌”?| 消化系統癌症全球疾病負擔一覽
http://www.sbia.org.cn/newsdetail.aspx?NewsID=6221&CateID=14&NewsCateId=14
[5]Huang J, Lucero-Prisno III D E, Zhang L, et al. Updated 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East Asia[J].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3: 1-17.
[6]胃腸癌並不可怕 防大於治.光明網
https://m.gmw.cn/baijia/2022-04/20/35673224.html
[7]新華視點|5年生存率不低於43.3%,癌症篩查如何助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713783542260892&wfr=spider&for=pc
來源:醫學界
責編:凌 駿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