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練習
董x x,女,37歲。 證見心中懊儂不能自控,晝輕夜重,甚則奔出野外空曠之處,方覺稍安。 並有脘腹脹滿如物阻塞之感,小便色黃,但大便不秘,舌尖紅絳,舌根有膩苔,脈弦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吳茱萸湯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
上期原醫案
某女,32歲。主訴胃脘疼痛,多吐涎水而心煩。舌質淡嫩,苔水滑,脈弦無力。初以為胃中有寒而心陽不足,投以桂枝甘草湯加木香、砂仁,無效。再詢其證,有煩躁夜甚,湧吐清涎綿綿不絕,且頭額作痛。
辨為肝胃虛寒挾飲。擬方:吳茱萸9克,生薑15克,黨參12克,大棗12枚。服3劑後,諸症皆消。
按語
胃脘疼痛而見嘔吐清涎,舌淡嫩,苔水滑,脈弦無力,肝胃虛寒挾飲之徵,此用吳茱萸湯治療有較好療效。
本案辨證還須注意一個證候特徵,就是煩躁夜甚,這是陽虛陰盛,陰陽相爭的表現。夜半陰氣盛極,寒邪得陰氣之助而肆虐;同時,陰氣生於夜半,陽氣生與陰寒交爭,故煩躁於夜半子時加甚。
《傷寒論》雲:“厥陰病欲解時,從醜至卯止。”從另外一個角度揭示於厥陰氣旺之時,必然能與邪氣抗爭的現象。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43條: 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 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第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各家論述
《金鏡內臺方議》:乾嘔,吐涎沫,頭痛,厥陰之寒氣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氣內甚也,煩躁欲死者,陽氣內爭也;食谷欲吐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吳茱萸能下三陰之逆氣為君;生薑能散氣為臣;人參、大棗之甘緩,能和調諸氣者也,故用之為佐使,以安其中也。
《醫方考》:方中吳茱萸辛熱而味厚,《經》曰:味為陰,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走下焦而溫少陰、厥陰;佐以生薑,散其寒也;佐以人參、大棗,補中虛也。
《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陰陽明藥也。治陽明食谷欲嘔者,吳茱萸、生薑之辛以溫胃散寒下氣;人參、大棗之甘以緩脾益氣和中;若少陰證吐利厥逆,甚至於煩躁欲死、胃中陰氣上逆,將成危候,故用吳茱萸散寒下逆,人參、姜、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幹,溫經而兼溫中也,吳茱萸為厥陰本藥,故又治肝氣上逆,嘔涎頭痛。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源:本文內容來源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絡協商。
3、責任編輯,微信: 1303112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