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之後,客觀上將影響其業務收入,現行政策暫無補償措施,導致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
撰文丨王曉
地方兩會進行時,加快醫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被多位醫療業內人士再度提及。
檢驗檢查互認意味著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就醫,不用再重複檢查,醫生可直接調閱數字醫學影像資料。這既方便群眾就醫,提高診療效率,同時還能避免重複檢查浪費醫療資源,減輕民眾和醫保的壓力。
國家衛健委在2023年11月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介紹,目前已有8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資訊平臺,20個省份超過80%的三級醫院已接入省級全民健康資訊平臺,25個省份開展了電子健康檔案省內共享調閱,17個省份開展了電子病歷省內共享調閱,204個地級市開展了檢查檢驗結果的互通共享。
據“封面新聞”報道,目前,上海、浙江、廣東已搭建起省級區域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實現了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結果調閱和共享互認。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林傑在介紹省級建設成果時表示,兩年內,浙江省共有436項檢查檢驗專案實現了互認,累計互認數量超過3000萬項次,直接節約醫療費用超過了11億元。
但部分兩會代表提到,這項便民利民之舉在許多地方的實際落地情況並不理想,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還存在諸多堵點,與群眾期待仍有較大差距。藉由兩會,這些醫療業內人士也給出了建設性意見。
■堵點之一:各地市自建平臺的技術路徑不一。
浙江在向全國介紹建設經驗時提到,技術問題是首要面對的問題,醫療機構之間系統不聯、資料不通,無法互認共享。而在全國大多數省份,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由各市自行建設,這導致建設進度快慢不一。
四川省人大代表,廣安市政協副主席、廣安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張君提到,四川的綿陽、達州等地已經搭建了市級平臺,但多數地方還未搭建市級平臺。此外,各地自建平臺的技術路徑不一,未來如果接入省級平臺,將面臨系統改造等問題。
對此,張君強調要儘快建立全省統一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由省上制定統一的平臺建設標準、質控標準和技術指南,建立互認準入和退出動態機制,實行“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統一規則”,市、縣醫療機構同步進行互認平臺建設與介面改造,有序接入省級平臺,便於資源集中,分級管理調閱,確保醫療機構臨床檢查檢驗資料在全省實現互聯互通,共享互認。
■堵點之二:不同醫療機構檢驗檢測水平缺乏一致性。
檢查檢驗的規範化、標準化、同質化,是結果互認的重要基礎。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認為,不同的檢驗機構、不同的檢測方法、不同儀器裝置,都會對結果互認有一定影響,但制約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互通最關鍵的因素,是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的一致性。
但不同級別的醫院,檢測能力難以達到均質化水平,檢測結果也就不具有可比性,一般來說,級別更高的醫院,檢查結果可信度更高。醫療機構為明確醫療責任歸屬,也可能會更多傾向於所在醫院的檢查結果。
鑑於不同地域的醫療資源差異,四川省人大代表、德陽市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鄭紅認為,同級醫療機構的結果互認是應該大力推廣的。
黃海龍等人則提出,在一定範圍內整合組建高水平的醫學檢驗中心是促進區域檢驗水平實現同質化,實現結果互認互通較為可行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的做法是由省衛健委制定統一的互認專案目錄、專案編碼和質控標準,來提升區域檢查檢驗的同質化水平。同時,發揮縣域醫共體的作用,建成互聯互通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病理診斷等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和區域互認,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診療能力。
■堵點之三:部分疾病病程進展較快。
上述超聲科醫生鄭紅以自身的臨床經驗現身說法;“很多檢查只負責當時的結論,而隨著病情的改變,結果就會不同。還有一些檢查依賴醫生本身的技術水平,比如超聲,很多切面是非標準切面,這些和醫生打切面和識圖的能力等有關,所以超聲也僅代表當時的情況。”
《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當地的醫院也發現,對於外院的檢查結果,醫生一般會認可,但部分病程進展較快的疾病,仍需重新檢查。
對於有關疾病發展程序較快等特殊情況,國家政策方面也早有相應的考量。2022年2月,國家衛健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規定了6種可以進行重新檢查的情況,包括:(一)因病情變化,檢查檢驗結果與患者臨床表現、疾病診斷不符,難以滿足臨床診療需求的;(二)檢查檢驗結果在疾病發展演變過程中變化較快的;(三)檢查檢驗專案對於疾病診療意義重大的;(四)患者處於急診、急救等緊急狀態下的;(五)涉及司法、傷殘及病退等鑑定的;(六)其他情形確需複查的。
《辦法》對上述特殊情況的收費做出了明文規定:(一)檢查檢驗結果即可滿足診療需要的,醫療機構按門(急)診診查收取相應的診查費,不額外收費;(二)檢查檢驗結果符合互認要求,但確需相應檢查檢驗科室共同參與方可完成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可在收取診查費的基礎上參照本院執行的價格政策加收院內會診費用;(三)檢查檢驗結果符合互認條件,但屬於本辦法第十九條所規定情形,無法起到輔助診斷作用,確需重新檢查的,收取實際發生的醫療服務費用。
■堵點之四:影響業務收入,醫院、醫生積極性不足。
四川省人大代表張君指出,醫療機構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之後,客觀上將影響其業務收入,現行政策暫無補償措施,導致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
藥品零加成、帶量採購後,醫藥佔醫療費用的比例逐年走低,但檢查費用仍是醫療收入的重要構成部分。
《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 圖/國家衛健委
根據《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的資料,2015—2021年,檢查費用佔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次均醫藥費用的比例呈現緩慢上升趨勢。2021年,檢查費佔住院醫藥費的比例為19%,佔門診醫藥費的比例為10%。
針對不同醫療機構“不願認”的問題,浙江省衛健委同有關部門制定激勵政策,針對互認導致的醫院收入減少,採取了醫保區域預算總額和單個醫療機構預算總額均不做調減的辦法,來消除醫院的顧慮。同時,透過疾病診斷分組等打包支付方式改革,來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主動控制不合理的檢查檢驗。
張君則提出,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按照分級負責原則,各級財政部門保障平臺建設費用,醫保部門出臺支援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專項政策,從醫保年度總額控制預留調劑金中計提一定比例對醫療機構進行足額補償。
來源:醫學界智庫
責編:顧 瑩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