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我們的飯桌上通常會出現2大經典專案:一個是吃剩菜,另一個就是喝酒。
在熱鬧氣氛的烘托下,把酒文化刻在DNA裡的成年人們,就會開啟“一口悶”的拼酒模式,喝得越多說明感情越深厚,喝得度數越高說明越給面子。
但追求喝酒痛快的酒友們,身體卻並不痛快。拋開宿醉後的頭疼頭暈不說,有研究顯示,喝快酒和醉酒或會對肝造成不可逆轉的重大損傷。
大家都知道喝酒傷肝,喝進去的酒精90%以上都得經過肝臟才能完成新陳代謝,過多的酒精攝入會增加肝臟的工作負擔,繼而容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肝炎、,最後轉變為肝癌。
Nature子刊一項研究顯示,和每天喝點小酒的人相比,喜歡快速大量喝酒或醉酒的人,肝硬化風險高4倍,而重度酗酒和較高遺傳易感性的人肝硬化風險高6倍。
該研究針對英國生物樣本中的312599名參與者,進行了平均12.6年的隨訪,主要分析其飲酒模式、遺傳傾向及糖尿病對酒精相關肝病的影響,最終結果發現:
過量喝酒、酗酒、重度酗酒的人,患酒精性肝硬化的風險分別高1.33、2.37、3.85倍,患酒精性肝炎的風險分別高2.39、5.16、9.38倍。
而不健康的喝酒模式也是誘發肝病的危險因素。此前芬蘭一項6000人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每週大量、快速飲酒或醉酒與較高的肝臟相關事件(肝臟相關住院、或肝臟相關死亡)風險比在3.0-4.5之間。
而本次研究資料可說是芬蘭研究的擴充套件,在一個更大的佇列中發現了更多的肝臟相關事件,也證明了酗酒(重度酗酒女性>72克/天,男性>96克/天),導致肝硬化的風險更高(約4倍)。
既然喝大酒傷身,那麼“小酌”是不是就相對“健康”呢?
喝酒不存在適量一說。
去年11月,北大研究人員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了所謂適量喝酒的危害性。
研究納入了自2004-2008年期間在中國十個不同城鄉地區約51萬人的資料,年齡橫跨30-79歲,其中男性約21萬人,女性約30萬人。
研究結果顯示,酒精攝入量和死亡、相關疾病風險呈正相關,少量喝酒也是如此。
而早在2018年,《柳葉刀》也表明了“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不喝才是最安全的。
道理誰都懂,那如果萬不得已,一定要喝酒應酬怎麼辦呢?
開個玩笑!
從減少酒精對人體危害的角度出發,我國膳食指南給出的建議是“每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15克”,而且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均不建議喝酒。
喝酒也比較傷胃,吃東西能減少酒精對胃壁的刺激,也能降低它的濃度、延緩吸收。
酒混著喝更容易醉,增加肝臟代謝的工作量。此外,可樂等碳酸飲料也不能和酒混著喝,因為二氧化碳會加速酒精的吸收,以及咖啡不能與酒同飲,咖啡因會提高人的興奮度,越喝越嗨,非常容易越喝越多。
很多人喝酒醉時就寄希望於解酒藥,但這類藥都很雞肋,成分要麼含有葛根、葛花等中藥藥材,要麼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族等營養成分,這些都不能真正提高乙醛脫氫酶的數量和活性,所以解酒效果非常有限,如果經常吃反而可能增加肝腎負擔引起損傷。
而生活中常用的蜂蜜水解酒,作用也一般。蜂蜜中的果糖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酒精代謝,但量夠才行,至於吃多大量能起效,目前也沒有準確的定論。
事實上,決定酒量上限的酒精代謝酶是由基因遺傳決定的,想靠食物和藥物“作弊”,基本行不通。
所以還不如在喝酒時或喝酒後多喝水,水分或許能夠加速酒精稀釋排空,起到安全解酒的效果。
總而言之,以上研究都表明,喝酒無論喝多喝少,都會傷害身體健康。
日常想要聯絡感情,促進合作,把酒局換成品茶局也未嘗不可。至於想透過喝酒解千愁,獲得快樂的朋友,九叔只有一句話送給他
參考資料:
[1]Berman P A M , Baumgarten I , Viljoen D L . Effect of oral fructose on ethanol elimination from the bloodstream[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2003, 99(1):47-50.
[2]Millwood IY, Im PK, Bennett D,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512 000 adults in China.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8(12):e956-e967. doi:10.1016/S2468-2667(23)00217-7
[3]Ding, C., Ng Fat, L., Britton, A. et al. Binge-patter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enetic risk as determinants of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 Nat Commun 14, 8041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064-x.
[4]王興安, 巫冠中. 果糖的代謝及其對健康的影響[J].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