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伴隨的似乎就是恐懼、焦慮、絕望、妥協...
而有些人卻戰勝了癌症,成為逆境中的那道光,這些癌症治癒的人有哪些經驗值得大家借鑑?他們做對了什麼?
89個小時,跑了4家醫院,千萬別亂“動”
隨和老師40歲發現自己3期,剛確診,初診醫生勸她馬上手術,還要做穿刺。
“既然要手術,為什麼還要穿刺?”
這讓隨和老師很不解,於是她並沒有聽從初診醫生的建議,雖然心裡很亂,但在自己還沒搞清楚自己的病情時,絕不亂動,不盲目接受手術。
於是就有了她89個小時,跑了4家醫院求醫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隨和老師逐漸對乳腺癌有了具象化的認知,也對乳腺癌多種治療方案有了評斷,在經過一系列的瞭解與思考之後,隨和老師順利完成了手術,至今已經20年。
作為一個乳腺癌的“過來人”,她想要告訴更多的病友們,初次確診癌症確實是件讓人“恐懼”的事,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被“嚇懵了”就盲目“開刀”,多做選擇與判斷。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20年前的治療理念依然不落伍
癌症患者一般會接觸多少醫生?
1個、2個、3個、4個以上......
有人可能覺得從始至終都找一位醫生有利於醫生全程瞭解自己的病情,但隨和老師患乳腺癌20年,到現在可以說是已治癒,這其中有多位醫生參與到她的治療中,而且她20年前的這套治療方案放到現在也依然不落伍。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外科大夫做手術、腫瘤科醫生做治療,西醫大夫用化學藥,國醫大夫用中醫中藥,就是在集各家所長的綜合治療中,讓各位醫生都在擅長的領域向腫瘤發力,隨和老師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也更順利。她在術後第6年就騎腳踏車環法,她不僅戰勝了腫瘤,身體的康健程度比一般人更好。
準備死,好好活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貫穿於癌症發生、發展、康復的各個階段,腫瘤病人中66%患抑鬱症,10%患神經衰弱症,8%患強迫症。
“活不下去”的痛苦折磨著很多腫瘤患者,他們可能是因為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可能因為高額的醫療費用,甚至因為病情的復發轉移。
但也有人在患癌後給自己定下了“準備死,好好活”的目標,如果死亡不能避免,那就避免對死亡的焦慮,積極樂觀的面對每一天。
癌症患者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其實就是曾經有過與他們同樣經歷,卻已經走出苦海的人的幫助與指點。抗癌榜樣“隨和老師、謙慧老師、趙教授”就是這樣樂於分享自己經驗,給迷茫病友指引的人,而“準備死,好好活”的精神也鼓勵了很多人。
4次化療差一點被治死,當個智慧型患者
國家癌症中心2014年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所有惡性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為30.9%,而在美國,這一數字為66%。
影響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因素,醫生和藥物可能只佔3成,而患者自身因素能佔到7成。
謙慧老師患乳腺癌,多處轉移,4次化療差一點被醫生治死,她又如何重新走上治癒與自愈?
她把握住了自己手中70%的機會:
如何選擇醫院?
如何選擇醫生?
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如何選擇藥物?
都需要患者的智慧。
現在正在迷茫的腫瘤患者,可以留言交流,要知道,癌症晚期不是隻有死路一條,張教授願意向每一個迷茫的人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