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引入:“男性日常的紅肉攝入量大於女性,建議用更健康的白肉替代部分紅肉,從而達到營養均衡”,這種說法對嗎?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成年男性、女性每天攝入肉類食物的攝入量,可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準則四的推薦攝入。任何一種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紅肉、白肉的營養價值各有其優勢。二者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關係”。下面是辯證分析。
1.常見的紅肉和白肉包括哪些呢?
紅肉:通常指各類哺乳動物的肌肉,比如牛肉、豬肉、羊肉、驢肉、兔肉等,由於該類肉品中、血紅蛋白、鐵元素含量較高,一般呈現紅色或深紅色,故通常稱之為“紅肉”。
白肉:一般是指其它非哺乳動物的肉,這類肉品顏色通常呈白色或淺色,比如雞、鴨等禽肉以及各類魚肉及水產品等。
2.白肉和紅肉的營養價值有什麼不同呢?
紅肉和白肉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二者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各有優劣。
紅肉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含有硬脂酸、棕櫚酸;含量較高;體內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過多將會增加心血管意外、心臟病、腦卒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但是紅肉也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蛋白質含量高於白肉。紅肉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1、B2、煙酸等維生素及鋅、鐵等礦物質含量高於白肉。
對於一些體質較為虛弱的人,如果急需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可以選擇吃一些紅肉。並且,由於紅肉中飽和脂肪酸的存在,其口感也相對較好。
但要注意,由於紅肉中脂肪的含量較高,對於血脂較高的患者,不宜過多食用。因此,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狀態的人群紅肉的攝入量是不一樣的。
紅肉中肥肉和瘦肉的營養價值也是有區別的,下面表格是二者的部分營養素對比:
每100克紅肉中肥/瘦肉所含部分營養素對比
常見紅肉中瘦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低於肥肉,且蛋白質及部分維生素、礦物質高於肥肉,因此,在選擇紅肉時,應儘量選擇瘦肉。
白肉與紅肉相比,其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含較多單不飽和脂肪酸(比如:亞油酸);膽固醇含量低於畜肉。白肉的蛋白質組成與人體更為接近,因此白肉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特別是魚類,富含EPA和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現代研究發現,常食魚肉及魚油能維護健康。因此魚類宜作為首選食物。的確,肉質細嫩、鮮美的魚肉堪稱白肉中的佼佼者。魚肉富含優質蛋白、10餘種氨基酸、B族維生素、磷、鉀、碘、硒等。魚肉的不飽和脂肪酸均超過脂肪酸總量的10%~20%,高於雞肉、遠高於豬肉、牛肉等紅肉。
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準則四推薦:
要適量攝入魚、禽、瘦肉。推薦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動物性食物120-200g,相當於每週攝入魚類300-500g(或2次),畜肉(紅肉)和禽肉(白肉)共300-500g。
綜上所述,紅肉與白肉在營養價值方面各有其優劣,二者應該是互補關係,對於二者的攝入應該取長補短,適量攝入。對於不同健康狀況的人群,要具體分析,可諮詢臨床營養科醫生,給予個性化、精準的營養建議。
文字|臨床營養科馬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