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2019年,共有5550例患者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確診,其中有933位超早期肺癌患者,根據2024年的回訪結果,發現這些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97.2%。”
11月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長李為民在第二屆慢病規範診療全程管理華西研討會期間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確診的超早期肺癌患者佔確診肺癌患者總數的16.81%,而到2023年,這一佔比提升至27.8%,這有賴於肺結節肺癌全程管理體系的推廣和應用。
隨著影像技術發展,我國肺結節的發現率越來越高,但醫生診斷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形成了兩個臨床難點:一是很多早期肺癌患者被誤診、漏診,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二是肺結節的過度外科治療,即把良性結節誤診為肺癌。
針對這一情況,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從2015年開始探討建立肺結節的臨床佇列,在2018年建立了肺結節肺癌的全程管理機制,目前被納入肺結節肺癌全程管理的患者已有36000多例。
2022年3月30日,李為民教授(中)操作手柄,完成國產機器人輔助經支氣管鏡肺結節活檢術。受訪者供圖
“肺結節肺癌全程管理團隊會對肺癌的高危人群進行規範化的早期篩查,對於篩查出有肺結節的患者,採用智慧化手段進行精準評估。肺結節的精準評估至關重要,因為95%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惡性肺結節只佔5%。而超早期肺癌的結節小於1公分,確診的難度很大,相當於是大海撈針。為此,我們建立了超早期肺癌人工智慧診斷模型,診斷準確性為90.4%,達到三級甲等醫院專家水平,該模型已經推廣到國內155家醫院。”
李為民介紹,對於體內有大於5毫米、不能明確診斷的肺結節患者,全程管理團隊會對他們進行系統隨訪;對於已確診的肺癌患者,全程管理團隊會開展系統化、規範化治療,包括手術和術後化療、放療、免疫治療或靶向治療,從而形成從高危人群到肺癌患者的全鏈條管理。
在華西醫院,肺結節肺癌全程管理團隊分為兩組:一組是臨床組,有來自呼吸、胸外、腫瘤、放射、病理、健康管理等科室的五六十位醫生;另一組是專病管理師,共14位,負責協助醫生,從事輔助性、協調類工作。針對難以確診的病例,團隊每週都會開展多學科會診,已形成常態化機制。未來該團隊將進一步打造資訊共享的雲平臺,建立智慧化的隨訪體系,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