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以CNS症狀起病,三代ALK-TKI護航,全程未見CNS毒性。
目前,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惡性之首,其中肺癌腦轉移的發生率約為20%-65%[1-2]。腦轉移症狀複雜多變,部分患者甚至因腫瘤佔位導致腦疝,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儘管腦轉移預後普遍不佳[3-4],但近些年來醫療技術蓬勃發展,腦轉移的治療策略日趨豐富。除區域性治療手段外,全身治療在肺癌腦轉移中的作用亦不可忽視,特別是針對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採用具有高血腦屏障穿透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對於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聯合免疫治療模式等等,均顯著提升了預後。
在ALK陽性肺癌的治療領域,靶向藥物不斷取得突破。其中,以洛拉替尼為代表的第三代ALK-TKI,憑藉其卓越的顱內療效,已成為ALK陽性肺癌患者的“一線優選”治療方案[5],為腦轉移患者點亮新的治療希望。本期“臨床實戰薈”將分享一例靶向治療“征服”腦轉移的案例,該患者突發“吐詞不清及反應遲鈍”,完善MRI發現左額葉佔位壓迫導致發生大腦鐮下,進一步確診為ALK+晚期肺癌。一線予以洛拉替尼靶向治療,患者的症狀迅速得到顯著改善,1個月後病灶大幅縮小(顱內-77%,肺部-50%),5個月後顱內病灶已完全緩解(CR)。隨訪22個月,患者仍維持顱內CR,且全程耐受良好,未發生中樞神經系統(CNS)不良事件(AE)。該病例由北京天壇醫院施卉醫師提供,同時邀請北京天壇醫院李曉燕教授進行點評。
病例簡介
一、基本情況
基本資訊:男,67歲,退休職員
初診時間:2023年1月11日
初診主訴:突發吐詞不清及反應遲鈍5天
現病史:患者因“突發吐詞不清及反應遲鈍”,於2023年1月6日就診於北京某醫院,頭MRI提示:左額葉佔位,周圍水腫明顯,左側腦室受壓,大腦鐮下疝。予以脫水降顱壓等對症治療。轉診我院進一步診治。
既往史、個人史、藥敏史、家族史:無特殊
相關檢查:
查體:ECOG:2分;對答反應遲鈍,左側瞳孔對光反射可,右側瞳孔對光反射遲鈍,左側呼吸音降低,右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溼囉音,心律齊,心率84次/分。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雙下肢無水腫,四肢肌力減弱,因配合度欠佳無法準確評估肌力。
PET-CT:1.左肺上葉代謝增高灶,約9.5x8.2x6.9cm,首先考慮惡性病變伴遠端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張;2.右肺門、縱隔、右側腋窩代謝增高淋巴結,轉移可能;3.左額胼胝體及左顳葉可見不規則密度及周圍大片水腫區。
圖1. 2023年1月11日PET-CT
血常規+CRP:CRP 70.75mg/L ↑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8.41*10^9/L↑
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26.14ng/mL ↑、糖類抗原125(CA125)195U/mL ↑、細胞角蛋白19(CYFRA21-1)6.28ng/mL ↑
超聲引導下肺佔位穿刺病理:(左肺)纖維組織內見分化差的癌組織,結合免疫組化結果符合肺腺癌。免疫組化:CK7(+)、TTF-1(+)、NapsinA(+)、ALK(D5F3:+)、PD-L1(22C3:TC+約70%)
基因檢測,組織,二代測序(NGS):EML4-ALK(6.84%),ALK-AGPS(7.24%)
臨床診斷:左肺低分化腺癌(cT4N2M1c IV期;EML4-ALK+、ALK-AGPS+、PD-L1 70%),伴腋窩淋巴結轉移、腦轉移
二、治療經過
2023年1月19日,患者開始全身抗腫瘤治療,一線行“洛拉替尼(100mg qd)”靶向治療。同時繼續予以甘露醇和激素強效脫水以降低顱內壓,維持電解質平衡及內環境穩定,預防繼發性癲癇發生,以及進行抗感染、營養支援、護胃和補鈣等對症治療。
三、療效評估
治療後顱內病灶影像學變化:
圖2. 一線洛拉替尼治療前至5個月後的顱內病灶影像學變化對比
圖3. 一線洛拉替尼治療7個月後至22個月後的顱內病灶影像學變化對比
治療後的肺部病灶影像學變化:
圖4. 一線洛拉替尼治療前至3個月後的肺部病灶影像學變化對比
圖5. 一線洛拉替尼治療5個月後至22個月後的肺部病灶影像學變化對比
不良事件(AE)管理:
高脂血症:2月27日,患者首次檢測到高脂血症1級(總膽固醇289mg/dL,222mg/dL),予以瑞舒伐他汀(10mg qn)調脂,血脂指標逐漸下降。至5月19日,血脂指標已恢復正常範圍,至今仍規律服藥。
水腫:4月7日,患者出現雙下肢(腳踝)水腫1級,自4月10日起間斷口服利尿劑呋塞米,至5月水腫症狀完全消失,即停藥。
四、病例總結
患者老年男性,無吸菸史,以中樞神經系統(CNS)症狀急性起病,初始診斷為左肺低分化腺癌(cT4N2M1c、IV期;EML4-ALK+、ALK-AGPS+),伴腋窩淋巴結轉移、腦轉移。一線洛拉替尼靶向治療,1個月後,顱內及肺部均評效部分緩解(PR),其CNS症狀也得到了顯著改善。3個月後顱內及肺部均維持PR,5個月後顱內病灶進一步縮小至消失,達到CR。隨訪至今,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已達22個月,肺部仍維持PR,顱內維持CR。整個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可耐受,主要AE包括高脂血症及雙下肢水腫,透過規律口服瑞舒伐他汀及短期使用利尿劑後即得到有效控制。
專家點評
肺癌腦轉移包括腦實質轉移和腦膜轉移,腦實質轉移最常見的發生部位為大腦半球,其次為小腦和腦幹[6]。腦轉移起病形式多樣,以急性腦疝為首發表現通常與不良預後相關[7]。腦疝可分為小腦幕切跡疝、枕骨大孔疝、大腦鐮下疝和蝶骨嵴疝等型別[8],部分患者初期症狀隱匿,若未能及時干預,伴隨顱內壓不斷升高可導致腦幹等重要結構受壓,引發各種臨床症狀並迅速惡化,錯失搶救良機導致死亡[8-9]。
患者就診我院時,ECOG評分2分,雖經外院積極降顱壓治療,病情依舊危急。儘管手術切除是治療腦轉移灶的重要手段,但區域性複發率高,且術後的中位OS僅為11.0個月[10]。入院後予以積極對症支援,透過肺佔位穿刺活檢及基因檢測,快速明確患者為肺腺癌,分子特徵為常見的EML4-ALK融合伴罕見的ALK-AGPS重排突變。鑑於ALK融合亞型對ALK-TKI的反應各異,且ALK-AGPS突變的循證醫學相關證據匱乏,為追求更優的顱內控制及生存質量,最終決定採用洛拉替尼作為一線治療方案。
這一選擇是基於洛拉替尼在全球III期CROWN研究中的結果 ,2022年公佈的隨訪3年資料[11]顯示,在基線可測量腦轉移的患者中,顱內客觀緩解率(ORR)高達83.3%,3年無顱內進展率為72.8%。至2024年,5年隨訪資料[12]進一步顯示,ORR提升至92%,顱內CR率也高達58%,成為目前唯一使近60%患者顱內病灶完全消失的ALK-TKI。洛拉替尼憑藉卓越的血腦屏障穿透力,實現顱內有效藥物濃度,發揮強大的抗腫瘤作用。本病例中,患者用藥後顱內病灶迅速縮減,實現CR並保持至今,仍無復發跡象,證明了洛拉替尼在肺癌腦轉移治療中的高效性。同時,肺部病灶的同步改善,強調了全身治療在腦轉移治療中的重要性。
治療期間,患者主要出現高脂血症和雙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但均透過規律口服降脂藥物及短期使用利尿劑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洛拉替尼的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不良反應並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可以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和耐受性。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患者以CNS症狀起病,但整個治療過程中未出現CNS AE,維持了較高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本例患者體現出洛拉替尼出色的顱內及肺部控制、良好的耐受性以及未出現CNS AE的優勢,確立了其在ALK陽性肺腺癌腦轉移患者治療中的優勢。此外,本院於2024年9月收治另一相似病例:患者為50歲女性,因CNS症狀(頭暈、頭痛、嘔吐及耳鳴等)起病,確診為ALK陽性右肺腺癌伴多發腦轉移,一線治療採用洛拉替尼(100mg qd)治療,症狀快速好轉,1個月後影像學複查提示多處顱內病灶大幅縮小,部分病灶未見明確顯示,同時肺部病灶也顯著縮小,療效評估:PR,進一步佐證了洛拉替尼快速發揮顱內療效的特點。
圖6. 一線洛拉替尼治療前和1個月後的顱內病灶影像學變化對比(補充病例)
圖7. 一線洛拉替尼治療前和1個月後的肺部病灶影像學變化對比(補充病例)
點評專家簡介
李曉燕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 主任醫師
支部書記 腫瘤內科負責人 腫瘤學博士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腦轉移瘤多學科診療協作組副組長
北京整合醫學學會腦轉移MDT專委會 主任委員
北京科創醫學發展基金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腫瘤防治協會腫瘤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委會內科學組組長
北京腫瘤學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市教委-市自然
聯合重點專案、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等多項課題
病例提供專家簡介
施卉 醫師
北京天壇醫院腫瘤內科 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擅長領域:分子水平指導下腦轉移瘤精準治療及多組學解析腦/腦膜轉移免疫微環境
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醫學青年專家委員會 委員
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腫瘤免疫專委會 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
主持北京市醫管局“青苗計劃”
入選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主持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臨床科研專項
入選“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青年醫生培養計劃”
以第一、共同第一及通訊作者在Blood、Nature、Pharmacological Research雜誌發表研究性論著,累計影響因子90分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王裕新,潘凱楓,李文慶.2022全球癌症統計報告解讀[J].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誌,2024,10(03):1-16.
[2]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內科分會.肺癌腦轉移中國治療指南(2021年版).中華腫瘤雜誌, 2021,43(3): 269-281.
[3]Kang Y, ** Y, Li Q, Yuan X. Advances in lung cancer driver genes associated with brain metastasis.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1 Jan 18;10:606300.
[4]崔永奇,鄭宇,張麗妍,等.腦轉移治療進展[J].中華肺部疾病雜誌(電子版),2019,12(06):780-783.
[5]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4
[6]BERGHOFF A S, SCHUR S, FÜREDER, LISA M, et al.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 real life cohort of 2419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of solid cancers[J]. ESMO Open, 2016, 1 (2): e000024.
[7]李茂欽.肺癌腦轉移併發腦疝搶救成功一例[J].河南腫瘤學雜誌,2000,(03):202.
[8]唐菱,何志義,金楓,等.小腦幕切跡疝致雙側枕葉腦梗死1例病例特點[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2014,31(05):462-465.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14.05.024.
[9]黃先敏,方榮榮,張雪玲.急性顱高壓所致腦疝的CT診斷和臨床價值[J].中國社群醫師,2016,32(29):123-124.
[10][1]劉正豪,鄧躍飛,鄭眉光,等.多發性腦轉移瘤手術治療及預後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2015,41(02):106-110.
[11][8]Solomon BJ, Bauer TM, Mok T,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st‑line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updat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phase 3, randomised,open‑label CROWN study[J]. Lancet Respir Med, 2023,11(4):354‑366.
[12]Solomon BJ,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in press. doi:10.1200/JCO.24.00581.
*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