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不僅痛經,還出現嘔吐。
撰文| 徐虹
前段時間接診了一位痛經的22歲女性,沒想到常規治療之後,她不僅更加疼痛了,甚至還在月經期間出現了嘔吐。今天將這則病例分享給大家看看......
深夜來訪的痛經少婦
深夜急診,我被門外急促的鈴聲驚醒。
開啟診室門,一位臉色蒼白,表情痛苦的妙齡女性走了進來,含淚捂著左下腹坐下:“醫生,我今天痛經實在太厲害了,你有比吃止痛藥更好的解決辦法麼?”
我簡單問了下病史:22歲,已婚,尚未生育,近期無生育打算,正規避孕措施,14歲月經初潮,平素月經尚規律,6/30,量適中,痛經逐年加重。
“哪個部位痛的最明顯啊?”
“左面,像抽筋一樣痛。”她彎著腰說道。
“左面?不會是宮外孕陰道流血,誤認為月經來潮吧......”我初步猜測。
於是開了超聲、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沉和血HCG檢查。
結果回報:血常規僅提示中性粒細胞略微偏高,C反應蛋白輕微升高,血沉和血HCG均在正常範圍內。
B超提示:
子宮左側近宮角處可見大小約15×18mm的低迴聲團塊,其內可見7mm的液性暗區,包塊周圍見血流訊號,似來源於子宮肌層。卵巢:形態大小正常。示:子宮左側低迴聲團塊,結合臨床。雙側附件區未見特異性病變。
各種疾病對不上號!
能否成功治療?
“難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我暗暗想到。
“可是B超提示回聲位於宮角部位,並沒有提示附件來源,而且內異症典型的超聲表現往往是液性回聲,增厚囊壁,內可見細密點狀回聲,也不太會伴隨血流訊號,這個超聲結果並不符合啊......”
“腺肌瘤?”我又換了個角度,“但是腺肌瘤病灶回聲混雜,邊界往往不清楚,邊緣也不太會有包膜......看起來也套不上啊?”
這時候姑娘又補充到:“我從來月經開始就有痛經,一開始以為就是普通痛經,而且吃止痛藥能緩解,但是今天吃了兩顆止痛藥都沒用。”
於是我做了三合診:
子宮大小正常,無壓痛,左側宮角處有結節感,有輕壓痛,雙側附件區未捫及異常,無壓痛,骶韌帶未捫及明顯觸痛結節。
常規予抗生素抗炎對症治療,並肌注止痛藥,治療後患者訴腹痛感減輕,我建議她口服短效避孕藥,看是否可以緩解痛經。
治療無效!患者出現嘔吐
3個月後的婦科門診,這位患者再次來到醫院。
“醫生,我那天來看痛經,急診就是你接診的,掛了抗生素好些了,我吃了短效避孕藥,但是對治痛經一點都沒作用,這次來月經還吐了。”
“比之前痛的更厲害了麼?”
“是的。”
我再次給她安排了超聲:
子宮左側宮角處見34×32mm的低迴聲團塊,其內似見內膜線樣回聲,雙側附件區未見明顯異常,提示:Robert子宮?單角子宮?結合臨床。
看了B超,我給她安排了住院,並完善了盆腔MRI檢查。
檢查提示:病灶位於左側宮角肌層內,與子宮內膜腔不相通,T1加權像見不均質高回聲團塊,最大徑約35mm,內見出血灶及血塊,T2加權像可見包塊周圍纖維樣低迴聲包繞,盆腔其餘部位未見異常病灶。
與患者溝通後,我們進行了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探查:
宮腔鏡下見:宮頸和宮腔形態正常,內膜正常,雙側宮角及輸卵管開口可見。
腹腔鏡下見:子宮左前壁緊靠闊韌帶可見隆起結節,切除病灶過程中見巧克力樣液體自病灶內流出。
術後病理:出血性病灶,囊腔內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周邊見平滑肌組織包繞。
到這裡,一切總算真相大白了!
聰明的讀者朋友,你有答案了嗎?關於這個疾病,你知道多少?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者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連結下載/開啟App即可檢視答案和疾病鑑別診斷方法!
責任編輯:小葉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