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3億改造修繕醫院病房,床位數量卻減少了,這是咋回事?
作者|劉暢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百年老三甲病房升級改造,床位數量卻減少了
投資1.3億改造修繕醫院病房,床位數量卻減少了,這是咋回事?近日,江西省發改委批覆了江西省人民醫院愛國路院區病房改造提升專案,批覆顯示,為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構建高品質的就醫環境、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同意該專案建設。
批覆資訊透露,江西省人民醫院愛國路院區的綜合病房樓南樓、北樓以及二部病房樓將進行內部裝修改造,改造完成後,病房床位數為1002床,修繕後減少床位數106床,其中,單人間病房94間、雙人間368間、三人間54間以及ICU床位數10張。
此次改造後,雙人間病房比三人間多出高達300餘間,這將極大增強病房的舒適度和便捷性,為患者帶來更加優越的醫療服務體驗。據悉,該改造專案總投資為1.3億元,資金來源為醫院事業收入,並積極爭取中央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省人民醫院又名南昌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一所百年老院,創辦於1897年,作為大型公立三甲醫院,醫院現有愛國路院區和紅谷灘院區2個院區,開放床位2764張。
醫院改造後病床卻縮減了,這在目前擴院區、增床位的現象下顯得有些“另類”,但實際上,大醫院“悄悄”縮減病床數量、最佳化住院環境,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舉措,近年來也並不罕見。
就在今年6月,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第一住院部大樓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搭建。透過最佳化病房空間佈局,病房區的2-3人間佔比將從73.98%提升至82.28%,更好地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而政策層面也在鼓勵這一升級。今年9月,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訊息,安徽省正在推進老院區基礎設施改造,推動公立醫院住院設施提檔升級。預計到2027年,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2~3人間病房比例超過80%。
在推動醫療機構病房改造提升方面,安徽省將優先支援醫院將具備條件的四人間及以上病房改造為二人間或三人間,鼓勵具備條件的醫院適當增加單人間比例,推進適老化、便利化改造,最佳化病區內部流線佈局和醫院停車設施,提升標準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
今年4月,廣東省也印發《推進衛生健康領域裝置設施迭代升級工作方案》,方案要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含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醫院等)實現二、三人間病房佔比80%以上,新建醫院二、三人間病房佔比90%以上。
針對這一現象,知名醫改專家、看醫界專欄作者徐毓才認為,由於近年來很多醫院規模擴張,一些醫院病床已經出現過剩,提升改造有了必要。加上多人間大病房已經不適應當下病人住院需求,同時收費標準也太低,應該升級。徐毓才推測,這種思路會推廣至全國。
病房升級成趨勢,醫院如何精細化管理?
醫院管理專家、冬雷腦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劉衛東表示,政府重視患者就醫環境,無疑是造福百姓的好事。作為在日本醫院有多年管理經驗的院長,劉衛東對醫院環境升級改造以及精細化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醫院在升級改造過程中如何既不浪費資金,又打造一個舒適的就醫環境非常重要。
劉衛東介紹,多人病房在國外也很常見,畢竟不是所有醫院和患者都能負擔獨立病房的成本和費用。但無論是四人間還是兩人間,在病房內部打造比較私密的空間尤其重要,例如使用移動的擋板或者鏈子彼此隔開,既節約成本又能滿足私密空間的需求。例如在日本,有些醫院病房會在每個床位配備一臺電視機,患者可以透過耳機觀看節目而不影響其他病人。
實際上,病房環境的升級不僅在於物理空間大小,合理的空間設計、精細化的管理同樣重要。劉衛表示,無論是幾人病房,衛生間的乾溼分離都非常重要,否則一個人在用廁所時其他人就無法使用洗水池,這在多人病房裡會造成很大不便。
提供住院患者的收納空間也很有必要,劉衛東表示,由於過去醫院提供的收納空間非常有限,很多病房都顯得雜亂,醫院如果提供更多櫃子之類的收納空間,對患者和家屬來說會更方便,病房環境也更加舒心、整潔。
此外,還有洗衣服及衣服晾曬的問題。劉衛東建議,醫院可以配備專門的洗衣房,讓患者及家屬投幣洗衣,這給患者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可以節約醫院水資源。當然,醫院作為特殊的場所,洗衣機的消毒很重要,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同時,考慮到中國人洗衣服不習慣烘乾而習慣晾曬的特點,劉衛東則建議醫院提供專門的晾曬空間,並在衣服上標註好房間和床號,避免患者將衣服在床頭、病房、衛生間甚至走廊裡到處掛,影響醫院整潔。
除了病房空間的改造,提供患者之間、患者家屬之間交流的公共空間也很有必要。劉衛東表示,過去中國的老病房裡,入住一個新病人或者有人探病的時,就會打擾同病房其他患者休息。醫院如果可以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專門的公共交流空間,讓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喝咖啡、子女陪著老人一起聊天吃飯,將會帶來很好的體驗。
把升級空間擴大到整個醫院,考慮到患者住院、檢查的便利性,醫院還要注意各大樓之間的連線。劉衛東表示,過去很多醫院的樓與樓之間沒有連廊,患者去其他樓棟裡做檢查就可能經受日曬、雨淋的困擾,尤其對於行動不便比如坐輪椅的患者,升級醫院連廊以及無障礙通道非常重要。
此外還有門診的改造。劉衛東表示,中國的公立醫院、尤其大型公立醫院門診等候量非常大,導致公共空間十分擁擠。早在做公立醫院院長時,劉衛東就曾設想過將醫院附近的咖啡館等空間擴充套件成為醫院的等候場所。
“有醫院IT系統的支撐,這在技術上很好操作”劉衛東介紹,類似大眾點評排隊叫號系統,患者在醫院簽到後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查詢到自己前面的排隊情況和預估時間,如果還有很長的等候時間,患者無需一直留在醫院門診,可以去醫院周邊的商圈、咖啡館、便利店等場所逛一逛,收到臨近的提示後回到門診,這樣可以緩解門診到處都是人的擁擠狀況,減少醫院公共空間的管理成本以及交叉感染的危險。
劉衛東介紹,醫院完全可以和周邊的商圈聯動,不僅有利於讓門診患者按預約分批進入醫院,減少公共區域的擁擠和髒亂,順便還可以帶動區域內的經濟和消費發展。“如果患者進去的一家醫院安靜又幹淨,馬上就會有一種被尊重的高貴感,那麼同樣也會更加嚴肅的對待醫院和醫生,從而提升就醫體驗和滿意度。”(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