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中,發作常常是 “捂胸倒地” 的經典場景,可現實裡,它卻像個狡猾的 “偽裝者”,除了典型的胸痛,還可能以牙疼、肩膀疼等奇特疼痛示人。那麼,普通疾病疼痛與心梗痛究竟如何區分呢?
秋冬:心梗的 “高發季”
急性心肌梗死,這個令人膽寒的 “健康殺手”,發病迅猛、病情危重、死亡率頗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禍首,且正將 “魔掌” 伸向年輕人。冠狀動脈一旦堵塞,心肌細胞便陷入缺血缺氧的絕境,若血管不能及時疏通,心臟就會因 “燃料” 不足而 “停工”,心肌壞死,生命岌岌可危。
秋冬時節,心梗尤其 “活躍”。寒冷如惡魔,刺激人體交感神經,使其興奮異常,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心率加快,血液也變得 “黏稠”,高凝低溶,極易形成。血小板被寒冷啟用,血流速度減緩,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風險大增,冠狀動脈堵塞的機率直線上升。
一年之中,心梗發病率如 “過山車”。每年 1 月,北方高寒地區心梗發病率率先 “起飛”;氣溫回暖,發病率逐漸 “降落”,夏季跌入 “谷底”;9 月後,秋意漸濃,發病率雖不及冬季,但也悄然 “爬坡”;12 月,再次 “登頂”,形成兩個危險高峰。
疼痛大比拼:普通疾病與心梗
典型心梗急性發作時,患者仿若胸口被巨石重壓,胸骨後或心前區劇痛,疼痛如 “放射波”,向左肩、左臂等部位蔓延,呼吸急促如拉風箱,頭暈目眩,噁心欲嘔,冷汗淋漓,脈搏微弱,皮膚溼冷蒼白,死亡的陰影籠罩,且疼痛持續不緩解。
然而,心梗這位 “演技派”,還有許多非典型 “疼” 法,讓人傻傻分不清。
嗓子疼:感冒引發的嗓子疼,是上呼吸道感染的 “小跟班”,流鼻涕、咳嗽、咳痰是它的 “標誌”,一週左右便自行 “退場”。而心梗導致的嗓子疼,無明顯上呼吸道感染 “前科”,活動時加劇,似有燒灼感、發緊,患者多有基礎疾病,硝酸甘油或許能解一時之困,發作時間長達 15 - 30 分鐘甚至更久。
肩疼手臂疼:肩周炎、左臂疼是歲月的 “饋贈”,老年退行性病變讓患者做動作時 “力不從心”,疼痛持續數週、數月乃至數年,醫院檢查能 “揪出真兇”。心梗引發的肩疼手臂疼,常在勞累、暴飲暴食後 “突襲”,突然肩膀疼或左臂疼,胸部也 “中槍”,疼痛持續 30 分鐘以上,噁心、嘔吐、心慌紛紛 “登場”。
牙疼:牙周炎引發的牙疼,牙病史是它的 “把柄”,病因不除,疼痛難消。心梗所致牙疼,無牙周問題 “纏身”,牙痛如 “迷霧” 瀰漫,無法明確痛點,頭暈、冒冷汗、心悸相伴,止痛藥也 “束手無策”,活動後疼痛 “升級”。
腹痛:普通腹痛多由胃腸道疾病 “惹禍”,病因消除,疼痛自退,消化科醫生能 “妙手回春”。心梗引發的上腹部疼,無消化道病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礎病是 “幫兇”,胃藥無效,無壓痛感,煙、酒、冷熱刺激、脫水等是發病 “導火索”,疼痛持續不緩解。
六大高危時段:心梗的 “潛伏陷阱”
若能巧妙避開六大高危時段,心梗的 “致命一擊” 或可化解。
起床時:清晨,生物鐘奏響 “起床號”,大腦興奮,交感神經張力升高,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及皮質激素 “齊上陣”,生理代謝 “火力全開”。心腦區域性血管狹窄缺血加重,粥樣硬化斑塊 “搖搖欲墜”,動脈血栓趁機 “作亂”,血管堵塞危機四伏。醒來後在床上活動四肢,再慢慢起身,可 “化險為夷”。
如廁時: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要小心便秘這個 “定時炸彈”。排便困難時,腹部壓力 “爆棚”,血壓瞬間飆升,心率加快,心臟壓力劇增。上廁所切勿用力,必要時藉助潤腸藥物,可保 “平安無事”。
洗澡時:浴室裡,溫度升高讓血管 “肆意擴張”,密閉環境如 “緊箍咒”,大腦和心臟缺血缺氧,心梗悄然 “逼近”。秋冬洗澡時間控制在 15 分鐘內,調好水溫,飢餓飽餐皆不宜,可遠離危險。
運動時:突然劇烈運動,血壓如 “火箭” 升空,血管擴張失控,心臟動力 “不足”,心源性猝死或心血管堵塞 “接踵而至”。秋冬中老年人宜選慢跑、散步等低中強度運動,循序漸進,方為 “養生之道”。
聚餐時:酒杯一端,大腦興奮,心率血壓 “雙飛”,心律失常 “潛伏”,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易遭急性心梗 “偷襲”。小酌怡情,莫要貪杯,方能 “全身而退”。
娛樂時:麻將桌前、棋局之上,久坐不動,情緒 “波瀾起伏”,血壓心跳 “失控”,心肌缺血 “來襲”,心梗風險大增。每坐 40 分鐘起身活動,心平氣和,可 “穩坐釣魚臺”。
心梗是血脂異常、吸菸、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乏運動、蔬果攝入不足、心理緊張和酗酒等高危因素的 “合力之作”。積極治療慢性疾病,是預防心梗的 “關鍵防線”。
特別提醒,突發心梗時,莫要擅自心肺復甦、服用硝酸甘油或獨自就醫,這些 “莽撞之舉” 可能讓病情 “雪上加霜”。患者應靜臥,緊急撥打 120,爭分奪秒開通閉塞血管,方能重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