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上海在醫學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1月12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慧工作方案(2025—2027年)》,要搶抓機遇,加快人工智慧賦能醫學創新。
“目前醫學AI已滲透至影像診斷、病歷生成等多個環節,甚至拓展到了醫療等新興領域。此次上海市制定的工作方案可以說是‘及時雨’,對醫學人工智慧發展指明瞭方向。”11月14日,復旦大學智慧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雷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透露。
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手術室內,醫療機器人能夠迅速而精準地運送藥品、物資和手術器械包。上海電信 圖
上海科創中心作為國家科創中心之一,匯聚了晶片、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前沿產業。同時,上海坐擁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形成了強大的科研基礎。在劉雷看來這些都是上海發展醫學人工智慧的優勢。上海還擁有強大的算力支援以及專門成立的語料公司,算力、語料和演算法這三大人工智慧核心要素在上海得到了高度集中和發展,為醫學人工智慧的持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醫療行業無論是診斷、手術還是臨床決策,都涉及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醫療器械需要經過多年的嚴格測試和審批,因此醫療人工智慧的發展雖然穩健,但速度相對較慢。但得益於龐大的資料量,該領域正逐步展現其獨特優勢。”11月13日,上海體育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少白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當前醫學人工智慧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疾病輔助診斷、手術規劃以及精準治療三個層次。
但醫學人工智慧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在王少白看來,收費問題、資料標準化和患者隱私保護是醫學人工智慧發展面臨的主要三大難題。醫療人工智慧領域缺乏明確的統一收費標準,導致企業在推廣應用時遇到困難;大量的醫療資料未經過標準化處理,影響了資料的有效利用;醫療資料的使用必須符合嚴格的隱私保護規定,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資料的流通性和可用性。
上述方案還指出,要堅持需求牽引,進一步聚焦群眾關切的臨床醫療、中醫藥、公共衛生等領域,儘快推出一批應用新場景、產業新專案,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醫學人工智慧領域有哪些熱門的應用新場景?劉雷表示,大模型已成為醫學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大熱點。除了通用的大模型外,許多生物醫學應用尤其是臨床應用,還需要特定領域的“小模型”,即垂直智慧體。此外,智慧機器人技術、腦機介面技術等也是醫學人工智慧領域的重點研發方向。
“體醫融合也將是未來人工智慧應用的熱點之一,體醫融合不僅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預防疾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透過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發揮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推廣慢性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王少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