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自我妨礙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我是小白,今年 31 歲,一個剛從抑鬱中走出來的姑娘。
與男友分手,生活陷入了黑暗
2023年下半年,我的生活開始悄然發生變化。每天,我都會陷入一種沒有理由的焦慮之中,那種焦慮就像一團烏雲,籠罩著我的心頭,讓我無法自拔。我變得不願出門,只想宅在家裡,彷彿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未知的恐懼。情緒也時常低落,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感覺自己像是被抽走了靈魂。那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 “怪異” 的行為可能是抑鬱症的前兆。
或許正是我的這些變化,成為了壓倒我愛情的最後一根稻草。2024 年初,男友毅然決然地與我分手。那一刻,我的世界彷彿崩塌了。我的情況變得愈發糟糕,失眠成了家常便飯。每晚躺在床上,大腦就像一臺不停運轉的機器,各種思緒在腦海中翻滾,讓我無法入睡。即使偶爾睡著,也會被噩夢驚醒,醒來時大汗淋漓。每天的胃口也變得很差,吃不下飯,吃點東西還會嘔吐。沒多久,我還出現了手抖的情況,頻率越來越高,幅度也越來越大。手一抖,我的心就跟著慌起來,整個人煩躁不安。
這一系列的症狀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狀態。我在工作中頻繁出錯,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也明顯下降。同事和領導對我的表現越來越不滿意,人際關係也變得愈加緊張。這又進一步加重了我的症狀,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這種情況從 2024 年初一直持續了幾個月。在這幾個月裡,我一直迴避社交,害怕被人發現我手抖的狀態。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怪物,不敢面對別人的目光。直到 6 月底,與好友閨蜜聚餐。雖然我極力控制抖動的雙手,但還是被好友看出了異常。她關切地詢問我的情況,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好友聽完後,力勸我儘快去看醫生,這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我被確診為中度抑鬱症
不出意外,我去醫院就診後被確診為中度抑鬱症和焦慮症。說實話,直到確診的那一刻,我似乎依然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我覺得抑鬱症是別人的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呢?但事實無法改變。醫生耐心地開導了我很久,詳細地解釋了我的病情和治療方案。醫生建議我進行藥物治療,同時輔助一個新的治療方案 “CBT-D”。
我的治療過程與改變
我對 CBT-D 充滿了疑惑,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對我的病情恢復有啥好處呢?醫生解釋說,對抑鬱症患者來講,藥物治療時輔助 CBT-D 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認知功能、調節應對方式、降低復發風險以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並且操作簡單,透過手機在家裡就可進行治療。
瞭解完後,我開始按著醫生的醫囑服用藥物。藥物的副作用讓我有些不適,頭暈、噁心、乏力,但我知道這是治療的必經之路。同時,我也配合著 CBT-D 治療。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難。每天都要記錄自己每一個時段的行為,包括情緒、想法、活動等。還要完成一些系統規定的專案,例如做一些調整情緒的事情,要積極行動起來。這就意味著我要強迫自己出門找朋友玩,去戶外運動,去社交等。每次出去手都會抖,心裡緊張得不行。但我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這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在治療過程中,我也有過偷懶的時候。狀態好一些,就把藥停了,同時也中斷了 CBT-D 的學習。每到這時,治療師就及時地給我打電話問詢我中斷學習治療的原因,並給我細心的輔導。治療師告訴我,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半途而廢。在他的鼓勵下,我堅持使用 CBT-D 系統中的工具記錄我每天的生活狀況,並且按照小程式中的時間表,規劃好自己每天的生活。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沒那麼害怕出門了,對手抖也沒那麼在意了。我開始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也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當負面情緒出現時,我會用深呼吸、冥想等方法來緩解。
在 CBT-D 的治療過程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它幫助我學會了合理規劃我的生活。在合理的生活規劃中,我學會了忽視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改善了我的疾病情況。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單單是對我病情的改善,同時也讓我的生活迴歸到了一個正常的狀態。另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應對抑鬱的方法和技巧。
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如今的我雖然偶爾還是會情緒低落,但持續時間不長,我也能自己調整過來。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熱情和動力,也學會了如何更好地面對壓力和困難。在工作中,我更加專注和自信,與同事和領導的關係也得到了改善。我也重新拾起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繪畫、旅行,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未來的日子裡,我深知抑鬱症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再次敲響我的心門,但我不再畏懼。因為我已經掌握了對抗它的武器,我有勇氣、有方法去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抑鬱後的心理繁榮”,這一心理學理論讓我深刻理解到,抑鬱症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痛苦,但當我們成功跨越這段艱難之路後,我們必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強,擁有更強大的內心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給正在與抑鬱症抗爭的人們帶來一絲希望和力量,讓他們知道,抑鬱雖會帶來痛苦,但當我們勇敢地面對它,積極地治療它,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它,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全文根據採訪物件口述整理)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線上檢視~
本文來源:好心情網際網路醫院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