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這個心電圖,醫生一定要警惕!
撰文:小可真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Ⅲ°AVB)是臨床上常見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是指所有激動均不能透過阻滯區,出現傳導完全中斷,也稱為完全性傳導阻滯。Ⅲ°AVB會導致心房和心室之間的電活動完全脫節,通常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
接下來這個病例,患者被診斷為Ⅲ°AVB,主任卻說不用裝起搏器?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探究竟。
場景一:急診科
像平常一樣,小張醫生懷著忐忑且激動的心情來到科裡上班。急診科就像一個盲盒,你無法預知下一個患者是什麼情況,正因如此也許能遇到具有挑戰性的病例。
梳理完自己的心情,小張醫生開始做“戰役”前的準備工作,把電腦介面開啟,然後啟動印表機,同時裝填列印紙。之後,他喝上一口溫水潤潤喉,因為他知道下一次喝水會是幾個小時之後。一切準備就緒,他目光如炬,目不轉睛地盯著急診大門,有歌贊此情況曰“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精明。耳朵豎得像天線,聽著一切可疑的聲音。”
這時,叫號系統上彈出了一個名字,小張迅速將患者叫進了診室。這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性,因數年來輕微胸部不適而就診。既往有先天性心臟病和部分心內膜墊缺損,4年前成功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患者本次就診前在當地的一家醫院就診過,醫生診斷她為Ⅲ°AVB,建議她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表示拒絕,轉至我院就診。
小張一邊詢問病史一邊檢視生命體徵,並進行體格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考慮到患者的既往病史,小張給她安排了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顯示心房或心室水平無分流,肺動脈壓力正常,二尖瓣和三尖瓣功能良好。
小張拿起患者剛做的心電圖仔細看了一下(圖1),P波和QRS波並沒有固定關係,應該屬於房室分離,看來當地醫院的診斷沒有問題,於是小張建議患者住院治療,並談到了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可能性,患者雖然還是面露難色,但畢竟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也就答應先住院觀察一下。
圖1 心電圖顯示心室率52次/分,心房率較慢,為48次/分,P波(藍色箭頭)和QRS波群獨立出現,無任何固定關係,同時合併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合併左前束支傳導阻滯
場景二:病房
第二天,小張下班回到病房,正趕上主任查房,好學的小張立馬跟在大部隊後邊。這時,主任走到這位患者面前,管床醫生簡要彙報了病史,並將相關檢查、化驗呈遞給主任。
主任端詳了心電圖許久不做聲,然後將心電圖給各位醫生傳閱,最後到了小張的手裡。
這時主任開始發問:“小張,這位患者是你昨天收入院的吧,你考慮是什麼診斷?”
小張較為自信地說:“我考慮是Ⅲ°AVB。”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小張還把Ⅲ°AVB的心電圖診斷標準背誦了一遍。背完後他從其他醫生的表情中看到了贊同。他心裡也美滋滋的,等著主任的點評。
主任還問了問其他高年資醫生,觀點基本與小張一致。
主任並沒有下結論,讓研究生再給患者做一份心電圖,要求將電壓調製20mv,心電圖如下(圖2)。
圖2 上圖為2倍電壓的心電圖:V1導聯顯示高而尖的雙相P波(藍色箭頭),以及每個QRS複合波之前低振幅的第二P波(紅色箭頭),心房節律測得為52bpm,PR間期為230ms;下圖為對應的梯形圖
主任用分規量了一下紅色箭頭的P波和QRS波之間的距離,發現是固定的,心房率=心室率,PR間期大於0.20s,隨後他將梯形圖示記的下方,並一起傳閱給各位醫生,大家看完後驚訝不已,心中默默點贊。隨後患者接受holter檢查(圖3),與之前圖1是一致的。
圖3 holter:V1導聯顯示高而尖的雙相P波(藍色箭頭),每個QRS複合波之前低振幅的第二P波(紅色箭頭),以及兩個P波的融合波(紫色箭頭)
主任告訴主管醫生,患者暫不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建議患者密切觀察症狀,並定期監測心電圖變化。患者很快出院了。
故事到此結束了……
★問題:
患者的診斷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不需要植入起搏器呢?
提示:主任在V1導聯開始時注意到細微、不顯眼的偏差。為了更好地觀察這些偏差,增加了電壓。在仔細檢查雙倍電壓下的12導聯心電圖(圖2)以及holter監測記錄(圖3),特別是在Ⅱ和V1導聯中,發現了與每個QRS波群密切相關的小的、之前被忽視的P波(紅色箭頭)。
掃碼下方二維碼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跳轉頁面後點擊第一篇文章,即可檢視答案~
責任編輯: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