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會癢,螞蟻爬過會癢,皮膚異樣時會癢,傷口癒合時也會癢……癢,是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的並不十分愉快的感覺。它是一種因皮膚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神經衝動,主要傳遞過程是神經纖維-脊髓-丘腦通路-大腦。那麼,癢到底是由什麼引起,又是由什麼來幫助它傳遞到大腦的呢?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癒合的訊號
創口癒合期,我們常會突然感受一陣癢。這是由於在炎症反應中,人體會釋放出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神經系統中一類重要的物質,可用來調節生物體內多種精神行為和生理行為)。
研究發現,人體創口周圍的血清素濃度會明顯高於正常水平,科研人員推測,該物質的富集能夠幫助創口癒合。但血清素想要作用於皮膚,就需要皮膚表面的5-羥色胺2型受體幫忙。
5-羥色胺2型受體被血清素啟用後,與下游的G蛋白(一類訊號轉導蛋白)結合,催動著兩種酶相互交換,細胞內的“信使”,如肌醇三磷酸和甘油二酯,濃度隨之升高,活躍地將癢的訊號透過神經網路傳遞到大腦。這樣,我們就能感受到傷口正在癒合的訊號之一——小蟲子爬過般的癢。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癢的“發令槍”
人們能感知羊絨毛衣軟糯的觸感,能體會春夏秋冬的冷熱變化,被玫瑰花刺扎到之後會下意識躲避,被蚊蟲叮咬後會情不自禁抓撓……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反應,是由於我們的皮膚上有很多具有訊號轉導功能的蛋白(即蛋白質,機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是機體組織和細胞的重要部分)。
這些蛋白作為媒介,每個都有自己的職責,負責傳遞不同類別的訊號,讓大腦感知到這一切。它們的一些成員,同屬於一個組成人體細胞表面膜蛋白的大家族——G蛋白偶聯受體。該家族與離子通道(一類能通透特定離子的、貫穿細胞膜的蛋白質孔道)一樣,在皮膚生理或病理中發揮著重要的細胞訊號轉導作用。
G 蛋白偶聯受體的 3D 渲染影象(PDB 號:6WHA)
早就習慣的癢覺背後,引發的是一連串生理反應。人體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工廠,齒輪環環相扣、機器轟鳴運轉,才能轉動出這別樣的生命“樂章”。
撰文 | 彭瑤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癢的人體“通訊員”》❖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