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呼吸介入領域的師徒傳承!
在探索生命奧秘的旅程中,創新與傳承是兩個永恆的主題。創新代表著突破舊有的界限,無論是顛覆性的科學發現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傳承則是將這些新知和新法傳遞給後人,造福社會。在醫學領域,創新與傳承的結合尤為明顯,它們共同推動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醫療服務的完善。
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以其眾多的“第一”而聞名,包括成為首批委省共建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研究中心核心單位等。此外,作為國內首批呼吸與危重症醫學(PCCM)和呼吸內鏡醫師培訓基地,這裡已經培養了大批呼吸內鏡專業人才,為醫學界輸送了無數精英。
在這一背景下,本期《心手相傳》欄目榮幸邀請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兩位傑出代表,科室主任陳恩國教授以及副主任醫師張冀松教授。他們在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領域,不僅不斷追求創新,也致力於傳承卓越,將創新的火種傳遞給新一代,確保醫療服務的持續提升和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透過他們的努力,我們看到了創新與傳承在醫學實踐中的完美融合,以及對未來醫療發展的深遠影響。
傳承與發展:呼吸介入診斷的25年
陳恩國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兩張意義非凡的照片。一張是科室成立25週年的紀念照,另一張則是張冀松教授剛加入團隊時的老照片。這兩張照片不僅記錄了時間的流逝,更見證了科室的成長和變遷。
陳恩國教授回憶道:“在25週年紀念時,我們團隊已經壯大到近30人,當時我還不是科主任,是我的導師領導著我們。從我作為醫學院第5個呼吸科醫生加入至今,團隊已經增長了5倍以上。”這25年,對於科室來說,不僅是數量的增長,更是質量的飛躍。
回望自己的那張老照片,張冀松教授感慨萬分:“2019年對我們醫院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我個人職業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我正式開始了我的導航介入之路。我們醫院最早在2018年開始嘗試導航技術,2019年醫院首次購買了導航裝置。陳恩國教授將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了我,這讓我在專業領域有了明確的方向,也是我非常熱愛的領域。那一年,我感到自己有了明確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兩張照片,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憧憬。它們不僅代表了邵逸夫醫院呼吸介入診療領域25年來的傳承與發展,也象徵著新一代醫者在前輩的指引下,繼續在這條道路上探索和前進。
師徒傳承:呼吸介入技術中的傳承與合作
回顧與陳恩國教授共事的歲月,張冀松教授表示,“我很榮幸,在工作的頭一年就被分配到了陳教授的團隊。那時,陳教授對呼吸介入領域充滿熱情,儘管我對這項技術還不太熟悉,但透過管理接觸這類患者,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透過呼吸介入技術,我們能迅速緩解患者的嚴重症狀和程度,這讓我對這項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憶起初見張冀松教授的情形,陳恩國教授描述道:“那時我負責的醫療組病人眾多,工作量巨大,迫切需要一位能幹的住院醫生。張教授被推薦給我,加入了我的團隊。”陳教授所指的工作量是其他組的2倍甚至3倍,這要求團隊成員必須具備高效率和強大的處理能力。儘管如此,張冀松教授還是勇敢地加入了陳恩國教授的團隊,這在當時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選擇。
張冀松教授也分享了她對陳恩國教授在呼吸內鏡介入技術上的嚴格要求的印象。她說:“陳教授對我們的要求極高,他不常提具體要求,但總是要求我們像雕琢藝術品一樣對待每一個患者。”張冀松教授提到,即便陳恩國教授並不熟悉一些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治療過程,他也能一眼指出手術錄影中的問題。這種敏銳的洞察力和高標準,激勵著團隊成員對自己的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有時候我感覺一些患者我處理不了,但陳教授總能給出正確的指導。”張冀松教授回憶道,她記得有一個氣道狹窄的病例,在外院多次治療未能取得理想效果。患者轉至邵逸夫醫院後,情況依然複雜,讓張冀松教授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在陳教授的指導下,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
呼吸介入:從技術突破到生命救援
呼吸介入技術是呼吸系統疾病診療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近年來在技術革新和臨床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一領域的進步不僅體現在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精準化、個體化發展上,也表現在對複雜病例處理能力的提升上 。隨著內鏡、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超聲、MRI等影像技術的發展,介入呼吸病學的應用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對於呼吸介入的不斷發展,陳恩國教授深有感觸,他提到,在他剛開始行醫時,呼吸內科能做的工作相對有限,主要集中於診斷和一些基本操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從2005年開始,介入治療技術迅速發展,不僅在晚期肺癌治療中取得了突破,也在早期肺癌和各類呼吸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
張冀松教授分享了他在呼吸介入治療領域遇到的挑戰。曾經有一位17歲的少年,患有罕見的糖原累積症,導致氣道軟化和塌陷。患者在外院治療無效後轉至邵逸夫醫院,情況危急,需要頻繁搶救。在陳恩國教授的指導下,團隊決定為患者放置支架以改善呼吸。在放置支架後,患者有一段時間能夠暢快呼吸,這給了團隊極大的成就感。
醫生的“底氣”,源自不斷積累的經驗
在醫學領域,尤其是呼吸介入治療這樣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提高診療效率的關鍵,更是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對於陳恩國教授而言,面對複雜病例,團隊協作需要有“底氣”,而底氣源自不斷積累的經驗。邵逸夫醫院的麻醉科團隊對陳恩國教授充滿信任,願意配合進行高風險手術。陳恩國教授認為,任何治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團隊不斷磨合和經驗積累的結果。
作為學科帶頭人,陳恩國教授表示,“科室為每位成員提供發展空間,發掘和培養他們的特點和優勢。”他鼓勵科室成員在各自領域內做出成績,這種團結和鼓勵的文化有助於科室的整體發展。
而對於醫生個人來說,陳恩國教授坦言,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勤奮刻苦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他強調,選擇從醫意味著不斷努力和麵對挑戰,即使過程中可能沒有即時回報。醫德和專業精神同樣重要。他認為,醫生應將技術用於恰當之處,不斷學習和鑽研,以提升醫療質量。
對於想要走上醫學道路的醫生來說,陳恩國教授和張冀松教授表達了他們的期待和祝願。
張冀松教授寄語
選擇醫學這條道路,就意味著你們將要踏上一條需要不斷努力和奉獻的旅程。我衷心希望你們能夠堅持不懈,追求卓越,最終成長為一位傑出的醫生。
陳恩國教授寄語
對於每一位選擇醫學行業的青年醫生,我相信你們內心都懷揣著成為優秀醫者的夢想。在此,我想對你們說,保持初心,勇往直前,持續在醫學的道路上探索和前進。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