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診斷?飲食、運動有哪些建議?
代謝綜合徵是合併腹型肥胖、血糖異常、血脂異常和等疾病,且嚴重影響機體健康的臨床綜合徵,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多種疾病的共同病因。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超重肥胖的情況日趨嚴重,代謝綜合徵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患。《成人代謝綜合徵防控健康教育專家共識》中指出,目前全球MS人數已經超10億,僅僅在我國,代謝綜合徵的患病人數就超過4.5億。龐大的患病人群以及疾病帶來的危害不可忽視,因此有必要提高對於代謝綜合徵的重視,並對其進行規範的綜合管理。
一
代謝綜合徵的危害
1.代謝綜合徵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非代謝綜合徵患者的3倍,死亡風險較非代謝綜合徵患者增加5~6倍;
2.代謝綜合徵還增加了2型糖尿病(T2DM)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3.代謝綜合徵及相關疾病使醫療保健總成本增加60%。
二
代謝綜合徵的病因
代謝綜合徵的發生是社會環境、個體行為和病理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社會環境因素:包括工業化和城市化。
●個體行為因素: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如暴飲暴食、從不活動、吸菸、飲酒和熬夜等。
●病理生理因素:肥胖、胰島素抵抗(IR)、高血壓、高脂血症等。
三
代謝綜合徵的診斷標準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在2004年提出了中國人群代謝綜合徵的診斷標準,並於2020年進行了更新。新版標準如下:
具備以下5項組成成分中的3項及以上者,即可被診斷為代謝綜合徵:
①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
②空腹血糖(FPG)≥6.1mmol/L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2h PPG)≥7.8mmol/L,和(或)已確診糖尿病者;
③血壓≥130/85mmHg,和(或)已確診高血壓並治療者;
④甘油三酯(TG)≥1.7mmol/L;
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mmol/L。
圖源:中華醫學會
四
代謝綜合徵知識教育
對於代謝綜合徵高危人群應進行代謝綜合徵風險、T2DM風險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風險評估,對於代謝綜合徵患病人群應進行T2DM風險及ASCVD風險評估。
五
代謝綜合徵飲食/營養教育
建議:根據代謝綜合徵患者及高危人群的治療目標、飲食偏好來選擇飲食/營養模式,依據標準客觀評價,並提供具體、精細化的飲食/營養成分及習慣指導,以提升患者飲食/營養教育效果。
六
代謝綜合徵運動/身體活動教育
建議:根據代謝綜合徵患者及高危人群年齡和身體狀況,以心率計算法為指導,確定運動形式、強度與時長。
七
代謝綜合徵戒菸限酒教育
吸菸能明顯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引起脂代謝紊亂,增加中心型肥胖及糖尿病發病的危險性,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吸菸與代謝綜合徵有密切關係。代謝綜合徵患者及高危人群應嚴格戒斷對菸草的依賴並防止復吸。
長期大量飲酒者,易造成熱能過剩而肥胖。同時酒精在體內可轉變為乙酸,乙酸使得遊離脂肪酸的氧化減慢,脂肪酸在肝內合成為TG,使膽固醇(LDL-C)分泌增多。建議酒精攝入量男性<20g/d,女性<10g/d。
八
代謝綜合徵睡眠教育
每天睡眠時間保持在6~8h為宜。建議:
●每天午間小憩15~30min。
●睡前避免進行運動量較大的體育鍛煉,不要過度興奮,臨睡前不宜喝茶和咖啡等能使大腦興奮的飲料。
●個體伴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時,應積極查明原因並治療。
九
代謝綜合徵用藥教育
血壓波動、脂代謝紊亂及糖代謝紊亂是代謝綜合徵的主要危險因素,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調脂、降糖、降壓、抗動脈硬化等藥物,使其瞭解所服藥物的作用機制、用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是實現控制體重的主要方法。若飲食加運動時減輕體重仍欠佳,可適當遵醫囑服用減肥藥,如腸道脂肪酶抑制劑(奧利司他)、多種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等。
十
代謝綜合徵自我管理指導
1.定期血糖、血壓、血脂、體重及相關併發症自我監測,定期(遵醫囑)複查血脂和肝腎功能等專案;
2.低血糖反應應及時正確處理;
3.飲食、運動及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及控制目標;
4.囑患者自備體重儀,血壓異常者自備血壓計,血糖異常者自備血糖儀,條件允許者,建議選擇可穿戴裝置來做好相關指標監測;
5.指導患者確定體重控制的目標,一般人群建議第一年降低基線體重5%~10%;
6.可採用訪談的形式,發現代謝綜合徵患者在自我管理行為中的促進因素和障礙因素,幫助個體去除障礙因素,創造促進因素,為其營造良好的自我管理環境。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