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石夢竹 林敬)看診、理療、推拿、燻蒸、煎藥、講座……1月20日一大早,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的中醫館一派忙碌:診室外20餘位老人跟著陳輝醫生的講解,舒展腰肢,緩解頸肩腰腿疼。診室內董建黨醫生的患者已排隊候診。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二〇五所社群主要的服務功能區,中醫館正是其中之一。
董建黨醫生當時就在現場。十年來,他見證了中醫館的大變化:“我們過去只有三個人,診療服務很有限,現在中醫館搬進五層樓,面積擴大近10倍,人員配備更齊全,新增了40多臺診療儀器,新添置8臺煎藥機,能滿足群眾大部分中醫診療需求。”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我們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服務能力,力爭讓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惠及到每一位社群居民。”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站長郭王紅說,2024年,該社群衛生服務站全站總診療3.9萬人次,其中,中醫就診有2.9萬人次。
小小的社群衛生服務站中醫館,為何能吸引這麼多患者?
1月20日,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中醫館副主任醫師董建黨為患者診療。石夢竹攝
“這裡離家近,大夫態度好,和我們都熟悉。”居民張先君(化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中醫館看病不收掛號費與診療費。做一次理療才20元錢,居民伍麗(化名)做完治療去買菜,回家做飯一點不耽誤。家門口有這樣一箇中醫館,她感覺特別方便!
中醫藥的根在基層。2024年3月13日,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在西安市內開通快遞中藥服務,避免了“跑二次”,上班族、年老體弱者取藥更方便!
1月20日,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中醫館針灸科主任陳輝為居民伍麗(化名)按摩。林敬攝
老百姓喜歡來中醫館看病,歸根結底是中醫療效好。這幾年,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中醫館先後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陝西省中醫醫院、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中醫醫院等共建“醫聯體醫院”。每天都有不同的專家到中醫館出診。
2024年9月14日,中醫館還建立了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國醫大師入駐社群服務站在全國尚屬首次。”郭王紅驕傲地說,董建黨等基層醫生成為國醫大師、知名專家的弟子,言傳身教間,診療效果不斷顯現。
1月20日,陝西省中醫醫院的中醫專家張冠傑在電子城二〇五所社群衛生服務站中醫館為一名患者看診。林敬攝
“社群中醫藥服務朝著居民的需求努力。”郭王紅說,“這正是總書記對基層中醫館的期待,也是關注社群中醫藥工作的重要原因。總書記考察過的‘明星中醫館’,一定要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