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期間,由於日常生活規律被打亂,加之飲食無節制(比如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以及熬夜等不良習慣,一些人會患上所謂的“春節病”。儘管春節是一個喜慶的節日,但預防這種“春節病”非常重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提醒大家,在歡慶春節的同時,也應該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並注意交通安全以及防範由煙花爆竹造成的傷害等措施,以此來避免“春節病”的發生。
春節期間,中醫以其獨特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養生之道,其中屠蘇酒、穴位療法以及食材推薦尤為受到關注。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 主任醫師 馮淬靈
撰稿整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宣傳中心 鍾豔宇
1、春節習俗中,喝屠蘇酒活血行氣,那什麼是屠蘇酒?
自小學時期,我們便從王安石的《元日》中領略到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意盎然。這裡的“屠蘇”,不僅承載著春節的喜慶與希望、人們對健康、平安的祈願,更蘊含著深厚的中醫文化底蘊。
屠蘇,一詞雙關,其一便是指那間簡陋卻充滿韻味的茅屋。相傳,在這間茅屋中,古人精心釀造著一種特殊的酒——屠蘇酒。
而屠蘇的另一重含義,便是這酒本身。屠蘇酒是古代防疫病的飲品,在春節期間被賦予了新的養生意義,這一解釋在現代研究中得到了較多的支援。
疫病,簡而言之就是現代醫學的傳染病,春節期間呼吸道疾病等一些傳染病的高發,加之人來人往利於疾病傳播,通常服用屠蘇酒來防病。中醫認為,屠蘇酒不僅具有溫陽散寒、提神醒腦的功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消化、增食慾。適量飲用屠蘇酒,不僅能夠增添節日氛圍,還能在寒冷的冬日裡溫暖身心,並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健康。
據史書記載,各個朝代對屠蘇酒的做法不太一樣,有用多種草藥浸泡而成,也有將藥材放入井中,再用井水加熱溫酒,具有驅邪避疫、強身健體的防病功效。
如今,春節期間,春運繁忙,走親訪友不斷,加之呼吸道疾病高發期,預防疾病顯得尤為重要。雖無需再飲屠蘇酒以求健康,但掌握正確的防病之法卻必不可少。遵循中醫智慧,結合現代醫療理念,從個人衛生到合理飲食,從適度鍛鍊到充足休息,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讓春節的歡聲笑語遠離病痛侵擾。
2.春節赴宴,吃飯吃撐/肚子脹氣,按摩哪些穴位/服用哪些食材可以治療?
春節期間,面對豐盛的美食,人們往往容易吃撐或感到肚子脹氣。按壓哪些穴位或服用哪些食材可以緩解?
人體經絡穴位有很多是可以幫助消化的,給大家推薦幾個比較著名的“明星”穴位。
足三里,取穴部位在膝蓋的下緣四指(三寸),旁開三指(二寸),透過按摩、艾灸或針刺,可以達到雙向調節作用的一個穴位,比如,透過穴位刺激,胃口不好的人科吃的更好,吃撐的可以幫助消化。
支溝穴,取穴部位在手背腕橫紋上四指(三寸),可以摸到兩個骨頭(恥骨、橈骨)的間隙,既是。它是通調三焦的,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可以緩解便秘。春節中吃的比較多,容易積食,按壓這個穴位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天樞穴。取穴部位在中腹部,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用力按壓這個穴位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胃動力,治療便秘、治療腹脹、腸鳴、痛經等。尤其對於老人、孩子。具體操作時,可以圍著臍周用力轉圈推腹數圈,最後往左下方結腸、直腸(大便排出)方向推,促進腸蠕動。
食材養生方面,推薦一味中藥叫萊菔子,又稱蘿蔔子,是蘿蔔乾燥成熟的種子。其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食物,減輕因飲食不節等原因導致的胃腸不適,如腹脹、噯氣、便秘等症狀。不僅如此,還能止咳化痰,對咳多痰多的人群有效,但氣虛者慎用。要特別注意,注意萊菔子與人參不能同時煎服。專家提示,在選擇和使用該藥時,應綜合考慮個人體質、病情以及藥物配伍等多種因素,並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老話兒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積食者,也可以白蘿蔔煮水喝,促進胃腸蠕動,增多排氣。專家提醒,春節期間不要攝入過多的肥甘厚味食物,注意葷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至關重要。
3. 春節期間,從中醫角度如何應對呼吸道感染的傳播?
春節期間,人群聚集,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應如何應對呼吸道感染的傳播呢?
從古到今,呼吸道疾病都具有週期性,即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爆發。針對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其實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做了總結,“五疫之至,無問大小、症狀相似”,即傳染病來了,不問老、弱、病、殘、孕,症狀差不多。還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其中“避其毒氣”,指的是遠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所以,防,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戴口罩。
而“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指的是透過適當的鍛鍊,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以調和氣血,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同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也是維護正氣的重要一環。
對於某一地區的高發傳染病症,可以在疾病高發時期,有接觸病原體人群給予半量用藥適當預防。比如甲流、乙流,以高熱、關節疼痛、流清水鼻涕等症狀為主的風寒證,可以選用荊防敗毒散。如果嗓子疼、打噴嚏、流黃鼻涕、口乾口渴等症狀為主的風熱證,可以選用經典名方——銀翹散,例如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顆粒。
除此之外,預防呼吸道感染,關鍵在於增強體質和調養內環境。春節期間,人們往往飲食豐富,但過度攝入肥甘厚味易傷脾胃,影響正氣,從而降低身體抵抗力。因此,建議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重飲食的均衡與適度,從飲食、鍛鍊、作息和環境等多方面入手,提升自身免疫力。
4、冬日外出郊遊滑雪,防感冒有妙招
在冬日,無論是外出郊遊欣賞雪景,還是馳騁雪場體驗滑雪的樂趣,一旦感受風寒,身體便受影響。此時,來一碗熱氣騰騰、專家推薦的湯品,輕鬆拿捏預防感冒的小妙招。
北方地區冬季氣候寒冷,風寒感冒尤為常見。此時,生薑、蔥白、香菜等辛溫解表的藥材便派上了用場。將這些藥材加入適量清水中,煮沸後稍放一點點鹽,一碗熱騰騰的生薑紅糖水便出爐了。此湯不僅能夠驅散體內寒氣,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有效預防感冒。
而對於南方地區,雖然冬季相對較熱,但溼氣更重。此時,佩蘭、藿香等中藥材便成為了清熱祛溼的首選。將它們代茶飲,不僅能夠提神醒腦,還能有效緩解體內溼氣,預防感冒的發生。
若不慎發燒,將荊芥、防風與生薑一同煮水,其辛溫解表的功效能夠迅速驅散體內熱邪,達到退熱的效果。但需注意,使用時需根據病情和體質情況而定,並遵循醫生的指導。
感冒雖為常見病症,但切不可輕視。對於老弱病殘孕等免疫力較弱的人群,更不能掉以輕心。專家建議,一旦出現感冒症狀,應及早診斷、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影響身體健康。
總之,無論是北方的生薑紅糖水,還是南方的佩蘭、藿香代茶飲,亦或是發燒時的荊芥、防風煮水,都是值得我們一試的良方。但請切記,使用時需謹遵醫囑,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6、遇到睡眠問題,中醫有哪些小妙招?
睡眠,作為身心健康的基石,其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日常生活。專家指出,要想睡眠睡得好,情緒放鬆至關重要。
春節期間,人們往往因節日氛圍而興奮不已,此時,按壓神門穴便成為了一個簡單有效的放鬆方法。透過刺激這一穴位,可以幫助我們平復情緒,為良好的睡眠打下基礎。
神門穴位於手腕部內側,靠近小指腕橫紋的位置,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具體來說,可以坐位手掌向上取穴,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手腕,兩指中間的位置便是神門穴了。
而對於長期飽受失眠困擾的人群,專家則建議備一些來調養。但值得注意的是,酸棗仁有生、熟之分,其功效大相徑庭。生的酸棗仁具有提神醒腦、振奮精神的作用,而炒過的酸棗仁則能夠養心安神,成為改善睡眠的佳品。專家建議,將炒過的酸棗仁打成粉末,於每天下午4點和晚上8點各取一小勺衝飲,其安神助眠的效果尤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