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桃源縣中醫醫院內科團隊在IVUS(血管內超聲)技術的指導下,首次應用“衝擊波球囊”技術,為一名高齡患者成功實施“經皮冠狀動脈血管內衝擊波能量鈣化碎裂術+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擊破了心臟冠脈裡面的“鈣化石”,打通了“生命通道”,解決了患者的後顧之憂。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血管有
冠狀動脈鈣化是的常見斑塊病變表現形式之一,其發病率高、患病人數多、臨床治療困難以及臨床預後不佳,一直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難點和痛點。
病例介紹
75歲老年患者,入院前4小時,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突發持續性胸悶,心慌,休息後無緩解,並伴有咽部緊縮、氣促、乏力等症狀。既往有冠心病、胃炎病史數年。
時間就是心肌!心內科團隊經過充分的術前溝通和反覆推演手術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完善手術準備及風險預案後。秦俊主任、鄒文濤醫生在上級醫院的專家指導下,為患者做冠脈造影檢查,透過先進的IVUS血管內超聲裝置發現其核心問題在於右冠近中段瀰漫性狹窄 70-95%,並伴有複雜的鈣化病變,這一發現為後續的精準治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治療過程
明確病情後,心血管介入團隊反覆討論,對患者的心臟“攔路石”進行全面評估,制定了詳盡穩妥的介入手術方案,考慮為患者行冠狀動脈旋磨術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穿孔,風險太高。最終決定採用衝擊波球囊技術(血管內衝擊波鈣化碎裂術),對患者嚴重鈣化的血管進行介入治療。
術中,醫療團隊在IVUS(血管內超聲技術)指導下使用球囊放置至病變部位,向血管病變處發射非聚焦、低能量、脈衝式衝擊波,進行了連續數個週期衝擊波脈衝治療,在一次次精準而有力的衝擊波釋放中,原本看似堅不可摧的環形鈣化區逐漸顯現出了裂痕,多處關鍵位置發生了斷裂。
緊接著,治療團隊運用了支架植入與後擴張等一系列的治療手段,進一步鞏固並擴大了治療效果。
術後,經IVUS檢查示支架最小管腔面積15.61mm²,支架膨脹貼壁良好,支架內無血栓及支架兩端無夾層,評估支架植入效果良好,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無特殊不適,即刻下地活動,感覺良好。
▲治療後心電圖
桃源縣中醫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此類手術,標誌著科室在冠脈介入精準治療,尤其是鈣化病變處理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新治療手段的應用,為複雜冠脈鈣化病變的治療提供了有力武器。未來,桃源縣中醫醫院將繼續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持續提升醫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桃源縣中醫醫院 心內科 秦俊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