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抓住進餐時間的“黃金時段”
撰文:徐漢文
飲食與運動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基石,應貫穿於疾病始終。大量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可從飲食控制中獲益,相關科普文章也頗多。然而,許多患者對具體的進餐時間安排並不明晰。為此,筆者深入檢索並總結了糖尿病患者進餐時間的相關研究,以饗讀者。
吃飯太快,普通人群發生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2013年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快速進食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是慢食者的1.52倍。
在日本普通人群中的研究資料也顯示,進食更快的人往往具有更高的體重指數(BMI)值和新發糖尿病風險,即使在調整了年齡、體重等多個混雜因素後,快食者罹患糖尿病等風險仍然存在。這表明在新發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習慣中,快速進食是一個獨立的風險因素。
此外,有研究資料顯示,進食速度太快的女性比進食速度慢的女性發生的風險更高,這可能與體內脂肪的增加有關。
國內研究同樣指出,在健康人群中,進食速度與罹患代謝綜合徵、血壓升高和中心性肥胖的風險顯著相關,進食過快會增加血脂的異常和空腹血糖升高的風險。
從機制上講,快速進食加劇糖耐量下降的原因可劃分為肥胖依賴性和肥胖非依賴性兩大類。壓力往往與進食行為的改變相伴,而快速進食會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具體而言,快速進食會降低餐後能量消耗,且由於進食過程中的咀嚼時間過短,會引起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顯著升高。
慢速進食可能有助於減重和血糖控制
有研究招募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分別將他們的進食時間控制在5min和30min,透過視覺模擬量表評估患者的飽腹感和飢餓感,並在基線和進餐結束後測定血糖、胰島素、生長素釋放肽、胰高糖素樣肽-1(GLP-1)和腸道激素肽水平。
結果顯示,30min進餐患者的飽腹感曲線下面積(AUC)顯著高於5min進餐的患者,飢餓感AUC也更低,但葡萄糖、胰島素、腸道激素肽、GLP-1和生長素釋放肽水平無明顯差異。這表明,減慢進食速度、延長進食時間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飽腹感並降低飢餓感,雖然短期內沒有見到腸道激素反應的差異化改變,但長期來看,這可能是一種有用的預防策略,有助於控制肥胖和糖尿病人群的食物攝入量。
既往研究在健康人群中發現,進餐速度與餐後腸道激素肽和GLP-1的水平有關,延長進餐時間可以提高餐後腸道激素肽和GLP-1水平。而在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並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在這些人群中,腸道肽類激素的作用會減弱。此外,在健康人群中發現適當增加咀嚼次數會降低食慾,並會增加餐後腸道激素、葡萄糖和胰島素的反應。還有研究指出,咀嚼充分與改善血糖反應、減少餐後食慾有關,甚至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儘管不同研究結果在不同人群中表現出一定的差異,但總的來說,從控制攝入熱量的角度考慮,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進食時控制好時間和節奏仍然是有益的。對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放慢進食速度可能是減少進餐時卡路里攝入的可靠方法,並且可能轉化為減重和改善血糖的遠期獲益。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減緩進食速度可能有助於減重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然而,預防才是關鍵,治未病遠遠強於治已病。在體重正常人群中強調“吃飯吃慢點”才能獲益更多,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進食建議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進食應定時定量,兩餐的間隔以4~6小時為宜。一日三餐的時間應安排在固定的時間段內,早餐建議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為宜。
用餐時間不宜過短,也不宜太長,建議早餐用餐時間為15~20分鐘,午、晚餐用餐時間為20~30分鐘。
應細嚼慢嚥,享受食物的美味,並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 進餐時應相對專注,不宜邊進餐邊看電視、看手機等。
同時,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量,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佔30%~40%、晚餐佔30%~35%。
參考文獻: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2].Radzevičienė, Lina, and Rytas Ostrauskas. “Fast eating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case-control study.” Clinical nutrition (Edinburgh, Scotland) vol. 32,2 (2013): 232-5. doi:10.1016/j.clnu.2012.06.013
[3].Toyokuni, Ema et al. “Eating behavior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Japanese people: The population-based Panasonic cohort study 15.” 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vol. 15,8 (2024): 1017-1025. doi:10.1111/jdi.14207
[4].Zhang, Miao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ast eating speed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meta-analysis.” Nutrition & diabetes vol. 14,1 61. 14 Aug. 2024, doi:10.1038/s41387-024-00326-x
[5].Dong, Jia-Yi et al. “Self-Reported Eating Speed and Incid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the Japan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Study.” Nutrients vol. 12,5 1296. 2 May. 2020, doi:10.3390/nu12051296
[6].Angelopoulos T, Kokkinos A, Liaskos C, Tentolouris N, Alexiadou K, Miras AD, Mourouzis I, Perrea D, Pantos C, Katsilambros N, Bloom SR, le Roux CW. The effect of slow spaced eating on hunger and satiety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2014 Jul 2;2(1):e000013. doi: 10.1136/bmjdrc-2013-000013. PMID: 25452861; PMCID: PMC4212566.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