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為了學習、健身、存錢,亦或是某個目標,我們會制定很詳細的計劃。
一開始,我們總是動力滿滿,嚴格按計劃執行,併為自我的提升而感到高興。
但過了不久,計劃突然被意外打斷,我們只能中斷程序。
計劃中斷之後,不知為何,我們就像個癟了的氣球,完全不想動彈,想要繼續,卻總是心有餘而行動力不足。
有人甚至會因此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之中,譴責自己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點都不自律,做不成什麼大事。
這是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很正常的一種心理反應,卻常被認為是“墮落”“擺爛”的表現。
但如果反應過度,就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進展,甚至心理健康。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間歇性墮落”?有什麼方法可以應對?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當代年輕人精神內耗的“元兇”——間歇性墮落。
間歇性墮落,指的是在短期內表現出高度專注之後,產生的一種持續低迷、鬆懈的狀態。
這種狀態的產生,可能是由於個人內在的問題,如情緒波動、自律能力不強、動機缺失等,也可能是外在環境的影響,如誘惑、挑戰、壓力等。
這種狀態下的人,通常對自己熱愛的事情極為專注,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但一旦被意外打斷,就很容易失去動力,逃避重新進入專注狀態。
我的一個朋友小A,就常常陷入“間歇性墮落”的狀態。
因為體型微胖,父母常常催促小A減肥。所以,小A每年總有那麼幾個月,在努力減肥。每次,她總是給自己定下明確目標,比如“30天減10斤”,同時製作好每天的菜譜及健身計劃。
但是,每次她都只有最開始的那幾天完成了任務,之後總會因為公司聚餐、自己嘴饞、壓力過大等各種原因中斷計劃。
一看計劃不可能完成了,她就乾脆自暴自棄,放肆吃各種高熱量食物,很快彈回原來的體重不說,有時甚至還會胖多幾斤。
然後,又陷入焦慮、自責的有毒迴圈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可能有2個:
第一,我們內心深處,對於自己所制定的目標,並不是完全認可。
或者說,不是基於自己的意願去做這件事。
就如小A一樣,她其實並不認為自己很胖,也沒什麼健康問題,她只是在父母的催促下,不得不進行減肥。她減肥的動力,更多是“為了讓父母開心”,而不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第二,我們在做計劃時,沒有預估到困難和障礙,並做好應對預案。
這是我們常常會疏忽的一點,因為沒有做好相應的預估,當計劃被打斷時,我們就會陷入“任務完不成了”的焦慮中,然後開始退縮。
而反覆的間歇性墮落,可能會導致我們:
1、反覆內耗:
常陷入“間歇性墮落”的人,情緒會變得很不穩定,常出現快樂和沮喪不斷交替的情況。
TA們一方面因為享受墮落的時光而感到快樂,一方面,又因為自己的“不爭氣”而感到沮喪,反覆內耗。
2、自我攻擊:
在間歇性墮落的狀態下,人很容易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想法,如過度自我責備、否定自我價值等。這些認知偏差,會導致個體對自身問題產生錯誤認知,進而影響到做其他事的自信心。
因為缺乏自控力和驅動力,不能有效應對壓力和挑戰,TA們也會不斷感受到情緒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心理能量也會慢慢耗盡。
3、痛苦和抑鬱:
小A曾經說過,每一次減肥失敗後,她的心理壓力都非常大:一方面是感到自責,覺得“減肥很難,自己不可能成功”;一方面是害怕面對父母,不想承受他們的打擊。
陷入間歇性墮落,其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可能外人只覺得TA們是“三分鐘熱度”,但只有TA們自己知道,自己過得有多煎熬。
其實,常常陷入“間歇性墮落”的人,並不是不夠自律,而是走進了完美主義的陷阱裡。
效率專家Lachel將這種情況稱為“自戀之貓”:
一些對自我有較高期望的人,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自己,給自己挑刺。期望自己可以到達某種高度,成為“理想自我”。
TA們追求完美,往往擁有很高的標準,常常把目光放在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上,而忽略了自己的成就和優勢;
TA們始終要求自己進入一個完美的狀態,不允許出現任何瑕疵。當TA們不能完美地完成某件事情時,就會產生挫敗感、自我否定和情感消極。
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失去前進的動力,難以擺脫“墮落”的狀態。
當然,這也是許多人常有的思維誤區:認為自律的初期養成,需要靠完美無缺的執行力來推進。
事實上,在行動執行的初期,完美無缺的執行力很難達到,也不應該成為衡量自律水平的標準。
相反,計劃的初期執行,更應該注重積累和漸進式的推進。
所以,陷入“間歇性墮落”的人,並不是不懂堅持,而是對自我要求過於苛刻,始終不肯原諒自己。TA們不肯給自己放鬆的時間和機會,從而導致了過度的心理負擔。
不僅如此,陷入“間歇性墮落”,其實也是完美主義者的一種心理防禦策略。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裡寫道:這些完美主義者對犯錯感到十分在意,因為害怕自己的不足被人發現,害怕自己用盡全力還是做得不夠好,於是就會選擇用拖延和墮落來保護自己。
同時,完美主義者為了避免因無法達到目標而陷入焦慮狀態,TA們可能會將自己的能力和責任範圍減少,或是利用“間歇性墮落”來釋放壓力,使自己暫時從高期望和高壓力下解脫出來。
其實,人的情緒就像皮筋一樣,如果我們把自己繃得過緊,那麼一旦鬆弛下來,反而會把自己傷得更深。
所以,我們要學會放過自己。
追求完美是人生至苦,畢竟生活總有瑕疵。
當我們放下執念,接納自己、接納不完美,再不斷從生活中汲取優質的、多元的經驗,才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不過,也請大家不用太擔心,“間歇性墮落”只是一個短暫的階段。只要我們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休息,就能夠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讓生活重新走向正軌。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陷入“間歇性墮落”的迴圈呢?
1、科學“墮落”
前文說到,“間歇性墮落”所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在制定計劃時,沒有預估到困難和障礙,在後期執行計劃時,又過於追求完美,將自己逼得太緊。
針對這一點,在做計劃時,我們可以先充分考慮外部因素,在計劃中備註一些Tips,以供及時調整。
比如,在減肥時,如果遇到了推不掉的聚餐,那麼我們可以在聚餐時,稍微控制食量,然後回家再做運動消耗卡路里,以達到平衡。
同時,我們要放大“時間尺度”。不要逼迫自己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奇蹟”,而是應該設定階段性的目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完成計劃。
另外,在做日程安排時,除了給自己安排必須要做的任務,也應該把休息時間和娛樂專案放進去,比如:每天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後可以獎勵自己打會遊戲等。
要及時給自己“鬆綁”,犒勞自己、緩解壓力,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和動力去過好接下來的生活。
2、五分鐘起步法
陷入“間歇性墮落”後,很多人再也提不起勁重新進入狀態,這時,我們可以試試由卡爾頓大學心理學研究小組發明的方法——五分鐘起步法。
步驟如下:
選擇一項任務或專案。
首先,選擇一項你想要開始的任務或專案。這可以是任何事情,無論是工作任務、學習專案還是個人事務。
然後,設定一個五分鐘的計時器。
集中注意力。
在五分鐘內,全身心地專注於任務,儘量不要分心,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擾。
評估進展。
五分鐘結束後,評估你的進展情況。你是否已經進入了工作狀態?是否有足夠的動力繼續下去?
決定是否繼續。
根據你的評估結果,決定是否繼續進行下去。如果你已經進入了工作狀態並且感到有足夠的動力,那麼可以繼續。如果你覺得還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足夠的動力,那麼可以選擇暫停或者轉向其他任務。
五分鐘起步法的關鍵在於打破拖延的慣性,透過短暫集中注意力來啟動任務。它可以幫助你克服拖延症,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並且在任務開始後,人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完全有足夠的動力,去完成目標。
即便只是短短5分鐘,也會讓人產生一個向上的旋螺,從而慢慢克服拖延。
3、正確看待“間歇性墮落”,允許自己慢一點
在這個內卷的時代,我們總是不敢放過自己,不允許自己慢下來,不允許自己有墮落的想法。
但其實,墮落是很正常的。間歇性墮落,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畢竟,人無完人,世上沒有哪個人可以永遠堅持做好所有事。
所以,我們要允許自己有墮落的時候。
生命是一個很長的程序,要把墮落看成是短暫的休息,而不是失敗或不成功的表現。
同時,在進行計劃時,我們也應該放對焦點,更多地關注目標進展和計劃本身,而不是過度在意自己是否墮落。
我們要明白,人不是機器,每個人都有低谷期和疲勞期,不要對自己太過苛求,要接受自己的情緒和狀態,然後學會放過自己、照顧好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曾因為“間歇性墮落”,而感到彷徨無助。
但你要明白,這只是你的身體想暫時休息一下,並不代表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不是隻有5+5=10,6+4也可以成功。
你要跟自己說:我的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一件事的失敗並不能否定我。
只要你心無旁騖地往前走,你的人生就會不斷成長。
有風有雨,是人生的常態,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風雨兼程。
願你縱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佳霖
編輯:一顆多肉、Jessica
圖源:unsplash
部分參考資料:
《另一種天才:找到你不平凡的隱藏天賦》柴桑
《無行動,不幸福》趙昱鯤
《拖延心理學》簡·博克 萊諾拉·袁
對於深陷完美主義的人們而言,“間接性墮落”之後,總會伴隨強烈的愧疚感。
如果你也習慣性對自己過分苛求,常常因為自己“不夠自律”而感到焦慮內耗,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學交流群】,學習心理學知識為自己鬆綁。
在這裡,你可以免費學習心理學知識,觀看大咖直播課,改變自己固有思維認知,放下執念,學會全然認可、接納自己;可以與群友互相鼓勵,獲得改變的力量,停止自我攻擊;還可以免費領取【1V1心理職業規劃】,掌握新的職業技能,0基礎入行心理行業,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與確定性,積極樂觀面對生活!
立即點選下方海報,免費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