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打鐵花(確山縣隸屬河南省駐馬店市)是中國民間流傳千年的傳統文化瑰寶。在全國眾多打鐵花表演形式中,確山打鐵花獨具特色,有豐富的文化內涵,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素有“民間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的美譽。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1
千年傳承
歲月見證輝煌
打鐵花所需花棚(供圖 / 楊勃)
發源於豫晉地區的確山打鐵花,伴隨著中國古代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傳承下來,最初只是古代先民祭祀天地、神靈的儀式,後逐漸成為民間的娛樂活動,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祈求福臨災消、五穀豐登、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
確山打鐵花技藝或許起源於一則小故事……
相傳在北宋時期的某一年,鐵匠將鐵器熔成鐵水時,被視為不祥之兆的烏鴉恰巧棲落枝頭,由於樹高葉密,百姓無法趕走它們,有一位老人從地上撿起兩根柳條,蘸著鐵水,向上一擊,鐵水飛濺成十幾米高的金色火花,百姓都被眼前鐵水形成的奇景驚豔,烏鴉也因此受驚四散。於是,這種方式就漸漸演變成一種民間娛樂活動,即打鐵花。
SPRING FESTIVAL
2
“繪”制流光溢彩
2024 年 1 月,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女性打花者輪番上場,把 1600 攝氏度的鐵水打成漫天華彩(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火樹銀花幻莫測,凌虛擲地紛驪珠”“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火樹銀花驚天地,疑是銀河炸蒼穹”……古人的詩句中不乏對打鐵花盛景的描述,由此可見鐵花綻放時的絢爛場景。
打鐵花技藝歷經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仍在如今的民俗活動中大放異彩。
搭建花棚
在表演前,打鐵花藝人(以下簡稱“打花者”)會在一個寬闊的廣場中間搭起一個數米高的二層八角大棚,第一層約高4米,第二層約高1.5米,稱為“花棚”。花棚頂部會鋪一層新鮮的柳樹枝,樹枝上綁滿各種煙花、鞭炮等。
熔鐵 製作花棒
打花者會在花棚旁立一座熔化鐵水的熔爐,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熔成鐵水備用。同時,打花者擊打鐵水時所用的花棒,以一根拳頭粗細、約1米長的柳樹枝為原材料,花棒的頂端設計有直徑3釐米左右的圓形坑槽,用以盛放鐵水。
表演進行時
打鐵花時,打花者頭戴反扣著的葫蘆瓢,一手拿著盛有鐵水的上花棒,一手拿著未盛鐵水的下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花棒猛擊上花棒。十幾個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來往於熔爐和花棚之間。一棒鐵花沖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鐵水“衝”向花棚,在遇到花棚頂的柳枝後迸散開來,鐵花飛濺,似璀璨焰火,又似漫天星辰。
打花者為何不會被鐵水燙傷?
熔化的鐵水溫度高達1600攝氏度,打花者在炙熱的鐵水下穿梭,不被燙傷緣於經年累月訓練出的精湛技藝。
金屬具有導熱性強的特點,導熱速度快,冷卻速度也快。打鐵花表演通常會在秋冬季節進行,這時室外氣溫較低,在表演中,打花者將花棒中的鐵水打得又高又散,擊打到空中時,鐵水會變成細小的顆粒,在下降的過程中逐漸降溫,落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將人燙傷了。
夜幕降臨時,熔爐中熱浪翻滾,鐵水在打花人手中火光四射,正為周圍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SPRING FESTIVAL
撰文 | 楊勃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流火織夢 火樹銀花不夜天》❖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