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好久不見啦,明晚我們幾個出來一起吃個飯呀?” “都到飯點了,一起去吃飯吧。”不管是朋友聚會,還是商務交流,約飯作為一種人際交往方式,在生活中在所難免。不過,更多的人把約飯作為一種社交手段而已。然而生活中也常見一種人,他們似乎對約飯樂此不疲,特愛“組飯局”。
李國華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星期得有五六天跟人約飯,有時是工作應酬,可沒應酬時他也喜歡拉上妻子,叫上朋友一起下館子。可妻子覺得常跟太多人待一起太久也會累,為此她專門找他溝通,問他為什麼就不能跟她在家安靜吃飯。其實,李國華是喜歡一幫人熱熱鬧鬧的感覺,他一直就是一個愛熱鬧的人。自從兩個兒子到外地讀大學以後,他更常覺得家裡冷冷清清。李國華就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性格的人,這類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世界,樂於與人交往,經常對客觀事物表示關心和興趣,透過跟人接觸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所以,約飯只是李國華與周圍人保持情感聯絡的一種方式,他享受的只是跟人們待在一起熱熱鬧鬧的良好感覺。而他的妻子顯然沒有他那麼樂於交往,所以經常跟太多人長時間待在一起會感到疲倦,甚至厭煩。與外向者正好相反,內向者的心理活動則傾向於內部世界,內部心理活動的體驗更為深刻而持久。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喜歡約飯,只是他們約飯的原因不可能像外向者那樣只是為了享受跟人在一起時的快樂。
韓枚就是一個內向型的女孩,她平時最享受一個人看書、發呆的時光,與朋友相聚也只約上一兩個摯友。不過她最近也喜歡約人吃飯。因為她剛入職一個新公司,需要儘快適應並跟同事們打好關係。她向來不太擅長跟一群人打交道,如果是一對一或一對二就會覺得輕鬆多了。所以,約飯是她經過思考後想到的一個建立和維護人脈的好方法,約飯能為她創造了與三兩同事做深入交流的機會。
當然,有時約飯也是一種調節心情,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劉迎最近跟妻子大吵了一架,兩人一直處在冷戰狀態,所以他每天都想著下班要跟哪個朋友約飯。在飯局上開開玩笑、喝點小酒聊聊天,自己的心情也會變得好點。另一方面,也是藉此機會跟老朋友們敘敘舊,把自己的關注點從夫妻感情之事轉移到友情中來。像劉迎一樣懂得這樣利用約飯的人,顯然是善於做情緒的自我調節的。跟朋友約個飯,比把情緒壓抑下來自己扛著的應對方式要明智多了。
中國人喜歡吃也重視吃,所以約飯才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純粹的吃貨們也愛約飯,因為跟別人分享美食不僅能多品嚐幾個菜,而且總比自己獨享要開心些。不管出於何種心理,讓約飯為我所用挺好,但也要注意頻率,別給自己的經濟帶來太大負擔,避免讓周圍人為難為宜。
文章來源:汕頭市愛家心理研究所
聯絡電話:0754-8836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