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尹薇 石夢竹)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消化營養科主任王瑩照常去兒童重症監護室檢查新生兒的狀況,看到出生僅3個月、體重僅3.5公斤的危重早產兒若若(化名)已經轉危為安,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
“孩子目前情況非常穩定,近期就可以回到兒消化營養科病房。”2月5日,王瑩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回憶起那場一場跨越1600公里的“生命保衛戰”。
若若家在四川,是雙胞胎中的哥哥,出生時體重僅1350克,生後20天出現便血、腹脹,診斷為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經過一系列治療和手術,仍然反覆腹脹、嘔吐,連最基礎的餵養都無法進行。當地醫院緊急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求援。新華醫院兒消化營養科王瑩主任、蔡威教授透過遠端會診,果斷決定啟動跨省轉運。
1月31日晚,若若(化名)抵達上海虹橋站
1月31日,農曆大年初三晚,一列從成都駛來的高鐵載著若若抵達上海虹橋站。“早產兒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決定生死,我們必須跑贏時間。”承擔轉運任務的是新華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夏紅萍。她介紹,若若全程需靜脈營養支援。新華醫院新生兒科轉運團隊提前規劃路線,與鐵路部門、120無縫對接,確保患兒抵滬後10分鐘內轉入重症監護室。
“患兒太小,任何細微變化都需立刻響應。”兒急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謝偉表示。由於若若年齡小、體重輕,存在嚴重感染及腸梗阻,考慮病情複雜,抵院後,新華醫院多學科救治迅速展開:兒消化營養科和急危重症醫學精準調整治療方案,給予積極抗感染、胃腸減壓及營養支援等,兒外科團隊會診評估腹脹情況……
儘管若若體重僅相當於健康新生兒的一半,但在多學科協作下,其腹部體徵逐步好轉,為後續治療爭取了關鍵視窗。護士章旭介紹,轉入兒童消化營養科病房後,醫院將進一步檢查評估若若不全性腸梗阻的原因,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據瞭解,作為泛長三角地區危重新生兒轉運單位,新華醫院年均完成超200例跨省轉運,其中近三成集中在春節等節假日。團隊創新建立“高鐵+航空+急救”立體轉運網路,13小時內可覆蓋全國主要城市。“春節排班表上沒有‘休假’二字,患兒需要,我們隨時在。”章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