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澳大利亞/紐西蘭玫瑰痤瘡藥物管理共識釋出
撰文 |晨晨
玫瑰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主要在面部中心,以前曾被分為不同的亞型,其形態特徵與其他炎症性皮膚重疊。最近,人們開始對臨床表型進行診斷,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對玫瑰痤瘡的病理生理學和臨床試驗終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儘管如此,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期,Dermatologic Therapy上釋出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玫瑰痤瘡藥物管理的最新專家共識[1],題為“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of Rosacea—An Australian/New Zealand Medical Dermatology Consensus Narrative”。
圖1.文獻截圖
來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12名高階醫學皮膚科醫生,透過對檢索到的347份單個玫瑰痤瘡治療藥物、國際有關玫瑰痤瘡的指南和系統評價文獻進行深入討論,使用改進的eDelphi流程制定了18項建議,其中包括玫瑰痤瘡的治療。本文即提取共識要點,以饗讀者~
三個要點:
1. 玫瑰痤瘡的流行病學及誘因
2. 玫瑰痤瘡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3. 玫瑰痤瘡的藥物管理
全球患病率5.1%,皮膚微生物組極易誘發
近年來,玫瑰痤瘡的流行病學調查取得了諸多新進展。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院Jean-Hilaire Saurat教授對全球20個國家50552名≥16歲個體進行調查[2],發現全球痤瘡總患病率20.5%,玫瑰痤瘡患病率5.1%。
玫瑰痤瘡的病理生理學很複雜,涉及許多觸發因素、細胞型別和炎症途徑。最近的研究表明,皮膚微生物組在玫瑰痤瘡的病理生理學中具有潛在作用。
表1.在玫瑰痤瘡中具有潛在作用的微生物組參與者
一表總結玫瑰痤瘡的鑑別診斷
玫瑰痤瘡的診斷基於臨床病史和檢查。主要診斷特徵包括持續性面部中央紅斑,伴有強度增加和贅肉變化。主要特徵(體徵),當至少有兩個時具有診斷意義,包括潮紅/短暫性紅斑、炎性丘疹和膿皰、面部中央毛細血管擴張和眼部表現。
雖然玫瑰痤瘡通常可以與尋常痤瘡、口周皮炎和/或脂溢性皮炎相鑑別,但它們可以同時發生在同一患者身上。較不常見的鑑別診斷還包括銀屑病/皮脂銀屑病、刺激性和過敏性接觸性皮炎、面部肉芽腫和紅斑狼瘡。(表2)
表2.玫瑰痤瘡的鑑別診斷
如何管理玫瑰痤瘡
護膚品
普通護膚品可能是藥物和能量治療最重要的輔助手段。一般的皮膚護理,包括使用防曬霜(特別是物理阻擋防曬霜)、保溼霜、溫和的非處方清潔劑和避免已知的觸發因素的建議,是必不可少的。
藥妝也可能是藥物和鐳射療法的有用輔助手段,儘管獲益的證據基礎通常較低。從機制上講,這些可以分為四大類:
最大限度地減少表皮屏障功能障礙的藥物
具有抗炎特性的藥物
影響血管直徑、通透性和生長的藥物
調節TLR-2受體表達的藥物
區域性療法
區域性治療是很重要的治療環節,適用於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輕中度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亦可與其他治療聯合用於重度或難治性玫瑰痤瘡。(表3)
表3.玫瑰痤瘡區域性治療藥物及適應證
研究發現,1%伊維菌素乳膏和0.33%溴莫尼定凝膠、1%伊維菌素乳膏和脈衝染料鐳射(PDL)以及羥甲唑啉和PDL的組合具有協同作用。
系統治療
系統治療已成為中度/重度玫瑰痤瘡和區域性治療無效的輕度玫瑰痤瘡的主要治療方法。(表4)
表4.玫瑰痤瘡系統治療藥物及適應證
較新的潛在治療方法包括靶向IL-17、CGRP受體或針對SIBO的單克隆抗體,以及透過微生物組修飾,但目前缺乏相應的證據。JAK抑制劑也可能在未來的玫瑰痤瘡治療中發揮作用,特別是對於同時患有其他皮膚病(包括特應性皮炎和斑禿)的患者。
小結
玫瑰痤瘡的治療很複雜,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對於輕度疾病,進行良好護膚和避免刺激物加重症狀可能就足夠了;但隨著玫瑰痤瘡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則需要進行區域性治療。選擇的治療應針對患者的特定症狀(潮紅、瘙癢/疼痛)和體徵(紅斑、丘疹/膿皰)。
如果患者的症狀不能透過良好的護膚和區域性治療得到充分控制,或者他們在停止治療後很快復發,應考慮儘早加入全身治療。由於抗生素的耐藥性以及對皮膚和腸道微生物組的潛在負面影響,正在重新考慮抗生素的常規一線全身治療。目前的替代療法是低劑量或極低劑量的異維A酸(例如,5毫克/天-10毫克/天甚至更低)。
參考文獻:
[1]M. Rademaker,et al.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of Rosacea—An Australian/New Zealand Medical Dermatology Consensus Narrative[J]. Dermatologic Therapy. Volume 2024.Article ID 9678447, 12 pages.https://doi.org/10.1155/dth/9678447.
[2]Jean-Hilaire Saurat , Bruno Halioua , Catherine Baissac,et al.Epidemiology of acne and rosacea: A worldwide global study[J].J Am Acad Dermatol. 2024 May;90(5):1016-1018.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