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辰昊,天津市環湖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關鍵時刻。然而,經過諸多研究和生活實踐表明,晚上並非是做出重大決策的理想時段。
健康時報資料圖 曹子豪攝
為什麼說別在晚上做重大決定?
從生理角度來看,夜晚人體的各項機能逐漸進入休息和調整狀態。大腦在經歷了一天的忙碌後,神經活動變得相對緩慢,思維的敏銳度和邏輯性也會有所下降。此時,我們對資訊的分析和處理能力遠不及白天,容易忽略一些關鍵細節,導致對事物的認知出現偏差。例如,在評估一項投資計劃時,可能會因為大腦疲勞而無法全面考慮到市場風險、行業動態等重要因素,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從心理層面分析,晚上往往是人們情感較為脆弱和放鬆的時候。一天的壓力和疲憊積累下來,情緒更容易受到波動,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焦慮或者衝動。這種情緒狀態會影響到決策過程,使人更傾向於憑藉直覺而非理性思考來做出選擇。比如,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時,可能會因為一時的情緒衝動而在晚上做出過激的決定,事後卻又追悔莫及。
此外,夜晚的環境相對安靜,外界干擾減少,但這也可能使人陷入過度的自我思考和幻想之中。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中,人的思緒可能會變得狹隘和侷限,缺乏全面客觀的視角。就像在規劃職業發展道路時,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其他可能性,僅僅基於自己當下的想法做出決定,很可能會錯失更好的機會。
因此,為了確保自己的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和明智,建議大家儘量避免在晚上做重大決定。
如果遇到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抉擇的情況,可以先記錄下來,等到第二天大腦清醒、情緒穩定、思維清晰的時候,再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估,這樣才更有可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選擇。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5-02-08人民日報健康號“神經內科張辰昊醫師”《別在晚上做重大決定》,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
編輯:王真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