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祝您除夕快樂、萬事如意~
來源 | 《中國教師報》文化版
作者 | 蘭芷 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雍城小學
年來了,我喜歡的花燈也來了。一盞獨秀是溫馨,花燈似海是輝煌。無論“花市燈如晝”還是“燈火闌珊處”我都喜歡,因為所有花燈都自帶“國泰民安”的祝福,一被點亮就讓人內心覺得安寧而幸福。燈是似水流年漾起的一朵浪花,讓我如何不愛它?
年集大概是最具煙火氣的地方了,那些隱藏在生活褶皺裡的物件都被攤開來售賣。順著街道走去,彷彿漫步在花燈湧動的河邊。自古以來就有張燈結綵慶祝節日的傳統,而在我的家鄉陝西關中,更有過年時為出嫁的女兒“送去燈火,添丁進口”的習俗。家鄉的花燈各式各樣,美不勝收:蓮花燈華麗雍容,五角星絮燈清新脫俗,兔娃燈別出心裁還帶著四個輪子——哪個小孩能拒絕得了這樣的誘惑?竹篾編制的兔身,用白紙糊成一格格窗花模樣,細細地描著花花綠綠的圖案。
所有花燈中最常見的是紅火罐燈籠。它渾圓拙樸、憨態可掬,有點像契訶夫小說裡胖胖的南瓜燈。火罐燈籠看似不花哨,製作工藝卻一點也不簡單:先將彩紙按比例剪開印上花,待紙張潮溼後五至七張放在木板上壓折;然後手工握成瓦狀,晾曬成弧形,再用嘴吹成單張;最後用膠水粘合,套上木圈、配上燈絆,才算大功告成。火罐燈籠顏色也多,有深紅的、淺紅的,還有以紅為主,兩端黃綠呈漸變色的,點亮就是紅彤彤的喜慶。
小時候,正月裡挑花燈是最讓我快樂的事,天剛黑就心裡癢癢想去點燈籠。於是,晚飯都顧不得吃,就踩著凳子踮起腳取下掛在牆上的燈籠,握住竹篾做的燈籠絆子把燈罩掀上去,將點燃的蠟燭小心安放在底座,再輕輕把燈罩放下去,喜滋滋地出門找自己的小夥伴。明亮亮的一團紅光在前方引領我,大家像清晨林中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呼朋引伴。一盞盞燈籠匯合起來,村莊裡多了一條明亮的“河”,每一盞花燈下還輝映著一張稚氣的笑臉。
大夥湊在一起,比誰的花燈更好看,誰的燭火更明亮,七嘴八舌都不肯服輸。就這樣說說笑笑地在村莊遊走,連白日裡平平無奇的街道都多姿多彩起來。正月裡的村莊真美啊,家家門樓都被擦洗得煥然一新:貼著火紅的春聯,掛著喜慶的紅燈,還有那些五彩斑斕的“過門箋”——新年快樂、五福臨門、福祿壽禧,吉祥的話語像音符一樣在門箋上隨風跳躍。夜空如黑絲絨般深邃,點點疏星擁著一彎淺淺的月牙,慵懶地打量著人間。風中隱隱傳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拂過夾雜著冷冽冰雪的氣息。燈籠底下的一束紅光晃晃蕩蕩地搖曳,把我的心也搖成一泓柔波,幸福得要醉了。
時光呼嘯著往前飛奔,童年眨眼間就被遠遠拋在身後。餘寒尤厲的冬夜,我抱著剛滿週歲的兒子,看正月裡“滿街燈火鬧兒童”的盛況。兒子稚嫩的手裡也提著一盞通電的塑膠花燈,一閃一閃地唱著兒歌,興奮地甩著燈籠,棉帽下的眼睛盛滿了笑意。我憐愛地看著他,那黑曜石一樣的眼睛裡映著點點燈火,像一簇簇小火苗在烈烈燃燒。
兒子能跑能跳了,他欣喜地拉著兔兒燈在地上轉圈,邊跑邊愉快地呼喊。那些曾在我手中明亮過的各式花燈,似乎跨越了重重時光,也在兒子的手中開始流轉:蓮花燈、八稜燈、火罐燈爭奇鬥豔,歲月就這麼奔騰著、呼嘯著、飛逝著。
“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門燈火夜如年”。花燈年年如芳華一樣綻放,歲月流去無痕,年華卻擲地有聲。如水流轉的光陰,來去匆匆不著痕跡,只有花燈是知意而恆久的等待。
往事是歲月開出的一朵花。年來了,花燈來了,新的等待和期許也來了,日子就這樣歲序常新地往前走著。
徵稿
寒假是一段被溫柔時光包裹的旅程。在這個假期,無論您是投身寫春聯、逛廟會,探尋民俗傳承的溫度;還是與家人圍坐,享受親情的暖融;或是在旅行中邂逅不同的風景與故事,在閱讀、觀展裡沉醉於文化的滋養;又或是在煙火人間,用美食慰藉心靈,都值得銘記。
現誠摯向您徵集寒假故事,期待您以細膩筆觸,將這些溫暖瞬間凝練成1500-2000字的原創佳作。
投稿郵箱
截止日期
2025年2月4日
聯絡人
金老師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
我們一起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