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看看,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的故事。
秦漢實行朝廷-郡-縣三級管理架構,漢朝置州牧前,郡就是一級行政區。郡太守官職三品,銀印青綬,是地方封疆大吏,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
漢朝早期的州刺史(官職七品),官職不高,但是東漢末年,刺史所在的郡不設太守,刺史行本郡太守,就成為本郡的封疆大吏。刺史在本郡等同太守,還可監察彈劾本州其他郡的太守,刺史(官職三品)排位在太守(官職三品)前。
省部級的長沙太守孫堅,為何要殺同樣省部級,排位還在自己前面的荊州刺史王叡呢?
【荊州刺史王叡】
186年春天,荊州南陽太守秦頡馬失前蹄,被手下大將趙慈將其刺殺。趙慈來自江夏郡的,他收容黃巾餘黨叛眾,割據南陽郡宛城。荊州刺史徐璆,也因得罪十常侍之一的車騎將軍趙忠(宦官),免官回鄉。
朝廷要派兵征討,可是幾個月前張溫帶走了大批中央軍和司隸守軍。朝廷雖然從各地招募新兵,但失血太快,補血緩慢。
就像剿滅黃巾之亂起用皇甫嵩、朱儁、盧植、董卓等人一樣,朝廷採用一貫的策略,任命擁有強悍私兵的軍閥為大將。
因叛將趙慈來自江夏郡,朝廷先是將江夏太守韓說免官,然後兵分三路進入荊州。第一路是幽州遼西太守王叡,遷荊州刺史,率幽州兵南下。第二路是揚州廬江太守羊續,遷南陽太守。第三路是前蒼梧太守劉曜之子劉祥,遷江夏太守。
先來看王叡,他來自琅琊王氏。
王氏在秦漢魏晉六七百年間,是一個長盛不衰的大家族。姬姓王氏始於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姬晉字子喬,即位前去世,後人稱他王子喬,其子姬宗敬也稱王宗敬。戰國時期,王氏在秦國發展壯大,從秦昭襄王時的王齕,到秦始皇時期的王翦、王賁、王離。秦末鉅鹿之戰後,王離之子王元逃往山東琅琊,另一子王威則逃往山東琅琊,後來發展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圖-鉅鹿之戰前期,王離圍困鉅鹿
琅琊王氏名人有王祥、王粲、王戎、王衍、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等;太原王氏名人有王允、王述、王坦之、王慧龍、王勃、王維、王瀚、王昌齡、王之渙、王安石、王守仁、王夫之等。
除了姬姓王氏,還有一支媯姓王氏。楚漢時期,項羽封齊王田建之孫田安為濟北王,田安的後人改為王氏。西漢時媯姓王氏出過幾個皇后,外戚更是多人拜大將軍、大司馬,錄尚書事,包括建立新朝的王莽。
東漢時期,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媯姓王氏都是豪門望族,合在一起更是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家族之一。王叡屬琅琊王氏,王叡有個侄子叫王祥,幾十年後在西晉拜太保(三公之一),成為“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琅琊王氏在東晉時進入全盛時期,所謂“王與馬,共天下”,即王氏與司馬氏共有天下。
王叡傲世輕物,盛氣凌人,他接見遼西各地豪族,先令僕人打一盆洗腳水,讓女婢給自己搓腳趾頭,這才讓豪族進門會談。王叡去見烏桓單于丘力居,在單于的大帳外,先令軍士鋪設羊皮地毯,他自落馬到進帳入座,腳不沾地。
王叡另一大特色是貪財。豪族們進獻黃金寶物,他都要用牙齒咬一咬,還不忘試探豪族口風,打探對方府上還有什麼寶貝。到了烏桓人的營地,更是貂皮、狼皮、鹿茸、高麗參,看到什麼要什麼,毫不客氣。
像王叡這樣的人,按理說人人得而誅之,但因他另一特點,反而人人懼怕他。王叡能騎善射,治軍嚴厲,他自己貪財,帳下將士沒一個敢貪一文錢的。王叡的軍中,祖茂、韓當、程普這三個人,後來都在孫堅帳下效力,他們在東吳乃至整個三國史上,都是有分量的人物。能夠培養和駕馭這樣的將才,也彰顯王叡的能力。
遼西豪族交了鉅額保護費,誰動他們的家產,王叡自會主持公道。烏桓人有任何不軌的行為,或偷或搶,王叡都會派兵前去,在烏桓人的營地裡砍頭示眾。
遼西烏桓人多,各族之間衝突矛盾尖銳,但王叡坐鎮遼西,烏桓莫不威服。
王叡這個荊州刺史(官職三品),行南郡太守,排位在其他太守前。
再來看羊續,他是個清官。一官吏送了一條活魚,他將此魚懸掛在房梁之上,公示全郡不得給太守送禮,這就是“懸魚太守”的典故。
當時清廉官員很多,朝廷令羊續去南陽剿匪,自然不是因為他清廉。185年,即此前的一年,廬江郡有幾個縣發生叛亂,打的是黃巾旗號。羊太守徵舒縣二十歲以上的男子入伍,斬首三千餘級,生擒賊首。
羊續從廬江郡來到南陽郡,雖然都是太守,但南陽郡緊鄰河南尹,是東漢光武帝發跡之地,人口244萬,是東漢人口最多的郡。廬江郡才42萬人,人口和地位相去甚遠。
最後是劉祥,他的父親劉曜曾任蒼梧太守,告老還鄉在零陵郡烝陽縣。劉曜也是漢室宗親,在烝陽也是望族,劉祥募集一支私兵,立刻北上江夏郡赴任。
王叡從遼西帶來一千幽州鐵騎和一千勁卒,羊續從廬江選兩千精銳,劉祥也從零陵郡烝陽率數百私兵北上,同時朝廷從三輔與三河地區抽調約兩千人,供王叡調遣。
五月份,王叡和羊續率軍隆隆南下,走廣成關入荊州南陽郡,劉祥則從南往北進入江夏郡。
荊州有七個郡,以長江-洞庭湖為切割線,分為荊北三郡和荊南四郡。荊北三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荊南四郡是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荊州疆域包含了今天湖北、湖南兩省全境,以及河南南陽、廣東韶關、廣西桂林、貴州東部,幅員遼闊。
南陽郡是荊州最北的一個郡,相當於南陽盆地範圍,大致是秦嶺西部的伏牛山、外方山、方城山、桐柏山、大洪山、荊山、武當山圍成的區域,由漢水支流丹江、唐河、白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當時的南陽郡,比今河南南陽要大,漢水北岸的樊城也屬南陽郡。今河南與湖北的界線,大致在新野與樊城之間。
南陽郡烽火連天,可謂肝髓流野,戰況激烈。王叡的幽州鐵騎勢如破竹,擊殺趙慈,斬首五千餘人。
六月,南陽平定,不過漢軍步卒損失慘重,只有王叡的幽州騎兵儲存了完整建制。與此同時,劉祥也率軍進入江夏郡,接替江夏太守韓說,成為新任太守。
隨後王叡率軍南下江陵,取代荊州刺史徐璆,成為新任刺史。
南郡位於大巴山、長江、桐柏山之間,在整個南方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春秋戰國楚國的都城,就在南郡的江陵(楚國郢[yǐng]都)。三國時期,南郡在劉表、曹操、孫權、劉備之間數度易手,劉備向孫權借荊州,主要就是借南郡。
此時荊州南郡不設太守,荊州刺史(官職三品)行南陽太守(官職三品),監察荊州各郡太守、都尉、縣令等。雖然不是太守上級,但太守的職責和權力僅在本郡,而刺史是可以越境行事的,最重要刺史還能彈劾太守,荊州刺史排位在各太守之前。
【孫堅與王睿的矛盾】
十月,荊南四郡亂了,武陵郡蠻夷又起兵叛亂,武陵太守曹寅守住首府臨沅城(今湖南常德),賊寇無糧,戰而北上,一直肆虐到武陵郡北界,都快打到南郡了。
荊州刺史王叡立刻率兵南下,屯兵在漢壽。漢壽在臨沅城東面不遠,互成犄角。今天的漢壽,僅是湖南常德下的一個縣,默默無聞。但是在東漢,漢壽是軍事要塞,也曾是荊州刺史駐地。
武陵郡首府原本在沅水中游的沅陵,即武陵郡中部的山脈中,後來移到東北部洞庭湖平原的臨沅,沅水中上游處於失控狀態,逆水而上進入山區平亂的難度可想而知。
王叡傲世輕物,盛氣凌人,對曹寅頤指氣使。
曹寅也不是一般人,兩漢時期的曹氏,多為平陽侯曹參的後代。劉邦分封功臣時,曹參的食邑10600戶,比張良(10000戶)、周勃(8100戶)、蕭何(8000戶)都要多。
曹操的父親本名為夏侯嵩,因為拜曹騰為父,才改姓曹。而曹騰就是曹參之後,一個宦官(太監),竟然授大長秋,封費亭侯。
曹寅絕非善與之輩,王叡這回遇到了硬骨頭,兩人在武陵郡互相對立,都起了殺心。
187年(東漢靈帝中平四年)十月,長沙郡的區星起兵叛亂,零陵郡的觀鵠、周朝、桂陽郡的郭石、蘇馬也起兵反漢,叛軍攻破郡縣割據自立。朝廷給荊州刺史王叡派了一支援軍,別部司馬(軍職六品)議郎(官職八品)孫堅領長沙太守(官職五品),南下馳援。長沙太守是遙領的性質,要平定長沙才能名正言順。
長沙一戰,孫堅頭頂銀盔赤羽,花鬃馬風馳電掣,如一團火焰,率騎兵迅速繞到湘軍背後,殺進其鬆散的陣中,陣斬區星。
旬月之間,長沙平亂告捷,孫堅坐實長沙太守之職,成為封疆大吏。
荊州刺史王叡與長沙太守揮師南下,征討零陵郡叛軍周朝部、桂陽郡叛軍郭石部。兩位猛將迅速平定零陵、桂陽的叛亂,王叡傲世輕物,目中無人,認為孫堅不過是一介武夫,極為蔑視。
【孫堅殺王睿】
自董卓入京,殺漢少帝以來,孫堅一直坐立不安。幾年前漢軍西征涼州羌胡時,孫堅多次勸說張溫,斬殺不服將令的董卓,兩人水火不容。這幾個月董卓尚未掌控全域性,但其挾天子以令諸侯,待他平穩執掌朝堂,孫堅恐怕有滅頂之災。
孫堅與荊州刺史王睿不合,若刺史再彈劾一下,奏摺到了董卓手裡,孫堅若是革職都算好的,一個不好就可能斬首棄市。然而刺史王睿不只是與孫堅不合,他和荊州所有太守都有矛盾,其中與武陵太守曹寅更是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
荊州刺史王睿在荊南平叛時,將駐地設在武陵郡的漢壽,與武陵太守曹寅爭奪資源。雙方手下摩擦不斷,甚至大打出手,雙方禍結釁深。武陵太守曹寅比孫堅更擔心王睿彈劾,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遣人找孫堅商議。
當時朝廷遣光祿大夫(官職三品)溫毅作為案行使者,到荊州視察,曹寅就以溫毅的名義矯詔,,大意是王睿平亂不力,官削爵,前往洛陽等候發落。
孫堅召集兵馬,正要北上討伐董卓,正是缺兵少馬的時候,若能兼併王睿的部曲,怎能不心動?
南郡江陵城樓,荊州王叡道:“來者是何郡兵馬?”
城下答道:“長沙郡兵馬,因追趕盜賊至此,軍士久戰勞苦,缺糧少衣,請大人資助衣食。”
王叡道:“我乃荊州刺史,本官一向清廉,並無存糧。”
城下數百兵馬卻並不離開,一個聲音道:“我等攜帶長沙府庫寶器,願與大人交換衣食。”
王叡兩眼放光,放十幾人推兩個裝載寶器的小車入城。一隊十餘人入城後,直上城樓到王叡跟前行禮。
王叡走到車前,屏退左右侍衛,一手從車中拿起一件金縷玉帕,另一手拿起一個雕鳳玉佩,讚不絕口。王叡的餘光掃過這十餘人,忽見孫堅也在其中,大驚道:“孫太守何以在其中?”
話音未落,古錠鋼刀已經駕到頸脖上,孫堅冷然道:“朝廷有檄文,命本太守來取汝之首級。”
王叡手拿寶器不敢鬆手怕摔壞,問道:“我何罪之有?”
孫堅道:“汝為刺史,坐無所知,為列侯,食邑上千戶,卻天災不賑,饑荒不捐,至民亂四起。”
王叡自知活不過今日,嘆口氣道:“請文臺答應我最後一個要求,本侯不願死於刀下。”
孫堅明白他是想要留個全屍,卻見王叡緩緩將玉帕和玉佩放回車上,從寬大的衣袍裡掏出一隻掛在脖子上的金盤。王叡用銳利小刀刮下金盤上的金絲、金屑,一口嚥下。如此反覆十幾次,沉甸甸的一隻大金盤,已削去一半。
孫堅等人目瞪口呆,眼看王叡臉色由黃轉紅,最後變白,人與黃金融為一體。
王叡自殺,手下將領未來得及救援,又知孫堅要北上討伐董卓,大多數人便跟隨孫堅,包括祖茂、韓當、程普三員幽州猛將,以及一千幽州鐵騎,兩萬步騎,真是稇載而歸。
祖茂,幽州涿郡人。韓當,幽州遼西郡人。程普,幽州右北平郡人。孫堅手下四員大將,除了黃蓋是荊州零陵郡人,其他三位竟都是王叡的幽州舊部,孫堅這次冒險擊殺刺史,收穫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