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珺
一盞馬燈照亮長征的方向
在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中,陳列著一盞鏽跡斑斑的馬燈。這是一盞生產於20世紀20年代的馬燈,上面赫然用中文鍛壓著“德國造”三個字。這盞馬燈的使用者,正是周恩來。
馬燈並非珍貴物品。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大門後,隨即向中國市場傾銷大量商品。德國造的馬燈就是其中一種普通的日用品。然而,在電力緊缺的年代,馬燈很多時候被作為一種軍用品使用。夜晚查勘地形、偵測偵察、研究戰事等,都少不了馬燈。因此,在江西中央蘇區,馬燈是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運物資的。周恩來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時,曾購買過一批馬燈,並透過地下交通線輾轉送到蘇區。
長征開始後,部隊行軍不便攜帶大量物品,馬燈也只帶了一小部分,專門配發給中央主要領導同志使用。長征途中,戰事緊急,很多作戰計劃都是在夜間完成的。李聚奎上將在回憶錄中寫道:“周恩來在作戰前,總要首先認真研究敵我雙方的軍情,然後下命令到各個部隊,到三四點鐘才去睡覺。”由此可見,小馬燈在戰爭年代派上了大用場。
長征開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央紅軍一直沒有統一轉移線路。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舉行緊急會議。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多數人贊成和支援毛澤東轉向貴州的方針,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舉行會議,討論長征的戰略方向。會上,周恩來不顧博古等人堅持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主張,支援毛澤東向黔西北進軍的建議。最終,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放棄向湘西前進計劃,改向黔西北挺進。會後,周恩來把會議決定的譯文給李德送去,李德看後大發雷霆,用英語和周恩來吵了起來。周恩來據理力爭,嚴肅批評了李德不懂實際,讓中央紅軍損失慘重。說到激動處,一向儒雅的周恩來猛一拍桌子,擱在桌子上的馬燈都跳起來熄滅了。周恩來的警衛員範金標等人又馬上把燈點上。
第二天,朱德、周恩來為執行這一決議作出行動部署。這一決議及其實行,一下子就把十幾萬敵軍甩在湘西,使中央紅軍從長征開始後的被動局面中擺脫出來,避免了陷入絕境。
遵義會議後,博古、李德被趕下了臺,周恩來成為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召開中央負責人會議,研究攻打打鼓新場的計劃。與會人員都同意打,只有毛澤東反對。他認為紅軍12日才能趕到打鼓新場,屆時滇軍也將趕到打鼓新場和黔軍會合,同時川軍還可側擊紅軍,攻打的話失敗可能性大,即便成功了,損失也會很大。毛澤東建議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但由於大多數同志贊成,計劃仍被透過。半夜裡,夜不能寐的毛澤東提著馬燈找到正在馬燈下工作的周恩來,建議他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再考慮一下。
周恩來覺得毛澤東的觀點很有道理,11日晨再次召開中央負責人會議,說服與會者放棄進攻打鼓新場計劃。軍委當即下令不進攻打鼓新場,轉而向平安寨、楓香坎、花苗田地域集中,在運動中尋求殲敵機會。事後,中央紅軍探得訊息,敵人在打鼓新場駐有一個整師的強兵力,如果紅軍貿然進攻,必將損失慘重。
其後,鑑於作戰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毛澤東提議成立“三人團”全權指揮軍事。3月中旬,在貴州鴨溪、苟壩一帶,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三人團”,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這樣,毛澤東和周恩來兩位巨人在馬燈下找到了長征的方向,也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方向。
在西雙版納
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中國和緬甸邊界一直存在著領土糾紛問題。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為解決這個問題作出了許多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1960年10月1日,中緬兩國正式締結《中緬邊界條約》,劃定了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這一段未定界。這是中國同鄰國成功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例。此後,中緬兩國關係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條約簽訂期間,兩國總理商定一年後,即1961年在西雙版納景洪的潑水節期間再度舉行友好會談,進一步加強兩國合作。
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是傣歷新年。在這個喜慶的節日,周恩來與吳努相約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會面,並與西雙版納各族人民聯歡。此前,吳努已經周恩來覆函同意,抵達雲南度假。4月11日,周恩來抵達昆明,會見了吳努。4月13日上午,周恩來陪同吳努乘專機由昆明抵達思茅專區。在思茅稍事休息後乘汽車前往景洪。途中,周恩來詳細詢問了思茅地委書記史懷璧邊境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以及執行少數民族政策的情況。當看到公路兩邊毀林開荒現象嚴重時,他嚴肅地對史懷璧說:毀林開荒這麼嚴重,破壞了森林,發展下去,綠洲也會變成沙漠。要把這個問題好好抓,不然對不起子孫後代。下午,周恩來一行抵達景洪。熱情的傣族人民依照傣族宗教習俗和禮儀,為兩國總理舉行了歡迎儀式。
4月14日上午,周恩來和吳努參觀了雲南熱帶作物研究所,並在一個草場上舉行了友好會談。會談結束後,周恩來親切接見了蔡希陶等植物學家和研究所職工,並同他們會談。隨後,周恩來又前往所內的一處橡膠園參觀。這處橡膠園建於1953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國營橡膠園。這期間,周恩來多次提到環境保護問題。他說:“這裡是富饒美麗之鄉,如果破壞了森林,將來也會變成沙漠,我們共產黨人也就成了歷史的罪人,後代就會罵我們。”“一定要研究這個問題,要解決好合理開墾,保護好自然資源,改造好大自然,要做人民的功臣,可不要做歷史的罪人。”下午,周恩來陪同吳努來到瀾滄江邊臨時搭建的觀禮臺上,觀看了西雙版納人民歡度傣歷新年的一種傳統民族活動——賽龍舟,並觀賞了傣族、基諾族、布朗族、哈尼族群眾的歌舞表演。
4月15日,是傣歷新年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天,因為這天要舉行最盛大的祝福活動——潑水。一大早,歡快的人群就拿著潑水用具向市中心廣場和主要街道會集。廣場四周和街道兩旁,擺著許多高大的水桶,桶裡盛滿瀾滄江水。會見完宗教界人士後,15日11時左右,身著傣族服裝的周恩來陪同吳努總理來到市中心廣場,參加這一盛大活動。周恩來捧著銀碗,拿著柏枝蘸水,向緬甸貴賓和群眾灑去。剛開始時,潑水活動還相對“文明”。慢慢地,群眾都用茶缸和臉盆互相潑起水來。周恩來也換了一個大臉盆潑起水來。整個廣場就像下了場傾盆大雨。在歡笑聲中,吳努背起象腳鼓,雙手交疊擊打起來。周恩來和群眾一起,踩著鼓點,跳起傣族舞蹈來。
潑水節後,傣歷新年就在一片歡樂聲中結束了。吳努總理準備啟程回國。15日下午,周恩來陪同吳努離開景洪前往思茅。當晚,周恩來舉行盛大宴會歡送吳努一行。16日9時,吳努乘專機回國。送走吳努後,周恩來在離開思茅前專門接見了思茅地委和專署的幹部並同他們合影留念。隨後,周恩來飛抵成都。次日,返回北京。
周恩來在西雙版納近三天的日子裡,給邊疆人民帶來了無比歡樂,也留下了永恆的懷念。1977年4月,為紀念週恩來視察景洪16週年,景洪農場近3萬名職工、家屬在周恩來當年視察的橡膠林裡建起了一座紀念碑。紀念碑坐北朝南,正面以紅地黃字楷書刻著:“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於1961年4月14日親臨此林地視察,並對我們的橡膠事業作了重要指示——景洪農場全體職工敬立”。紀念碑的背面刻著:“敬愛的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也在中緬兩國總理會談原址修建了一座周總理紀念碑園。
1991年4月,西雙版納在周恩來1961年4月參加潑水節紀念址處立起一座周恩來銅像。如今,這裡已經是一處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
在伯延公社調研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發表了以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主旨的講話,要求全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1961年搞成一個調查年。毛澤東強調,在調研中,要重點關注農村整風整社和糾正以“共產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和生產瞎指揮風為代表的“五風”問題,著力解決“大躍進”運動帶來的經濟嚴重困難問題。周恩來積極響應毛澤東的號召,於1961年4月底至5月初赴河北邯鄲進行調查研究。
在聽取河北省負責人的彙報後,5月3日,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帶著幾名工作人員,來到受災較為嚴重的武安縣伯延公社進行深入調查。武安縣是原晉冀魯豫軍區所在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解放戰爭初期,劉伯承和鄧小平曾在這裡勝利地指揮了上黨戰役。當時,伯延有10多個自然村落,共2.7萬餘人。來這裡之前,周恩來已經安排工作人員到此瞭解過一些情況。在接下來幾天中,周恩來共召集各級幹部和社員代表召開七次座談會。其中,規模較大的座談會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在5月3日,召開11名大小隊幹部座談會,主要談了公共食堂、供給制和包工包產問題。第二次是在5月4日,召開12名社員代表座談會,主要談了公共食堂、自留地和供給制問題。第三次是在5月5日,召開13名大小隊幹部座談會,主要談了棉花生產、口糧和公社體制問題。第四次是在5月6日下午,召開由先鋒、勝利兩個大隊幹部及部分小隊幹部和社員代表25人參加的座談會,重點仍是談論公共食堂問題。在這次會議上,發生了張二廷勇於向周恩來說實話的事情。
原來,在之前的幾次座談會上,由於擔心說實話會受打擊,社員們多數違心地說了公共食堂好的話。周恩來對此表示懷疑。在這次座談會上,他鼓勵社員們大膽說實話,說錯了也不要緊,也不追究責任。其中一個叫張二廷的社員直率地告訴他:“這兩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又說:“如果再這樣下去兩年,連你也會沒有吃的。”周恩來問他原因,張二廷解釋說:“因為我們當然首先要顧自己,你們徵購不到,還不是沒有吃的?”
張二廷的話引起了在場地委幹部的不滿,他們當即指責張二廷是個落後分子。周恩來覺得這句話對自己教育很大,也很受感動。他對與會幹部說:“這樣看不對,這個社員說的是真理,一個農民把我們看作他自己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這是一針見血的話。”周恩來還說,張二廷是他下來調研時遇到的第一個敢講真話的人,表示要和他“交個朋友”。最後,周恩來誠懇地說:“你們批評很對,我很難過。上邊不瞭解情況,下邊亂指揮,搞得你們減了產,生活困難,怎麼不難過!”會後,周恩來又來到張二廷家做客,向他詳細瞭解伯延公社遭受的災情和公共食堂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分別前,張二廷希望周恩來以後還能來伯延公社。周恩來表示,有機會一定來,如果自己來不了,也一定會派人來。周恩來沒有失信,直到“文化大革命”前,他年年都派人到伯延公社調查,並且讓人看望這位敢說真話的農民朋友。
除了召開座談會,在伯延公社的幾天中,周恩來還走訪了一些農戶,親身感受了他們窘迫的生活境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況。5月7日凌晨三點半,他請秘書孫嶽用保密電話向正在上海的毛澤東彙報了調查的情況:
(一)食堂問題,絕大多數甚至於全體社員,包括婦女和單身漢在內,都願意回家做飯。應解決如何把食堂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員回家吃飯的問題。
(二)社員不贊成供給制,只贊成把“五保戶”包下來和照顧困難戶的辦法。
(三)社員群眾迫切要求恢復到高階社時評工記分的辦法,並發展為包產到生產隊,以產定分,包活到組。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提高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這個辦法勢在必行。(四)邯鄲專區旱災嚴重,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恢復社員的體力和恢復畜力問題。毛澤東十分重視這些意見,連夜將這份彙報批轉給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在此前後,毛澤東還先後收到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真、胡喬木等從各地寄來的調查報告。這些報告中也都反映了各地對開辦公共食堂和搞供給制的不同看法。這些意見,為中共中央進一步糾“左”作了重要準備。
5月8日,周恩來返回北京。行前,他告訴大家一個決定:伯延公社解散公共食堂,並通知食堂做好發給社員口糧的準備,到10日要基本將農民生活安頓妥當。
兩次為雷鋒題詞
在新中國歷史上,一個普通計程車兵,能得到2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之題詞的,唯雷鋒一人而已。其中,周恩來更是兩次為他題詞。雷鋒,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包括周恩來在內的諸多領導人為他的題詞是如何發表的呢?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簡家塘(今屬望城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解放前是一名孤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入學讀書,並第一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少年先鋒隊。參加工作後多次被評為“紅旗手”“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和“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以後兩年多時間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受嘉獎多次,還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節約標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在殉職之前,雷鋒事事吃苦在前,幹一行愛一行,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很多受過雷鋒幫助的人都是千方百計打聽,才知道這個做好事從不留姓名的解放軍戰士所在的連隊和他的姓名。於是,雷鋒的事蹟便傳播開來,影響和感染了許多人。
雷鋒的先進事蹟,引起了周恩來的關注。他仔細閱讀了相關報道,還專門調閱了雷鋒日記的原本。1963年2月8日晚,周恩來出席首都文化藝術工作者元宵節聯歡會並發表講話。在講話中,他提到了當時報紙所載雷鋒等先進人物的事蹟,號召文藝工作者要善於捕捉時代精神,表現典型人物,歌頌新人新事。
這次講話後,全國各地主要報刊掀起了學習雷鋒的宣傳高潮。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要求共青團系統內部也要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全國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向雷鋒學習。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雜誌經過反覆討論,決定出版一本《學習雷鋒》專輯。當時,國家還沒有完全度過困難時期,紙張非常緊張,半月刊《中國青年》每期只有24頁。為了使得這本專輯更有分量,雜誌編委會決定將兩期合刊,出48頁。為了更廣泛深入地宣傳雷鋒精神,時任《中國青年》思想教育組副組長的王江雲建議請毛澤東、周恩來題詞,在出版時刊載。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導同志欣然應允。其中,毛澤東的題詞是:“向雷鋒同志學習”。周恩來的題詞是:“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士”。
周恩來的題詞交付《中國青年》編輯部後,他仍在思索如何準確概括雷鋒精神的實質問題。1963年2月26日,他在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和解放軍政治工作會議聯合舉行的報告會上,首次系統地概括了雷鋒精神的實質:“雷鋒同志的高貴品質,可以總結成這樣幾句話:堅定的階級立場,表現在愛憎分明上;充沛的革命精神,表現在學習和工作上;高尚的共產主義風格,表現在公而忘私上;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表現在奮不顧身上。”他提出:像雷鋒同志這樣,在和平時期,長期奮鬥,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需要有更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更值得提倡和學習的。他還表示自己也從雷鋒同志身上受到了教育。
3月2日,刊有毛澤東、周恩來題詞的《中國青年》雜誌《學習雷鋒》專輯正式出版。廣大讀者競相購買,專輯累計印數達到800多萬份。3月5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刊登了這兩條題詞。
毛澤東和周恩來為雷鋒的題詞公開發表後不久,《解放軍報》立即致信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其他中央領導人請求題詞。同時,他們還請求周恩來再次題詞。幾位中央領導人先後於3月初題了詞。3月6日,《解放軍報》獨家發表了這幾幅題詞手跡。其中,劉少奇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朱德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鄧小平的題詞是:“誰願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周恩來第二次為雷鋒題了詞。在2月26日講話的基礎上,他進一步高度概括,斟酌詞句,最後形成的題詞是:“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的題詞發表後,全國學習雷鋒出現了新的高潮。為了便於學習和紀念,中央決定把3月5日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題詞紀念日。這一天也成為學習雷鋒的紀念日。
本文為《黨史博覽》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