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由AI生成
- 歷 史 故 事 -
孟獲心直口快地回答:“以前我不知道官兵的虛實,所以打了敗仗。現在看您的部隊也不過如此。再有一次機會,我一定可以打贏!”
蜀漢與孫權結盟之後,魏國皇帝曹丕大怒,兩次南征東吳,都被孫權擊退。魏吳兩國交戰,蜀漢獲得了相對安寧的環境。諸葛亮讓魏延守住北邊漢中,李嚴守住東邊永安,他自己在國內大力發展生產,積蓄糧食,一邊生產蜀錦賣錢,一邊訓練軍隊,同時派人偵察收集南中地區的情報。
轉眼到了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認為軍力和財力、物力已經到位。同時隨著吳蜀結盟,孫權停止支援南中地區的叛軍。現在可以放手平定叛亂了。
長史王連反對諸葛亮親自帶兵,認為派一員大將去就可以了。他說,南中地區疫病流行,諸葛亮身為丞相,萬一有個閃失,對國家損失太大。諸葛亮也知道王連的好心,但他認為南中關係重大,這一趟過去不但要打仗,還要用政治手段加強地方管理,其他人很難像他這樣考慮周全,也不一定能像他一樣盡心盡力。王連苦苦地勸說了很久,最終諸葛亮還是親自帶兵南下了。
諸葛亮欣賞的參軍馬謖這次沒有跟著。他送諸葛亮出城時,一直送了幾十里路。臨別前,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距離遠,地勢險要,歷來不服從朝廷。就算今天打敗了他們,明天他們還會造反。到時候您帶全國兵力北伐曹魏,國內空虛,一旦被南中的人知道,他們更要造反。那麼能不能把造反的人全部殺光以絕後患呢?也不行,這樣太殘忍,短時間內也做不到。兵法上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希望您收復南中那些人的心。”諸葛亮深以為然。
本圖由AI生成
隨後,諸葛亮帶兵進入南中。《三國演義》中描寫這場戰爭規模很大,蜀漢方面出動“川將數十員,川軍五十萬”和趙雲、魏延、馬岱等名將,南中叛軍也有數十萬兵力,還有木鹿大王的猛獸軍團,兀突骨的藤甲兵,等等。歷史上這次戰爭規模沒那麼大。諸葛亮率領的蜀漢正規軍,戰鬥力遠遠超過叛軍。平叛的主要難度在於地勢複雜,軍隊水土不服,以及馬謖說的,如何儘快收服當地的人心。
諸葛亮讓幾路人馬齊頭並進。他自己帶領主力往西進攻越巂郡,對付夷王高定;馬忠帶兵從東路進攻牂柯郡,對付叛將朱褒;李恢往南進攻建寧郡,對付雍闓。永昌郡的呂凱、王伉等堅守本郡,牽制叛軍。
雙方開戰很快分出了勝負。諸葛亮大軍直逼越巂,不費吹灰之力打得高定潰不成軍。雍闓趕緊去幫忙,還是吃了敗仗。諸葛亮又用離間計,讓兩家起了內訌。高定殺了雍闓,集合了兩家兵馬再跟諸葛亮打,又吃敗仗,大本營被蜀軍佔了。這個叛軍首領糾集幾千殘部,殺人歃血,還想跟諸葛亮決一死戰,最終還是一敗塗地,自己人頭搬家。這樣越巂郡基本平定。
與此同時,馬忠一路也進展順利,斬殺朱褒,平定牂柯郡。李恢這一路攻入建寧郡,一度被雍闓留下的黨羽包圍在昆明。危急時刻,李恢靈機一動,仗著自己也是建寧郡人的身份,去和叛軍套近乎,表示願意投降。叛軍因此麻痺鬆懈,舉辦酒宴大吃大喝慶祝勝利。李恢趁機帶兵殺出,打得叛軍四散奔逃,肅清了建寧郡。
這麼一來,三路官兵都得勝,雍闓、高定、朱褒都死了,但南方的群眾領袖孟獲還活著。他糾合了雍闓、高定、朱褒的殘兵敗將,繼續和諸葛亮作戰。雖然孟獲的兵力已經不如當初,但諸葛亮不想像對付雍闓等人一樣消滅孟獲。孟獲在當地漢人和夷人中都有很高的威望,殺了他對蜀漢沒什麼好處。在我方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諸葛亮決定實踐馬謖“攻心為上”的策略。
諸葛亮一邊派軍隊追擊叛軍殘部,一邊在當地組織恢復生產,安定民心。同時,他懸重賞通緝孟獲,只要活的。這樣軍事政治兩手抓,孟獲很快被諸葛亮打敗活捉了。
孟獲認為自己必定會人頭落地。誰知道諸葛亮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大擺酒宴招待他,酒足飯飽之後,還帶著他參觀自己的營寨和陣地,參觀之後,諸葛亮問他:“你看我的隊伍如何?”
孟獲心直口快地回答:“以前我不知道官兵的虛實,所以打了敗仗。現在看您的部隊也不過如此。再有一次機會,我一定可以打贏!”
諸葛亮微微一笑:“那好,我放你回去,整頓人馬再來作戰吧。”
本圖由AI生成
孟獲稀裡糊塗被釋放,重整旗鼓再戰。他自以為了解了官兵的虛實,但打勝仗哪有這麼容易?沒多久,孟獲又一次兵敗被擒。這下可再沒話說了。然而諸葛亮並沒有殺他,也沒逼迫他投降,反而再次放了他。這樣的把戲一次又一次上演,孟獲越打越沒信心,越打輸得越乾脆,而諸葛亮每次都和顏悅色地讓他吃飽喝足,再釋放他。等到第七次被擒後,諸葛亮依然要放他,孟獲終於感動了。他流著淚對諸葛亮說:“丞相天威,我們南中人再也不造反了!”
有人認為諸葛亮“七擒孟獲”太麻煩,而且還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不過,歷史上的七擒孟獲,並沒有《三國演義》中那樣大的戰爭規模。諸葛亮之前已經擊潰了南中叛軍的主力,孟獲帶著的不過是一群殘兵敗將,掀不起大浪。諸葛亮對孟獲的幾次擒縱,只是費點事,不會有太多傷亡。諸葛亮大軍南下,不光要鎮壓眼前的叛亂,還要安撫南中的人心,所以多花些時間也是值得的。直到今天,雲南地區依然流傳著諸葛亮的各種故事。
降服孟獲之後,諸葛亮平定南中的任務就算圓滿完成了。諸葛亮對南中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把原先的益州郡改名為建寧郡,又另外分設了興古、雲南兩個郡。他任命李恢、呂凱、王伉、馬忠等擔任各郡太守,下面的官吏就直接安排南中地區的漢人和夷人頭目們擔任。
有人覺得南中人不可靠,應該多留些成都帶來的官吏在當地,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力。諸葛亮說:“這樣麻煩更大。如果各級官吏都留中央來的人,那要不要再留軍隊呢?南中本地人在戰亂中死了不少,他們的子弟對外地人多少有些仇恨。要是不留軍隊,說不定官吏會被殺害;可留下軍隊,供養軍隊就需要糧食。糧食不可能千里迢迢從成都運來,那就只能從本地徵集,這又是麻煩;另外,南中的漢人和夷人先前叛亂,本來心裡就很不安,你留下太多官吏,他們覺得你不信任他們,反而會增加變亂的風險。他們內部出了任何衝突,也都會想這是不是成都來的人挑唆的。所以我既不在南中留軍隊,也不從南中徵集糧食,官吏也少派,儘可能讓當地人順其自然,大致保持穩定就可以了。”
不過,諸葛亮也不是一味地放手。他的“攻心為上”“仁義為本”都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保證蜀漢朝廷可以有效地統治南中地區,獲得南中的資源。因此,必須消除叛亂的隱患。
首先,諸葛亮從南中選擇了勇猛彪悍的一萬多戶民眾,把他們全部搬遷到蜀郡(成都一帶)居住,從中選拔精銳計程車兵,編組成一支“特種軍團”,號稱“無當飛軍”,讓王平擔任指揮官。
剩下的民眾,諸葛亮把他們分配給順從朝廷的南中土豪們作為部屬。諸葛亮又鼓勵土豪們拿出錢財布匹,招募夷人勇士作為部下,招募得多的,還可以當大官。孟獲等當地的頭面人物都被封了官職,其中孟獲官至御史中丞。
這樣一來,諸葛亮就對南中的人力實現了控制。南中出產的黃金、白銀、硃砂、黑漆和牲畜等也源源不斷運入成都,供應蜀漢政府,為諸葛亮的宏大戰略提供著有力的支援。
透過此次“七擒孟獲”,南中得以安定。當然,並不是說在這之後當地就再沒有人造反了。畢竟不能指望靠一次軍事行動,再加上收服孟獲,就徹底根除叛亂。但諸葛亮的軍事手段加上政治手段,整體上確實穩定了南中的局面。這以後發生的叛亂都是小打小鬧,像之前那種幾個郡一起叛亂,動搖國家根基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了。
建興三年(225年)末,諸葛亮帶領南征大軍返回成都。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擺在了他的面前。
本文節選自|《名垂宇宙:諸葛亮的故事》
作者|楊益
About us
主編:鹿|本期編輯:流星雨
投稿/商務合作/諮詢
微信後臺留言or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