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斗酒而詩,帝王將相輝煌一時,那些或高居廟堂或處江湖之遠的風流人物,隨著日升月落,被永久埋藏在陰冷的泥土之下,慢慢化成了泛黃的歷史,而跟隨他們長埋地下古物,正靜靜等待著後來人將他們書寫成章。
河南鄧縣的“水下仙境”浮出水面後,令每一位考古專家震驚不已,直言找到了文化藝術界的驚天財富,那這些讓考古專家都瞠目結舌的驚天財富究竟是什麼呢?
1.古物召喚
1957年12月,河南鄧縣(今鄧州)學莊村的村民在興修水利期間,意外發現水下另有洞天,村民當即上報了當地文物局,考古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經勘探確認水下藏著一座古墓,第二年,河南省文物局派遣考古專家開始進行考古挖掘,共發掘出了幾十件陶器、錢幣等各類器物以及九萬多塊不同型別的彩色畫像磚。
專家們根據發現的銘文推測這是一座屬於南北朝時期的宋國古墓,也就是後來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南朝劉宋墓,這些掩埋地下千年的彩繪畫像磚一經問世,就引起了中外藝術界一片譁然,受長期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戰爭的南北朝竟然出現了這樣里程碑似的藝術傑作,這些不平凡的畫為這段風雨飄搖的歷史賦予了更深的意義。
這些磚畫哪怕歷經了上千年的磨損,仍有絕大部分保留著原始的豔麗的色彩,一磚一畫,一幅畫便是一個故事,既有裝飾性,又極具個性。
有專家表明,鄧縣出土的南朝畫像磚,從題材上可以大致分三類,一為戰場車騎,二為封建觀念,三為神話迷信。從這題材看來,墓主人極有可能是一位將軍或是達官權貴。
2.車騎甲士
此幅畫中兩個武士正牽著馬疾走,駿馬胸前掛著銅鈴,馬背上託著白色的物體,身上的緞飾隨風飄揚,生動細膩,畫面感十足,不由得感嘆古人的精湛技藝。
磚畫被移交博物館後,有專家認為馬背上的白色物體是運糧袋,於是便將此畫像磚定名為“運糧”,但後來也有專家認為馬背的上物體是什麼東西需要進一步考證,故而此畫另有“鞍馬”、“牽馬出行”等定名。
牛車出行的圖案在南北朝時期還是比較常見的,因為牛車相較於馬車更加平穩,所以當時牛車成為了顯貴之人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這塊磚畫中四名武士穿戴甲冑,手執盾牌兵器,描繪的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護衛隊,我猜測也許墓主人想讓這些甲士到了天宮也一樣保衛去他。
3..孝子文化
這塊畫像磚長度33.8cm,寬度19cm,厚度6cm,製作精緻,色彩豐富濃郁,令人震撼,畫面上的女人抱著孩子被林間夜風吹拂起裙襬,而一旁的男人用力揮鏟竟挖出了一罐金子,想必說到這裡大家也猜到了,這畫中的男人便是二十四孝中埋兒奉母的郭巨。
二十四孝中記載:漢有郭巨,家中貧寒,有一個年方三歲的小兒子,郭巨之母經常減少自己的食物分給小孫子,郭巨見了心中難忍心酸,為了讓年邁的母親能吃飽飯,便與妻子商量狠心將兒子埋掉,兒子可以再生,可母親卻只有一個,妻子雖然傷心,但終是不敢違抗,答應了郭巨的請求,當晚郭巨便取了鐵鍬,掘了一個三尺有餘的土坑,不曾到竟在土坑中挖出了一個裝滿黃金的罐子,夫妻二人驚歎不已,本想著不義之財不可取,準備送到官府,誰道拿起罐子時上面竟刻了一行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上天因感佩郭巨的孝心,特賜郭巨黃金一罐,郭巨埋兒的故事放到現代是愚孝,斷不可取,但放在古代卻是受人人敬佩的孝子文化。
“孝子”題材自漢代開始推崇,魏晉南北朝時大多出現在墓室壁畫、畫像磚上,後隋唐時期漸漸消聲,到了宋、金時期又成為了墓葬裝飾的流行題材,雖不知道墓主人到底是什麼身份,但這塊畫像磚足以證明墓主人生前是推崇“孝子”文化的。
3.神話崇拜
《三輔黃圖》卷三中有記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青龍地位尊貴,是四象之首,名叫孟章,源於上古星宿崇拜,是炎黃文明的圖騰,代表東方和春季,被古人稱為是仁德之神。
白虎名叫監兵,是兵家之事和絕對威嚴的象徵,代表西方和秋季,被古人稱為戰爭之神。
朱雀名叫陵光,與青龍一樣源於上古星宿崇拜,代表南方和夏季,有人說朱雀就是傳說中鳳凰的化身,也有人說朱雀與鳳凰是完全不同的形象,眾說紛紜,傳說之事也無從考證。
玄武名叫執明,由龜和蛇兩種形象組成,代表著北方的冬季,被古人認為是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標誌。
四方神獸分別代表木金火水,起源於星象學,是二十八星宿的產物,因為古時候的人們對天文的研究並不發達,所以很多無法用常理解釋的天文現象,就會被人們神化,而在墓葬中,四方神獸是為了保衛墓主人的靈魂,墓主人生前享榮華富貴,死後也要用神獸鎮守墓穴以保他在天宮的安寧。
4.永久之謎
千秋萬歲
天馬
仙人乘龍
牽牛
飛天
蓮花
這些畫像磚色澤鮮豔如新,精美華麗,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精工技藝,不僅充分反映了南朝時期人們對生活的認知、對神明的敬畏,還進一步驗證了古人侍死如生的喪葬理念,也由此可見墓主人生前顯赫的地位和浮華的生活,只可惜古墓被塵封太久,加之有泯滅人性的盜墓賊從中破壞,導致墓中大量文物遺失,以至於墓主人的身份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但也正因遺憾才讓它們更加珍貴,沉睡於歷史長河中的古物,終於在這一刻重見天日,再次被賦予了存在的意義。
如果古物有著靈魂,那它會先見欣喜若狂,後被視若珍寶,再受萬萬人矚目,它會用它滿身的殘痕向每一位炎黃子孫真誠講述屬於它的時代,而它們的主人正帶著真相長睡於黃沙厚土之下,滋養著這片擁有漫長文明的土地。
古人云:以古為鑑可知興替。希望繼續建設著千年古國的我們,能有得窺真相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