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戰役中,長津湖戰役具有著決定性的戰略地位,在那場曠世的大戰之中,美國的飛機大炮對我志願軍進行了輪番的轟炸,
在極寒零下40度的天氣中,志願軍戰士們穿著薄薄的棉衣,拿著並不精良的武器和和妄圖侵略朝鮮,妄圖侵略我國邊境的美國軍隊展開了大戰。
長津湖戰役之中,美軍的多位將領都驚歎“中國的志願軍是天神派下來的軍隊”。
這場戰役中志願軍士氣全開,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得節節敗退,這場戰役直接奠定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基礎。
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在看到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時,他帶著對志願軍戰士們崇高的敬意,下了一道命令:立刻為中國志願軍準備36個師的裝備,並且要保證快速的送到!
不僅是武器裝備,還要將最新式的坦克以及裝甲車送到朝鮮戰場上,可能中國志願軍內沒有多少人會用,那就派一個團的教官過去教他們如何使用,一定要讓前線的局勢因為這些裝備的到來更加大好!
可能大家會認為,依照當時的中蘇友好關係,斯大林為我國提供這些裝備肯定是合情合理的,但長津湖戰役之前可不是這樣。
之前,我國屢次請求蘇聯能夠援助一些精良的蘇式裝備。斯大林都不鬆口甚至嚴辭拒絕,那麼長津湖戰役為什麼讓斯大林的態度發生了360度大轉彎呢?
唇亡齒寒,強國觀望
1950年,在美軍以及其聯合國軍的打擊之下,朝鮮的大部分領土已經淪為他手,唇亡齒寒,在美軍強大的戰火覆蓋下,炮彈很快就打到了中朝邊境線鴨綠江附近。
明眼人都看出了美軍的意圖,他這是想在攻佔朝鮮的同時在中國的邊境也“燒出一把大火,”從朝鮮戰爭開打之後,我國就一直關注著朝鮮的局勢,如今已經到了我國不得不管的地步了。
其實,在朝鮮戰爭開打之前,朝鮮的領導人金日成就接連向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發了好多封電報希望得到蘇軍的救援,但是斯大林對於朝鮮戰爭的局勢依舊是處於觀望的狀態。
他想要看看朝鮮戰爭究竟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而朝鮮的問題一直是美蘇進行爭霸的一個焦點戰略問題。
美國攻打朝鮮無非是想要透過朝鮮來更好的控制東亞地區,美國的野心全世界都能看得見,斯大林不是看不見,只是他也有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顧慮。
當時已經把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毀的差不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需要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中來休養生息,蘇聯也不例外。
雖然蘇聯的軍事實力足夠強大,但是國內的經濟已經被龐大的戰爭機器拖入了泥沼之中,斯大林想要蘇聯在和平的環境中大力的恢復經濟。
如果蘇聯參與到援助朝鮮的戰爭中,那麼蘇聯很快就又會被美國等一眾國家拖入戰爭的沼澤,當時蘇聯內部考慮這件事情時是非常慎重的,他們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但是他們一旦出兵朝鮮,那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不只會向朝鮮軍隊發起進攻了,他們覺得美國那時候已經喪心病狂了,說不定還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當時的經濟實力已經支撐不起一場曠世的大戰了。
此時的中國已經將準備入朝援助的志願軍軍隊組建完畢,彼時,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重武器,於是我國向蘇聯尋求武器援助。
因為戰火已經燒到了我國的鴨綠江了,根本沒有時間再等下去了,戰火一旦燒入東北境內那麼全國的重工業基地都將會暴露在美軍的戰鬥機之下。
美軍一旦對我國集中在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基地進行毀滅性的打擊,那麼我國想要恢復元氣可就不是十幾年的事情了。
當時我國請求蘇聯援助的電報到了斯大林手裡之後,斯大林不置可否,他既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
在我國連續發了幾封請求援助的電報之持,斯大林終於給了明確答覆,他的答覆大致意思是這樣的:目前的中國剛剛建立新國家,先不說工業落後,武器裝備落後,就算是蘇聯和美軍打起來,也沒有100%的勝算。
如果將這些精良的武器援助給你們,你們上了戰場之後和美軍的差距就能拉開了嗎?我們認為,到最後中國軍隊還是會被美國軍隊打敗。這些援助的武器也會落入美國之手,那樣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斯大林在武器的問題上明確的表示了拒絕,他一來是不想為我國提供武器援助,二來是覺得志願軍根本打不過武器裝備精良的美軍,就算援助了我們武器也會被美國白白的繳獲。
斯大林的態度轉變
但是斯大林的態度很快就發生了轉變,1950年,第一批志願軍秘密奔赴朝鮮,當時的志願軍條件可是真的艱苦啊,很多的戰士們還穿著單衣。
直到到了中朝邊境,邊防部隊的同志們才急忙將這些奔赴朝鮮的戰士們攔下:同志們,不能這麼穿啊,這麼穿的話還沒有到朝鮮就會被凍死啊!
那些穿著單衣的戰士們,雖然被凍得發抖,但是依然堅強的說:我們沒有厚實的棉衣,但是穿著單衣也能夠打敗美國鬼子們!
邊防部隊的同志們沉默了,隨即,首長下命令:邊防部隊的同志們把身上的棉衣都脫下來,讓給穿著單衣的同志們!首批奔赴朝鮮的戰士們就這樣穿著邊防部隊同志們的棉衣趕赴了朝鮮。
因為戰時命令下得太過緊急,部隊根本沒有換裝的時間,且很多部隊都是從南方來的,不知道朝鮮有多冷。在抗美援朝初期,有很多的南方部隊還沒有真正到達一線戰場,就出現了全員凍傷的情況。
因此不得不返回國內,在朝鮮的凍傷是很可怕的,根據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志願軍,戰士們說:進入朝鮮後,如果在晚上休息時一旦被凍傷,那麼根據當時的醫療條件,只能用鋸子進行截肢了!
多麼艱苦卓絕的條件啊,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依然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革命先輩們吃了多少的苦,犧牲了多少的生命才換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換取了來之不易的和平。
長津湖戰役爆發了,美軍當時妄圖在長津湖一帶給志願軍沉重打擊,他們集結了重兵,重火力以及空軍的支援,而反觀我們的志願軍呢?我軍的戰機只有可憐的幾架炮火,相對於美軍來說落後了十幾年。
但我們依然不怕,麥克阿瑟囂張地說“要在聖誕節之前消滅所有在朝鮮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好讓我們計程車兵回家吃上烤雞!”做他的春秋大夢去吧!
長津湖一帶在古代被稱為:連成吉思汗都不敢征服的地方,但我們的志願軍不僅征服了這裡殘酷的環境還征服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人。
志願軍戰士們埋伏在雪地內,吃著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渴了就抓起地上的冰雪,塞進肚子裡面,而美軍卻躲在溫暖的帳篷內,喝著咖啡,抱怨著戰爭為什麼不盡快的結束。
1950年11月27日,這場震驚世界的大戰終於開始了,中美的兩支王牌部隊開始了這場曠世之戰,志願軍將士們埋伏到了美國軍隊之後,就發出了驚天動地的軍號和吶喊聲。
由宋時輪將軍指揮的20軍以及27軍向美國的軍隊發起了猛烈的炮火打擊,十幾萬的志願軍將士像猛虎下山一般,撲向了美軍,美軍被志願軍將士們嚇怕了,他們在抵抗了一陣之後,就開始向後逃竄,志願軍將士們窮追猛打,將美軍從編制上完全打亂了。
號稱美軍最強王牌部隊的美國陸戰一師在突破志願軍第20軍的包圍後,開始瘋狂的向南逃竄,他們嫌腿太慢,於是徵集了聯合國軍的大量卡車,坐上車子不顧一切的逃竄。
剩下的聯合國軍一下子被志願軍戰士們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消滅在了長津湖邊,雖然給了美軍以沉重打擊,但是我志願軍也傷亡慘重,美國的轟炸機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我們戰士的生命,在最難攻擊的一段路程中,短短的三公里犧牲了1300多名戰士!
更可怕的是,由於食品藥品的不足,我軍的很多戰士沒有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下,都犧牲在了冰天雪地的嚴寒,飢餓之中。
在長津湖戰役中,我志願軍給了美軍以沉重打擊,消滅俘虜美軍約兩萬餘人,當戰報傳回國內之後,國內的人民們都沸騰了,他們為這個訊息感到歡呼雀躍。
當斯大林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他重新定義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他說:這支軍隊是一支無往不勝的軍隊,他沒想到志願軍可以戰勝號稱世界一流軍隊的美軍。
這位蘇聯的領導人震驚了,他為自己之前不給中國提供援助武器的錯誤想法感到後悔。
因此,他急忙下令為我國裝備36個師的武器! 這些武器不歸功於談判,也不歸功於國與國之間的友誼,這純粹是歸功於我國十萬志願軍將士在前線的浴血奮戰!
有了這些蘇聯援助的武器之後,我國將士們在前線的好過了很多,蘇聯的武器裝備援助能讓我們少犧牲很多優秀的戰士們。
最終,我軍將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打敗了,讓他們不得不簽訂了停戰協議!是這些最可愛的人們在雪地裡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為新中國換來了和平!
抗美援朝戰爭,我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國際上一下子站住了腳跟,但是隻有指揮這場戰爭的將軍們才知道,這場戰役究竟打的有多麼悲壯。
1952年,第九兵團從朝鮮回國時,宋時輪將軍在走到鴨綠江邊中朝邊境時要求司機停下車,將軍身著單衣下車,向著長津湖方向莊重地敬了一個軍禮,隨後淚流滿面。這樣的場景無疑是這場戰役慘烈程度的最好註解。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70多年了,這場驚世之戰堪稱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站穩腳跟的立國之戰,無數的志願軍戰士用鮮血換來了國際對中國的尊重,換來了世界上一個個強國都不敢在小視於中國,志願軍將士們永垂不朽!